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血常規檢驗中應用不同采血方法的臨床價值。方法:將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間接受血常規檢驗的80例患者選為觀察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靜脈組(n=40)、末梢組(n=40)。靜脈組患者采集靜脈血實施血常規檢驗,末梢組患者采集末梢血實施血常規檢驗,對兩組患者血常規檢驗結果進行統計比較。結果:在白細胞(WBC)水平方面,靜脈組患者顯著低于末梢組患者(P<0.05);在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平均紅細胞容積(MCV)、紅細胞比容(HCT)、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血小板(PLT)水平方面,靜脈組患者顯著高于末梢組患者(P<0.05);在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水平方面,兩組患者對比不具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在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結果更加客觀、準確,值得臨床進一步借鑒與應用。
關鍵詞:血常規檢驗;靜脈血;末梢血
血常規檢驗是血液學檢查中最為常見的項目,主要就是檢測人體血液中細胞、分子含量,了解細胞數量、形態的改變,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參考[1]。在血常規檢驗中,不同采血方法的檢驗結果不同,其中末梢血采血方法是一種較為傳統的采血法,痛苦比較輕,易于接受,在臨床中得到了普遍運用。但近些年來研究表明,靜脈血檢驗結果的價值更高。為此,本文現對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間接受血常規檢驗的80例患者進行探究,對比靜脈血與末梢血的檢驗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間接受血常規檢驗的80例患者選為觀察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靜脈組(n=40)、末梢組(n=40)。靜脈組患者中男、女各22例、18例,年齡范圍26~66(43.1±5.5)歲;末梢組患者中男、女各23例、17例,年齡范圍24~66(42.5±5.4)歲。采用軟件SPSS 22.0對兩組患者上述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對比不具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靜脈組患者采集靜脈血實施血常規檢驗,即于清晨空腹狀態采集肘靜脈血液樣本;末梢組患者采集末梢血實施血常規檢驗,即于清晨空腹狀態采集手指末梢血液樣本。兩組患者血液樣本均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進行檢測,由同一檢驗師完成上述操作,并進行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血常規檢驗結果進行統計比較。檢驗指標主要有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平均紅細胞容積(MCV)、紅細胞比容(HCT)、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血小板(PLT)。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SPSS 22.0對兩組患者觀察數據予以統計學處理,用( )表示,并對數據實施t檢驗,倘若對比結果P<0.05,說明兩組具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在WBC水平方面,靜脈組患者顯著低于末梢組患者(P<0.05);在RBC、Hb、MCV、HCT、MCHC、PLT水平方面,靜脈組患者顯著高于末梢組患者(P<0.05);在MCH水平方面,兩組患者對比不具顯著性差異(P>0.05),數據詳見表1所示。
3.討論
當血液成分發生變化時,就可以對機體組織、器官病理改變予以體現,經由血常規檢驗,能夠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依據。近些年來,在臨床檢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血液分析儀器越來越自動化的形勢下,血常規檢驗結果準確性得到有效提升。經臨床實踐表明,血常規檢驗結果與不同采血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系[2]。
在血常規檢驗中,采血部位主要為毛細血管、動脈、靜脈,其中動脈采血只用于血氣分析,在血液細胞成分、化學組成分析中,毛細血管、靜脈采血的檢驗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采血方法。
在末梢采血中,主要選擇手指末梢或者耳垂,操作非常簡單,并且采血量少,臨床應用非常普遍,但檢驗結果易受采血部位深淺、溫度、動作快慢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存在一定的檢驗誤差。此外,末梢采血還會受到出血速度的影響;同時,末梢血成分復雜,包括動脈血、靜脈血、毛細血管血液、組織液、細胞內液等成分,不僅易產生血塊,還會影響檢驗結果準確度。在靜脈采血中,主要選擇肘靜脈。相對而言,靜脈血的穩定性更高,循環狀態、血流速度不會受到外界溫度、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能夠準確、客觀的體現血液狀態,確保了血常規檢驗結果準確。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WBC、RBC、Hb、MCV、HCT、MCHC、PLT水平方面,兩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相關文獻報道[3]基本相符,由此說明,相對于末梢血而言,靜脈血檢驗結果更加準確、可靠。此外,在靜脈血檢驗中,主要采用真空靜脈采血法,有助于延長血液分析儀的使用年限,從而提高了血常規檢驗質量與效率,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
綜上所述,在血常規檢驗中,靜脈血檢驗結果更加客觀、準確,值得臨床進一步借鑒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嫻默,肖林,李彥林等.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的結果影響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1):10-12.
[2] 高梅,張凌峰,付永航等.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檢驗在臨床中的價值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4,12(24):46-47,48.
[3] 謝招香.探討在血常規檢驗中運用不同采血方法對于檢驗結果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6(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