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主要調查患者抗生素使用以及醫院臨床用藥的情況,分析不合理用藥的原因,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減少浪費和積極開展臨床藥學服務提供依據。方法:參考本地某醫院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情況及外科手術病人預防性應用抗菌藥情況,對該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的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86例抗生素應用不合理。結論:該院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現象廣泛存在,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應全面拓展臨床藥學服務,充分發揮其藥學服務功能。
關鍵詞:抗生素 合理用藥 聯合用藥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其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中產生的能干擾其他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可在非常低的濃度下抑制或殺滅其他致病微生物。抗生素的這一屬性使其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在有效降低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的同時,抗生素的濫用也將導致病菌產生耐藥性,甚者危及患者生命。廣大醫務工作者、社會醫療衛生機構、廣大患者必須充分重視抗生素過度使用的危害性,積極支持醫療體制改革工作,配合相關部門監管抗生素的使用。只有加大對抗生素臨床使用的監管、整治力度,提高醫患雙方對抗生素的認識水平,才可以實現抗生素使用達到合理化,使人類最大程度享有抗生素所帶來的醫療效益,同時最大程度降低抗生素的不良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參考本地某醫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接診行抗生素治療的患者22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7例,女107例,年齡3~78歲,平均年齡(46.2±2.79)歲。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式就患者在診斷、藥物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內容包括患者的個人信息、抗生素類別及使用情況。最后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情況進行統計整理,并以此提出相應對策。
1.3統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錄入SPSS14.0專業統計學軟件完成分析檢驗。當P<0.05時,統計學差異具有顯著意義。
2結果
2.1抗生素應用不合理的因素統計
在224例行抗生素治療的患者中,有86例存在抗生素應用不合理的情況,占總例數的38.39%:分析成因后發現,用藥種類不合理、不合理的聯合用藥和使用劑量偏大分別為抗生素類藥物不合理應用的三大主因。此外,還存在重復性用藥、療程過長或過短等其他因素。(詳見表1)。
3討論
發現并應用抗生素是臨床醫學上的一大革命,而在臨床實踐中,廣泛存在著管理混亂和抗生素應用無節制的現象。對于抗生素臨床不合理應用的成因主要為:①醫院的抗生素管理混亂,存在規章制度未落實,用藥制度和監測系統不健全的問題。②醫護人員對抗生素臨床應用方面知識欠缺,對抗生素濫用后果認識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各科室開展的培訓活動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員本身不注重知識及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臨床實踐中,很多醫師僅憑以往的臨床經驗選用抗生素藥物,而不預先對患者進行病原學方面的檢查,以至開出不合理的處方。③對于患者自身,由于生活習慣、年齡或遺傳等因素的不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不一樣,從而加劇了醫師開藥的難度;另外還有一些患者對抗生素存在過度的心理及精神依賴,常常主動要求醫師加用抗生素藥物。
針對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的成因可采取以下對策:①建立健全的用藥制度和監察機制,通過實行規范、統一的制度,對抗生素類藥物進行針對性管理,從而限制醫療人員在抗生素應用方面的不合理行為。同時,醫院有必要定期組織一批專業的藥師,對開具的抗生素藥方進行巡查,并就抗生素臨床應用方面提供更專業、全面的指導。②積極開展抗生素類藥物的知識培訓,及時更新醫護人員的用藥觀念和常識,進一步提高醫療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同時與醫院的相關制度相配合,對患者進行病原學診斷,以此作為藥師的用藥依據。③加大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醫師在用藥過程中,也需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抗生素類藥物的相關知識,使其對合理用藥的必要性和濫用藥物的危險性有充分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錢鳳琴.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分析與應對[J]. 北方藥學,2017,(09):177-178.
[2]黃玉萍,楊麗華,柯玲珍,劉素芝,倪紅,張玲玲. 神經內科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調查[J]. 中華全科醫學,2017,15(08):1449-1450.
[3]張興和. 淺談藥學干預合理使用抗生素產生的影響效果[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0):165+168.
[4]汪洋,單娟. 探討臨床藥師藥學干預對呼吸內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響[J]. 中國處方藥,2017,15(07):48-49.
[5]李燕治. 在護理督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對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的效果[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