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常見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腦病及心律失常、休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并發癥。目的 探討慢性肺心病并發心衰搶救成功主要護理要點。方法 收治 72例慢性肺心病并心衰患者,通過對患者監測生命體征及意識的觀察,對患者進行評估有心衰或心衰先兆,及時報告醫生,積極配合搶救、治療、護理。結果 經0.5~72h后患者心衰能得到控制及好轉達90%以上。結論 心力衰竭是生命危急時刻,護士要及早發現病情,爭取時間,保持呼吸道通暢,積極控制感染,改善肺心功能,從而控制病情發展,避免死亡,提高搶救成功率,延長生命。
關鍵詞:肺心病合并心衰;搶救成功率;整體護理;效果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功能異常,產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右心擴張、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臟病。它可以發生于老年人,但多數是從中年遷延發展而來。老年肺心病大多是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發展而來。它的發病率很高,尤其在吸煙人群中,且呈逐年增高的趨勢。肺心病合并心衰在臨床上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 72例肺心病合并心衰,均符合慢性肺心病診斷標準,由于能及早發現病情,正確的搶救治療及護理,從而緩解及控制病情,避免死亡,收到良好效果 現將護理要點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2例肺心病伴心衰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齡 43~82歲,平均59 ±5.5歲。基礎疾病:慢支肺氣腫 50 例,慢性支氣管感染 22例。臨床診斷:心功能:Ⅱ級10例,Ⅲ級40例,Ⅳ級 22例。胸部X線照片顯示慢性支氣管炎47例,肺炎25例。住院15天32例,住院1個月以上 25例,住院2個月以上15例。
1.2 護理方法
1.2.1 觀察心衰程度 對新入院或住院患者,進行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當患者表現心悸、胸悶、氣喘、紫紺,評估患者有心衰的先兆。當患者心率增快,呼吸困難及紫紺進一步加重,上腹痛、食欲不振,少尿者,此時評估患者出現心衰。
1.2.2搶救心衰方法 減輕呼吸困難,暢通呼吸道,改善缺氧,盡可能將患者安置于危重病監護病房,進行心電、呼吸、血壓等監護,詳細作護理記錄。調整體位,無特殊情況予坐位或半臥位,正確使用氧氣吸入,按醫囑及時、準確給予藥物治療。同時注意給予心理支持,給患者進行安慰及鎮靜。
2 結 果
發現病情越早,搶救處理病情越及時,病情穩定越快,搶救效果越好(見表1)。
3 護理體會
自70年代應用血管擴張劑治療心力衰竭獲滿意療效以來,給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帶來新的啟示。經過大量基礎與臨床研究,應用血管擴張劑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已取得滿意效果,是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療的又一進展。血管擴張劑可使肺動脈擴張,降低肺動脈高壓,以減輕右心負荷,改善心功能。但也應注意,許多血管擴張劑在降低肺動脈壓的同時可能引起體循環血壓下降,導致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和右心室功能更加惡化,以及肺血管擴張后常可影響肺內通氣/血流的比例,加重低氧血癥。因此在使用時應掌握適當的劑量,同時適當應用支氣管擴張劑改善肺泡通氣。目前常用擴張血管藥物有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等。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吸入NO對肺動脈高壓有良好降壓作用,同時未引起體循環血壓降低和PaO2下降。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在我國較為常見,患病年齡多在 40歲以上,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感染是本病誘發心衰的常見原因。當肺心病并發心衰時,身體許多系統器官相互作用,因血液動力學異常而導致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患者起病急驟,癥狀復雜,病情兇險而易突變等特點。嚴重時甚至發生猝死。因此,在臨床搶救患者時須抓住3個關鍵時間:①及早發現病情危重是第一個關鍵時間。②及時處理搶救危重期患者是第二個關鍵時間。③當患者意識清楚后,能逐漸穩定病情,不再使病情惡化,監測生命體征穩定,飲食及二便達到正常標準者,為第三個關鍵時間。控制感染,使用足量抗生素,對體弱患者感染時癥狀不典型,體溫不一定很高,僅表現為食欲不佳、倦怠等,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控制心衰進一步惡化。精心護理和心理安慰,減輕患者身心痛苦,加強病情觀察及早發現與判斷病情變化,掌握第一手應急處理能力,如給予患者安全感,減少靜脈回流,緩解組織缺氧,進行心電監護和建立靜脈通道,爭取時間,搶救生命。合理用藥,嚴格執行醫囑用藥,用藥后須嚴密觀察療效和有無不良反應,須早發現早處理。同時亦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患者意識反應,根據病情調節用藥劑量的大小及調節靜脈用藥的速度。例如:①對臨床常用的強心劑西地蘭或毒毛花甙 K靜脈注射時應緩慢,同時觀察患者心率及心律變化。但對于重度二尖瓣狹窄的患者須禁用。②對快速利尿的呋塞米經靜脈給藥后需準確記錄尿量,因本藥有擴張靜脈作用,須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壓的發生。③使用血管擴張劑硝普納時開始應緩慢,同時在監測血壓下進行調整,預防血壓過低,確保用藥安全。④氨茶堿加入葡萄糖液稀釋后緩慢推注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但用藥時須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心律失常,對于年老、肝腎功能減退者應遵醫囑減量使用。⑤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經靜脈注射后,能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少回心血量和解除支氣管痙攣,用藥后須防止患者有無應激性潰瘍等不良反應出現。總之,慢性肺心病并發心衰搶救成功關鍵在于掌握病情,爭取時間,正確的搶救措施及方法。
參考文獻:
[1] 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534~ 535.
[2] 施新娟.缺氧量化評分表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15,11:829~ 831.
[3] 潘榮巧.從季節和時辰變化的陰陽消長規律談肺心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