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在ICU重癥護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進行常規的ICU重癥護理,觀察組在常規ICU重癥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實施簡單易行,患者接受程度高,成效顯著,應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加大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ICU;重癥護理;應用;分析
ICU重癥監護病房是特殊的病房,具有微創治療、監護治療、無家屬陪伴、床位成本高等因素,使患者的精神狀態發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另外,氣管插管的患者由于語言的障礙,不可以清楚地表達內心的需求,使患者在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和心理壓力,如緊張、恐懼和強烈的心理波動,甚至有自殺的念頭等,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針對患者的一系列心理問題,應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通過這些干預手段,幫助患者度過疾病的急性期、危重期,為患者順利邁向康復打下堅實的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ICU患者共102例,男51例,女51例,年齡18~72歲。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基本情況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ICU重癥護理,包括對患者的病情、飲食和用藥進行護理,保持ICU重癥監護室的整潔、干凈,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并發癥等進行嚴密觀察監視,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三大常規進行觀察和監測。觀察組在常規ICU重癥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進行心理護理的主要目標是幫助患者疏導心理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本院采用溝通和交流的方式進行心理護理。
1.3 具體的心理護理方法如下所示
①護士等護理人員要關心和體貼患者,忽視患者的家庭背景、經濟條件和病情癥狀等,對所有患者平等對待,盡力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減輕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疼痛等,通過各種方式讓患者主動配合護理和治療。②采用交流和溝通的方式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在進行交流和溝通前,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每例患者的心理特點,根據每例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進行交流和溝通,仔細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言行舉止、肢體語言等,通過患者的情緒變化和言行舉止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1]。③要注意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這些情況包括患者的具體病情、疾病的類型、患者的心理狀態等。要注意避免無意侵犯患者的隱私,對于心理焦慮較嚴重和壓抑的患者,通過主動的溝通和交流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使得患者主動吐露自己的心理,從而達到疏導心理的目的。④對于需要手術的患者要進行手術前的指導,介紹的對象包括患者和家屬,介紹的內容包括手術的方法、醫療設備及相關手術的情況等。⑤改善環境:監護區域環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均以患者為中心,充分考慮患者的舒適與方便,以協助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保持環境的安全、安靜、整潔和舒適,做到走路輕、說話輕、關門輕、操作輕,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床、合理的空間,并保持病房適當的濕度和溫度;病床之間用淡藍或淡綠色布簾遮擋,給患者提供相應的私人空間,保護患者隱私,各種治療及護理項目應集中在白天進行,盡量避免占用患者的休息時間[2];減輕醫療儀器工作時發出的聲響,根據情況調小各種監護儀器的音量,當監護儀器報警時,及時排除報警原因。
2 結果
護理前,對照組患者HAMD評分為(21.67±1.23)分,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為(22.35±1.33)分;護理后,對照組患者HAMD評分為(18.35±1.36)分,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為(9.10±1.77)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9.5940,P=0.0000,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4.12%(48/51),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8.43%(40/51),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0568,P=0.0440,P<0.05)。
3 討論
人的情緒與大腦皮層、丘腦下部有密切的聯系,護理干預通過調整和改善人的大腦皮層的功能,影響人的情緒行為,從而引起舒適、愉快的情緒,護理干預還可以調整和改善人的邊緣系統的功能,而邊緣系統對調整人體內臟生理功能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ICU病房又稱之為重癥護理病房,主要收治大手術后、嚴重創傷、臟器衰竭以及心肺復蘇等病情情況復雜和嚴重患者。因為ICU病房患者病情復雜且嚴重,病情變化過快,這就會在短時間內對患者心理情緒產生極大地影響。此時,患者會出現以下心理情緒:①患者害怕手術不會成功,較易產生焦慮情緒;②少數患者住進ICU病房后,情緒波動較大,常表現出憤怒和冷漠,難以接受病重的事實;③部分患者對醫院,尤其是ICU重癥病房比較反感,往往產生悲觀情緒,從而消極地對待醫務人員的治療和護理;④ICU病房患者中,老年患者較多,由于缺少對自我所患疾病的認識,常常會產生恐懼心理。ICU病房患者普遍會存在上述抑郁、焦慮、恐懼和絕望等不良心理情緒,這些情緒均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ICU病房的護理人員除了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外,還應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情緒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以便最大程度減輕患者不良心理情緒,使患者能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ICU患者的監護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僅靠熱情和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護士掌握大量的臨床心理學知識,并善于發現心理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才能促進護理水平的整體提高。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ICU整體護理是一種成本低、非侵入性、沒有負面影響的干預手段,且實施簡單易行,患者接受程度高,成效顯著,應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加大推廣。
參考文獻:
[1]胡偉,劉霞,張麗娜等.重癥監護病房3項護理質量敏感性指標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6,14(14):1423-1426.
[2]龔蕊,畢娟.預見性護理在ICU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3):4026-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