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以養血疏肝湯為代表的方劑,從肝論治血管性老年癡呆時,對患者認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選取涿州市中醫醫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80例血管性老年癡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各有40例的兩組,對照組患者采用胞磷膽堿片治療,觀察組患者以養血疏肝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認知功能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后,兩組長谷川癡呆評分、蒙特利爾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增高(P<0.05),而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以養血疏肝湯為代表的方劑,從肝論治血管性老年癡呆時,可有效提高患者認知功能。
關鍵詞:血管性老年癡呆;養血疏肝湯;認知功能
老年血管性癡呆臨床癥狀以精神癥狀和腦損害癥狀為主要表現,其中血管病繼發的腦損害神經癥狀中,記憶力衰退是早期的核心癥狀,包括近記憶、遠記憶以及即刻識記,隨著記憶力減退,逐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計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均有不同程度減退,自發書寫及抄寫能力降低等。患者認知功能的下降,其病理基礎就是腦細胞功能的損害,中醫認為腦為髓海,需要心肝脾肺腎的滋養,而肝藏血,主筋、開竅于目,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養血疏肝湯基于行氣解郁、養血健脾而滋養腦髓,因而能有效改善老年血管性癡呆的認知功能,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涿州市中醫醫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80例血管性老年癡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為血管性老年癡呆,遵循單盲隨機分配原則隨機將患者分為各有40例的兩組,其中,對照組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分布于61~83歲,平均(71.16±9.63)歲;觀察組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分布于60~85歲,平均(71.64±9.71)歲,兩組就其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進行統計學比較,P>0.05,說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胞磷膽堿片治療,選用四川梓橦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胞磷膽堿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389,2011-01-24),給予患者口服,每天3次,每次0.2g,療程三個月。
觀察組患者給以養血疏肝湯:熟地黃20g,川芎10g,當歸10g,川芍15g,丹參20g,郁金25g,柴胡15g,陳皮12g,清半夏10g,合歡花20g,夜交藤20g,炙甘草10g,每日1劑,加水適量煎煮,取汁200ml,每次100ml,早晚2次日服,療程三個月。
1.3觀察指標
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認知功能指標包括長谷川癡呆評分(HDS共包括11個條目,總分為32.5分,高于30.5分為正常,22~30.5分為亞正常,10.5~21.5分為可疑癡呆,0~10分為癡呆,得分越高,說明癡呆程度越輕)、蒙特利爾認知功能評分(MOCA主要包括計算、注意力集中、執行、記憶、視結構、抽象思維、語言、定向力等8個方面,共11個條目,總分為30分,臨界值為26分,得分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如年齡、長谷川癡呆評分、蒙特利爾認知功能評分)進行t檢驗,表現形式為平均值±標準差,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長谷川癡呆評分、蒙特利爾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增高(P<0.05),而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認知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中醫學認為,肝有主疏泄、藏血、主筋、開竅于目等生理功能,而老年血管性癡呆的患者,其辨證不外痰、濕、瘀、郁結,這些均系肝失疏泄所致。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記載了“七情沮亂,郁而生痰”。清·李中梓《證治匯補》則說:“驚怒憂思,痰乃生焉。”明·李時珍說:“風木太過,來制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此種痰,應為肝之痰。肝風夾痰,蒙蔽清竅,遂神志不明。人之將老,肝臟之氣先衰。肝臟疏泄失職則氣滯,氣滯則神疲,氣血痰郁損傷心神,蒙蔽心包,則致老年血管性癡呆。臨床上,患者的臨床表現也與肝密切相關,如精神不振,目光呆滯,性格孤僻,少言寡語,郁悶不樂,語無倫次,頭暈目眩,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聽力下降等。肝最易受七情所傷,當情志不暢、肝失條達所致喜傷則表現欣快感、哭笑無常、語無倫次。怒傷則易激動暴怒。憂傷則精神抑郁、悶悶不樂、少言。而頭暈目眩、手足麻木、痿廢不用均為肝血不足,筋失所養或虛風內動三痰阻絡所致。肝開竅于目,目失所養則目光呆滯。肝腎虛,髓海失養,髓海空虛則記憶力減退、智力低下等。
養血疏肝湯以滋肝陰主藥熟地黃為君,將行氣活血之川芎、當歸為臣,配合化痰、理氣、解郁、醒腦等藥為佐使,對肝氣郁結不疏,肝郁氣滯等疏泄和藏血功能失常有較好作用,可使血液回至肝臟,避免引起血虛。肝郁則氣機升降失常,血虛則腦府失養,引起不寐。因此,肝郁血虛是病機關鍵。養血疏肝湯方中四物湯補血之虛,郁金、柴胡、陳皮疏肝行氣解郁,丹參安神、活血化瘀,合歡花、夜交藤安神解郁,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養血安神之效。
參考文獻:
[1]接忠民,李春穎.養血疏肝湯治療失眠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10):806-806.
[2]馮方俊,周婧.疏肝通絡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2):158-159.
作者簡介:郭學君(1970-),現為涿州市中醫醫院中醫腦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