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呼吸機管路的管理對改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臨床應用研究,旨在為臨床上更好的對呼吸機相關肺炎(VAP)進行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每例患者均在ICU或急癥建立人工氣道包括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應更換管路的時間分別為7天和3天,研究期間不再更換直至細菌采樣。結果 實驗組患者中格蘭陰性菌的發生率和格蘭陽性菌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加強呼吸機管路的管理,更換呼吸機管路及呼吸過濾器裝置的時間(延長更換管路的時間),可以有效地減少菌落數,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生率。
關鍵詞:呼吸機管路;時間管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指患者在應用機械通氣治療48小時后或者停用機械通氣拔出人工氣道48h內所發生的肺實質感染性炎癥[1],隨著臨床上呼吸機使用率的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相關研究表明當前VAP的病死率高達20.2%~38%[2]。機械通氣使呼吸機管路與患者呼吸道形成閉式環路,定植于肺內細菌在患者呼吸、咳嗽過程中污染呼吸機管路;呼吸機管路的的污染是引起VAP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強呼吸機管路的管理對控制VAP的發生意義重大,本文就呼吸機管路的管理對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生率的影響展開研究,為臨床護理工作找到呼吸機管路及呼吸過濾器裝置適宜的最佳的更換周期提供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住某市立醫院急診ICU收治的的100例顱腦手術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上述患者在ICU治療的過程中均發生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上述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齡在61.8±2.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執行嚴格納入標準,選擇機械通氣時間>48h和APACHE≥8分的患者,排除以往患有嚴重的心、肝、脾、肺、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以及思想意識不清楚,不能正常溝通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儀器:全部患者均使用DragⅡ一Ⅳ型呼吸機,統一滅菌處理后使用,采用呼吸過濾器行主動濕化。
(2)每例患者均在ICU或急癥建立人工氣道,依據將上述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主要依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1994年提出管路更換間隔時間不小于48h的建議),兩組患者對應更換管路的時間分別為7天和3天。
(3)采樣:標本采集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完成,采樣方法按照2002年版中華人民衛生部出版的《消毒技術規范》一書中有關物體表面微生物監測方法,在無菌條件下用無菌咽拭子涂抹后接種在血平皿中。分別于機械通氣后3、7天及以上進行管路細菌采樣,采樣的部位主要為呼吸機管路的螺紋管,吸氣段,呼氣段,吸氣段、呼氣段冷凝器、濕化罐6個部位,行細菌培養加菌種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0.0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率或百分比進行一般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中格蘭陰性菌的發生率(58.00%)低于對照組(88.00%),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5.29,P=0.03);實驗組患者中格蘭陽性菌的發生率(24.00%)低于對照組(32.00%),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7.02,P=0.02)。
3.討論
呼吸機是重癥監護室常備儀器,而呼吸機管道內容易滋生細菌,有研究稱其內致病微生物數量隨著管道使用時間的延長而顯著增加[3],在預防和控制通氣相關性肺炎的措施中,應當高度重視治療過程中呼吸治療操作的質量 [4]。為了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機率,本研究主要探討更換呼吸及管道時間間隔,以更好的節約成本提高治療效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中格蘭陰性菌的發生率和格蘭陽性菌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韓江娜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3],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機械通氣使呼吸機管路與患者呼吸道形成閉式環路,定植于肺內細菌在患者呼吸、咳嗽過程中污染呼吸機管路;進行吸痰操作時,管路受到環境污染。同時上呼吸道對吸入氣體有濕化和過濾、加溫作用[4],使吸入下呼吸道的氣體經常保持在濕度飽和、37℃和呈無菌狀態。建立人工氣道后,上呼吸道對氣體的生理功能減低甚至消失,加上機械通氣,長時間吸入干燥氣體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破壞。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減弱或消失,使分泌物黏稠、結痂不易咳出。本研究通過對呼吸機管路內細菌發生情況與呼吸機管路使用時限的關系進行觀察,為臨床護理工作找出呼吸機管路及濕化裝置適宜的更換周期提供依據,減少患者發生VAP的高危因素,降低護理工作量及醫療花費。
參考文獻
[1]Augustyn B.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J]. Critical Care Nurse,2007,27(4):32-39.
[2]Myny D,Depuydt P,Colardyn F,eta1.Ventilator—essociated pneu·monia in a tertiary care ICU:analysis 0f risk factors for acquisitionand mortality[J].Acta Clin Belg,2005,60(3):114—121.
[3]Han JN,Liu YP,MaSeta1.Effects 0f decreasing the frequency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s to every7days on the rate 0f ventilatorsochted pneumonia in a Beijing hospital[J].Respir Care,2001,46(9):891—896.
[4]黃桂桃,羅靈敏.肖曉娟.33例機械通氣病人人工氣道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A):304—305.
作者簡介:胡曉雅;性別:女出生年月:1982年2月25日;籍貫:四川崇州;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呼吸;職稱: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