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延續護理對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2例,予以常規護理)和試驗組(32例,予以延續護理),對2組遵醫行為與生存質量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遵醫率明顯低于試驗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生存質量各相關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延續護理對提高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改善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借鑒和全面普及。
關鍵詞:肺結核;延續護理;生存質量;遵醫行為
肺結核主要指的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導致肺部感染的一種傳染性慢性疾病,其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傳染率和病死率,其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1]。治愈該病的關鍵在于是否可以長期堅持足量、有效的用藥治療,但因為大多數肺結核患者選擇居家服藥的治療方案,院內護理服務無法發揮自身價值,已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使其盡快恢復健康,提高其生命質量,必須積極開展延續護理。本文取我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現作如下整理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符合《肺結核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中肺結核的診斷標準[2]。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2例)和試驗組(32例),其中對照組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在26-50歲之間,平均(35.9±5.6)歲;病程在30d-2年之間,平均(1.8±0.6)年;初發27例,復發5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5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9例;試驗組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在25-51歲之間,平均(36.3±5.4)歲;病程在32d-3年之間,平均(2.0±0.5)年;初發28例,復發4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2例,初中6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6例。在基線資料對比方面,2組不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比較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保留患者的;聯系方式,進行基礎性出院指導,囑患者定期回院復查,進行用藥監督指導等。試驗組予以延續護理:①創建回訪檔案:在患者出院后為其建立專門的回訪檔案,組建專業護理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為課題組人員,通過自主學習、文獻查閱、咨詢自身臨床護理專家等方式,綜合患者現有問題,對其個人檔案進行討論和制定,檔案中的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資料、肺結核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合理飲食及適度運動、遵醫囑規范用藥、定時復診、規律休息與睡眠等,使用過程中進行修改與完善,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需求等進行全面收集,依據病情變化和患者自理能力變化對護理內容進行調整;②電話和家庭隨訪:小組成員需要每15d對患者進行1次信件調查或電話回訪,依據回訪檔案中的內容進行詢問和記錄,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予以解答和指導。叮囑患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復診,并當面檢查各項研究指標,強化指導干預;對于特殊患者需要制定相應的家庭隨訪檔案,間隔2-3周深入患者家庭進行隨訪,對其內心所想予以了解,并給予專業化指導,若有必要,可邀請治療效果良好的病例一并前往,促使其與患者交流溝通,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
1.3 觀察指標
①遵醫行為評價:完全遵醫:心理狀況良好、合理飲食、休息與運動適度及按時服藥、定時復查等行為達標≥95%;不完全遵醫:上述行為達標在51%-94%之間;完全不遵醫:上述行為達標<50%。遵醫率=完全遵醫率+不完全遵醫率。②采用MOS-SF36(生命質量調查量表)評定患者生存質量,分數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借助SPSS22.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所有數據,生存質量以( )予以描述并行t檢驗,遵醫率以(%)予以描述并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遵醫行為比較
對照組遵醫率為75.0%,其中完全不遵醫8例,不完全遵醫10例,完全遵醫14例;試驗組遵醫率為96.9%,其中完全不遵醫1例,不完全遵醫13例,完全遵醫18例;組間給予比較,試驗組遵醫率顯著高于對照組(x2=6.3354,P=0.0118)。
2.2 生存質量比較
試驗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生命力、總體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
3 討論
肺結核的顯著性特點是無規律性發作時間、治療周期長、傳染性強等,其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的威脅引起了臨床方面的高度重視,正因為該病需長期堅持用藥治療,所以大多數患者選擇出院居家治療的方式,而患者遵醫行為和治療依從性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和康復效果。
延續護理是新型護理模式之一,其可使患者在出院回歸家庭后同樣可以享受在住院時
的護理服務,可確保臨床護理的無縫隙對接和連續性。肺結核患者開展延續護理,可增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與了解,保持正確的治療態度,嚴格執行醫囑,提升其自我保健意識和自護能力。通過電話隨訪和上門隨訪的方式,可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和治療進展,以便對護理方案進行更好的調整和完善,從而有效預防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縮短康復時間[3]。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遵醫率和生存質量評分與對照組間差異顯著,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延續護理對提高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改善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借鑒和全面普及。
參考文獻:
[1] 錢林美.延續護理對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1):1507-1509.
[2] 魏萍,賴小惠,孫娟娟等.延續護理對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4):34-35.
[3] 王麗霞.延續護理對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1):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