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醒腦靜注射液聯合納洛酮對急性重癥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診的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兩組,每組68例患者。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西醫基礎治療,在傳統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再研究組患者給予醒腦靜注射液與納洛酮進行聯合治療。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根據兩組的治療效果對比可知,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在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結論 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在傳統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醒腦靜注射液與納洛酮進行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比較良好,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醒腦靜注射液;納洛酮;急性重癥腦血管病;臨床效果
臨床認為患者患有急性重癥腦血管病主要是因為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發生異常情況,進而使得患者的局部神經功能出現缺失所引起的[1]。一般情況下,患者發生腦血管栓塞和腦血管破裂情況便極易導致患者患有急性重癥腦血管病,并且此病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脅較大。目前,臨床治療多以常規西醫治療為主,治療效果一般。而臨床認為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醒腦靜注射液與納洛酮進行聯合治療治療效果更為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功能。就此,本文為了研究分析醒腦靜注射液聯合納洛酮對急性重癥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特此選擇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診的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136例進行研究與觀察,具體資料如下所示: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診的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136例,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兩組,每組68例患者。其中研究組患者68例中,11例患者患有高血壓腦病病癥,17例患者患有腦血管性癡呆病癥,23例患者患有腦卒中病癥,27例患者患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癥;最大、最小年齡患者為84、58歲,中間年齡為(71.2±2.3)歲;男患者與女患者分別為36例、32例。常規組患者68例中,12例患者患有高血壓腦病病癥,18例患者患有腦血管性癡呆病癥,22例患者患有腦卒中病癥,26例患者患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癥;最大、最小年齡患者為83、59歲,中間年齡為(71.4±2.5)歲;男患者與女患者分別為35例、33例。根據研究組與常規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可知,研究組與常規組患者在患病類型、年齡、性別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西醫基礎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所示[2]:第一,患者應以側臥位躺于病床,避免患者發生舌后墜現象;此后還應對患者進行吸痰、間斷給氧等操作;另外,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分泌物過多的情況,或者患者具有咽喉麻痹癥狀,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第二,在患者入院前兩天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對患者補充營養以及水分,同時對患者鈉鹽的攝入進行控制;在患者入院兩天后對患者進行鼻飼飲食,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同時使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得以維持。第三,針對患者出現高熱的現象,應用冰袋乙醇擦浴加風扇等方式給患者進行降溫。第四,針對患者極易腦水腫情況出現有效控制患者每日液體的攝入量,并針對顱內壓增高的患者應選擇適宜的藥物降低患者的顱內壓,進而有效降低患者發生腦水腫的情況。第五,針對患者神經缺損狀況,再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患病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缺損狀況。第六,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情況。
在傳統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再研究組患者給予醒腦靜注射液與納洛酮進行聯合治療,即給予患者20-40 ml醒腦靜注射液與250ml葡萄糖溶液(濃度為5%)混合而成的注射液每天靜脈滴注靜脈滴注1 次;以及2 mg納洛酮與100 ml 氯化鈉溶液(濃度為0.9%)混合而成的注射液每天靜脈滴注靜脈滴注1 次。兩組患者均需治療一個療程,一個療程治療十三天。
1.3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SPSS 13.0數據包開展數據分析,計量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并通過t檢測;通過χ2檢驗,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兩組的治療效果對比可知,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在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其中,研究組68例患者的整體治療有效率為95.59%,參考組68例患者的整體治療有效率為76.47%。具體對比結果如表一所示:
3.討論
一般而言,患有急性重癥腦血管病的患者發病比較突然,病情發展迅速,病情嚴重時會導致患者發生嚴重意識障礙狀況,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較大。臨床認為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一般會表現出肢體偏癱、失語等一系列典型臨床特征,患者病情發展一定時候會導致其出現昏迷不良現象,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的情況,因此患者一旦確診患有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應及時就診。本文研究組患者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再應用醒腦靜注射液與納洛酮進行聯合治療,治療效果良好。其中醒腦靜注射液包含多種中藥成分,如麝香、梔子、郁金等;而麝香能夠影響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并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梔子則對患者的多種器官以及系統都具有良好的作用;郁金不僅能降低患者的血膽固醇、C/P值、主動脈重量,還具有抗真菌作用;加之其他中藥作用,因此醒腦靜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腦缺血損傷作用[3]。納洛酮是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受體拮抗藥,一定需要通過注射才能在人體內發揮作用,可以通過內源性阿片肽對神經功能的損害競爭性阻斷,同時可以通過增加內源性腦保護因子的活性來對神經進行保護等兩會的作用。而根據兩組的治療效果對比可知,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在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由此可知,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在傳統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醒腦靜注射液與納洛酮進行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比較良好,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鐘有.醒腦靜注射液聯合納洛酮治療急性重癥腦血管病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12):89-90.
[2]黃書翰.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重癥腦血管病41例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170.
[3]鄧秀炳.探討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重癥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J].醫學信息,2016,29(5):172-172.
作者簡介:宋暉(1970,12-)女,山東濰坊人,主治醫師,從事內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