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艾拉莫德(iguratimod,T一614)治療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顧我科2014-2015年28例使用T一614治療的RA患者治療前后活動指標變化及不良事件發生率,以評估其療效及安全性。結果 1)28例患者中顯效7例(25.0%),有效16例(57.1%),5例無效(17.9%)。疼痛改善最短時間為用藥后1天。2)脫落2例,1例用藥后感心悸,下肢出現浮腫,用藥1周后停藥;1例因白細胞明顯減少(WBC:2.8*109/l),用升白細胞藥物后仍無明顯上升,于2周后停藥。但2例患者治療后均感關節疼痛減輕,晨僵時間縮短。結論 T一614作為一種治療RA的慢作用藥,效果顯著,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艾拉莫德;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以滑膜炎和血管炎為基本病理特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慢性、對稱性及進行性多關節炎[1]。該病若不正規診治可出現關節畸形,是造成
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2]。同時還可造成多系統受損等關節外病變。目前RA尚無根治手段。為了客觀評估T-614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本文收集了28例使用艾拉莫德(T一614)治療的RA患者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收集、觀察了2014-2015年我科28例診斷明確的RA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予以T一614口服治療(25mg bid)。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1987年RA分類標準。其中女性26例、男性2例;患者病程:2個月~25年,平均132±109月;年齡:17歲~75歲,平均58±15歲。
1.2.治療方法
28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因原治療方案無效或療效不佳,予以在原方案不變的情況下加用T一614口服(25mg bid);5例患者原治療有效,但不能耐受原治療方案(出現胃腸道反應、皮疹、粒細胞減少、血壓明顯升高等),改用T一614治療(25mg bid po);僅2例女性為初診斷患者(年齡17歲和53歲),從未藥物治療,予以單用艾拉莫德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T一614治療前后病情活動指標的變化,包括關節疼痛數、腫脹數、晨僵時間,以及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RF)、尿常規、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指標。同時觀察服藥期間出現的任何不良反應,觀察時間為半年(24周)。
1.4 療效評估
顯效:癥狀體征改善(關節疼痛數、疼痛程度、腫脹數、晨僵持續時間改善>70%)、炎癥指標(ESR、CRP)明顯下降(降至正?;蚪咏#挥行В喊Y狀體征部分改善或炎癥指標下降;無效:癥狀、體征和炎癥指標無明顯變化。
2 結果
2.1療效評估:28例患者中顯效7例(25.0%),有效16例(57.1%),5例無效(17.9%)。疼痛改善最短時間為用藥后1天。脫落2例,1例用藥后感心悸,下肢出現浮腫,用藥1周后停藥;1例因粒細胞減少(WBC:2.8x109/l,N:40.0%),用常規升白藥后仍無明顯上升,于2周后停藥。但2例患者治療后均感關節疼痛減輕,晨僵時間縮短。
2.2不良反應:28例患者中無一例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共有12人出現程度不等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9%(其中有2人發生多種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分別為:脫發2例;月經量明顯減少1例;粒細胞減少7例;皮膚瘙癢3例;心悸、浮腫1例;上腹部不適1例。7例粒細胞減少患者予以利可君片20mg每天3次口服,1-2周后6例患者白細胞恢復正常。余不良反應患者均未予特殊處理自行緩解。
討論
目前國際上治療RA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小劑量激素以及生物制劑,以控制骨破壞的進展,降低致殘率,晚期病例可行外科手術治療。2001年8月,T一614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準開發生產。其主要從抗炎、抑制免疫球蛋白生成、抑制細胞因子生成、抑制金屬蛋白酶生成、改善骨代謝等方面發揮治療RA 的作用[3-5],是一種新型DMARDs。早在2004年Sullivan 等[6]就報道,T一614對于RA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指標均有良好療效,有效率接近柳氮磺吡啶等DMARDs。國內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陽性藥物平行對照臨床研究[7]評價了T一614治療活動性RA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結果證實T一614對RA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小。Meta分析研究發現[8],T一614治療RA患者ACR20及ACR50的應答率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本組病例看,T一61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達82.1%,再次論證了T一614是一有效的治療RA的藥物,與文獻報道一致[6-8]。本組患者臨床癥狀多在用藥1月后出現療效,部分患者在用藥后很短時間內出現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可能與T一614具有非甾體抗炎藥作用有關。眾所周知,T一614最初作為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研發,Riendeau等[9]比較45種NSAIDs,結果發現艾拉莫德對COX-1作用最弱,低于塞來昔布,因此其胃腸道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本組僅一例出現上腹部輕微不適,與研究結論一致。T一614通過促進骨生成核心轉錄因子OSX的表達而促成骨細胞生成[10,11]刺激成骨細胞分化和抑制破骨細胞生成[12],在骨代謝方面具有促骨合成作用,從而從多種途徑發揮其抗風濕效果。本組資料未對患者骨代謝方面指標進行觀察。本組有5例患者原治療方案有效,因不能耐受原藥物不良反應而改為T一614治療,這些患者均顯示了良好的藥物耐受性且病情控制穩定。進一步證明T一614是一療效確切而又安全的藥物。
本組28例患者有12人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9%,2例患者停藥。不良反應主要為粒細胞減少(7例),其中一例停藥。另一例女性患者原有冠心病史數年,服藥2天后感心悸、且下肢出現輕度浮腫要求退出治療。所有患者無一例發生肝功能異常,與文獻報道[4,8,13,14]有差異,可能與本組資料例數較少,用藥時間較短有關。28例患者中有一例病程長達15年且關節嚴重畸形的77歲女性病人(體重35公斤),曾用(單用或聯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生物制劑(益賽普)、柳氮磺吡啶、塞來昔布等多種藥物治療,病情始終不能控制,疼痛自評分8分,后予以在原方案(甲氨蝶呤片7.5mg qw加來氟米特片20mg qn聯合)治療的前提下,加用T一614口服,半年后患者CRP、ESR降至正常,RF從1690IU/L降至623IU/L,說明T一614聯合其他DMARDs有協同治療作用。
28例患者中僅2例男性,無效一例,T一614療效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尚有待大樣本進一步論證。另有2例患者治療初期療效滿意,半年后改為每日1片(25mg)出現病情反復,恢復每日2片后病情控制仍不理想,故該藥的長期療效尚有待進一步觀察。
綜上所述,T一614可以顯著改善RA患者臨床癥狀,降低炎癥指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小。但由于T一614上市時間較短,且本組資料僅針對評估RA的活動性指標,對于T一614是否具有抑制骨質侵蝕、保護關節功能則必須納入影像學評估指標和功能狀態指標的研究,故該藥尚需臨床長期大樣本觀察,以進一步評估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與生物DMARDs相比,小分子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生產成本效益高,對患者和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都有重要的優勢。T一614為??漆t生提供了一種治療RA新藥。
參考文獻:
1.栗占國,張奉春,鮑春德.類風濕關節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56-472.
2.粟占國. 類風濕關節炎在我國的低認知度和高致殘率不容忽視[J].中華醫學雜志,2009,89(27):1873-1875.
3. Luo Q,Sun Y,Liu W,et al.A nove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iguratimod,ameliorates murine arthritis by blocking IL‐17 signaling,distinct from methotrexate
and leflunomide[J].J Immunology,2013,191(10):4969-4978.
4.劉維,孫淳,吳沅. 艾拉莫德致肝損害1例及其相關文獻復習[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2):44-47.
5.張瓊,劉錦華. 艾拉莫德: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新選擇[J].醫學實用雜志,2014,30(1):160-161.
6.Sullivan S.Iguratimod:novel DMARD promising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Inpharma,2004,7:145.
7.滕佳臨,呂良敬,鮑春德,等.艾拉莫德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7,11(8):462-465.
8.陳艷霞,蘇研,房向東,等.系統評價艾拉莫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與安全性[J].重慶醫學,2015,6(13):2572-2574,2582.
9.Riendeau D,Charleson S,Cromlish W et al.Comparison of the cyclooxygenasr-1 inhibitor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nnatory drugs(NSAIDs)and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using sensitive microsomal and platelet assays[J].Can J Physiol Pharmacol,1997,75(9):1088-1095.
10.Nkashima k,Zhou Xin,Kunkel G,et al.The novelzincfinger 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osterixis required for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bone formation[J].Cell.2002,108(1):17-29.
11.Kuriyama K,Higuchi C,Tanaka K,et al,A novel anti-rheumaticd drug,T-614,stimulaites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an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intion in vivo[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2,299(5):903-909.
12.張源潮,王峰,王威嚴,等.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新藥艾拉莫德[J].世界臨床藥物,2013,34(2):65-69.
13.白巧紅. 艾拉莫德聯合甲氨蝶呤治療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2015,28(2):118-119.
14.Hama M,Abe T,Sugawara S,et a1.Long-termsafety study of iguratimod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Mod Rheumatol,2007,17(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