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方面的臨床價值。方法:隨機選取我院 2013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的 100 例食道癌手術患者,所有患者經食道癌手術后均出現了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針對其發生情況成立品管圈,探討引起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的原因,共同商議對策進行干預,觀察品管圈成立前后對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的影響。結果:經給予對策干預,品管圈成立后的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明顯低于品管圈成立前,成立前后的數據差別很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結論: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臨床價值,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品管圈;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臨床效果
隨著一些疾病逐漸開展手術治療,提高治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比如食道癌。食道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1]。由于各國的治療手段等存在明顯差異,導致各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根據權威調查顯示,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多見于男性[2]。臨床上的患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咽下困難,隨著病情發展,最后會導致進水困難[3]。目前,臨床上主要對食道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但是手術后會造成食管胃吻合瘺,造成患者極度痛苦,為患者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障礙,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為了分析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方面的臨床價值,決定開展此次研究,具體的研究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 2013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的 100 例食道癌手術患者,整個研究過程需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的患者均包括:男性患者 48 例,女性患者 52 例,他們的年齡范圍為 22 - 75 歲,整體平均年齡 48.5 歲,病程范圍為 0.3 至 1.2 年,平均病程為 0.75 年。在身體狀況、年齡、以及患病時程方面,所有的患者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可以進行無差別的對比治療研究。
1.2臨床標準
1.2.1臨床納入標準[4](1)在參與本次研究前,所有的患者在一個月內除了常規治療未進行其它治療;(2)愿意服從此次研究的患者;(3)所有患者的患者均進行食道癌手術。
1.2.2臨床排除標準[5](1)患有先天性疾病及傳染病患者;(2)腎功能不全者以及肝功能不全者;(3)處于妊娠期的婦女或者正值哺乳期的婦女;(4)對藥物過敏以及患有嚴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患者。
1.3一般方法 (1)組織質控科、院感科以及胸外科醫護人員成立品管圈小組,由質控科科長作為組長,院感科科長作為副組長,其他人員作為小組成員,將“努力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作為活動主題;(2)由組長擬定活動計劃,活動持續時間為 9 個月;(3)針對醫院的2013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的 100 例食道癌手術患者的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從患者自身、醫護人員的護理情況、抗菌素的使用以及環境因素等方面分析原因;(4)手術前,針對疑難患者要進行全科討論最后確定主治醫師;(5)術前認真評估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嚴格按照手術適應癥;(6)術前,認真監測患者的肺功能、動脈血氣檢查、做好肺部功能鍛煉工作;(7)針對合并嚴重胃腸疾病患者要給予制酸劑,針對梗阻嚴重患者要加強腸外營養支持;(8)手術過程中要注意給予出血量大者輸血治療,另外,要嚴格遵照無菌操作,保護吻合口兩端的血運;(9)術后,要給予患者血常規、血生化等檢查,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輸血治療,評價品管圈成立前后患者的情況,及時的發現問題,改進相應的對策,便于下一次活動的實施。
1.4觀察指標 觀察品管圈成立前后所有患者的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并且針對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給予對策干預,品管圈成立后的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明顯低于品管圈成立前,成立前后的數據差別很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詳細的數據見下表:
品管圈成立前后的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情況對比
組別例數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
品管圈成立前10097 %(97 / 100)
品管圈成立后10022 %(22 / 100)
X2 4.529
P 0.02
3討論
醫院的細節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進醫院管理質量,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品管圈,是一項較為科學、安全,并且持續性的活動。品管圈主要是指有相同或者相近、具有互補性質工作的人們自動的組成多人一圈的活動團體,確定活動團體的主題后,由全組成員集思廣益、協助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通過一系列的科學統計工具以及品管方法,鼎力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唐東方等[6]在研究中指出,品管圈又可以成為質量控制小組。將品管圈應用于醫療衛生領域,可以顯著提高醫療人員發現問題以及正確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醫療質量。通過行政方式推動自上而下的質量改進,具有一定的束縛性和壓迫性,而通過績效考核的質量該進帶有一定的功利性,所以臨床上采用這兩種方式的效果不明顯。胡寧東等[7]在研究中指出,品管圈與經行政方式推動自上而下的質量改進、經績效考核的質量該進不同,它是通過自發組成團體,由全體成員共同發現和解決問題,經實踐,對于持續的質量改進效果較為明顯。我們為了進一步分析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方面的臨床價值,開展了此次研究,整個研究過程我們采用對照的方法,旨在突出表明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情況的價值。研究結果顯示:經給予對策干預,品管圈成立后的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明顯低于品管圈成立前,這與胡寧東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明品管圈確實可以改善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現象。
綜上所述,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林如.品管圈在降低食道癌-食管胃吻合口瘺發生率應用中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5,(22):154-155.
[2]沈碧玉,何燕,馬靈馭等.品管圈在腔鏡食道癌手術配合中的風險管理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2):2044-2045.
[3]曹琴,章靚,張靜等.品管圈活動對食道癌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依從率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5,(20):241-243.
[4]劉美芹,呂淑林,馬曉霞等.品管圈活動在食管癌放療患者不良反應中的運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3):102-103.
[5]植華德.三切口食管癌根治術治療中上段食道癌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2):542-543.
[6]唐東方.食管胃分層縫合外層半荷包包埋吻合在食道癌治療中的應用思路研究[J].當代醫學,2014,(33):32-32.
[7]胡寧東,夏旭,羅國慶等.食道癌根治術后吻合口瘺6例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2,12(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