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一經出版,就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小說講述了馬孔多小鎮一個家族七代人孤獨的命運。馬孔多小鎮在戰爭的侵蝕下,自然生態遭到破壞,而女性也在男性的壓迫下淪為他者。作者借用小說來表達他反對人類中心論以及男權至上的二元對立論,以此呼吁讀者對自然生態和女性的關注。本文以生態女性主義為角度,將環境與女性聯系起來,揭示自然與女性的命運,以求建立起兩性平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
關鍵詞:生態女性主義 二元論 父權制 自然 女性
一、引言
馬爾克斯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說《百年孤獨》一經出版,就對世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小說講述的就是馬孔多小鎮上布恩迪亞家族由繁榮到興衰最終消失的過程。小說生動地再現了拉丁美洲的歷史現實。在小說當中,女性角色的數量堪比男性角色,并且這些女性角色在馬孔多小鎮從建立到繁榮直至衰敗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小鎮的自然環境在外來文明的沖擊下遭到破壞,女性也在男性的壓迫下被迫成為他者,淪為邊緣人,成為男性的附屬品。
生態女性主義率先由法國女性主義學者朗索瓦·德·艾奧博尼提出。在她的著作《女性主義或者死亡》中,她創新性地將自然生態與女性聯系在一起,揭示了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再現自然與女性之間的共同命運。生態女性主義打破了人類中心以及男性中心的傳統觀點,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是由大地構成的,大地本身也是由我們的身體構成的,因為我們了解自己,我們就是自然,我們是了解自然的自然,我們是有著自然觀的自然。自然在哭泣,自然對自然言說自己。”在這里,女性和自然成為統一體,女性成為自然的代言人。本文以生態女性主義為理論基礎,解析小說中女性與自然這一命運共同體,以此反映父權統治對自然和女性的壓迫。
二、生態女性主義
生態女性主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由法國女性主義學者弗朗索瓦·德·艾奧博尼提出,生態女性主義的兩大基礎是生態主義和女性主義。20世紀60年代生態批評理論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自然生態,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態主義流派不斷發展,成為生態女性主義發展的主要基礎。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女權解放運動也隨之發展起來,人們開始關注女性的地位,要求女性在社會中享受與男性同等的權利。生態女性主義,作為生態批評和女性主義批評相結合的產物,主要批評自然和女性在男性統治下所遭受的破壞和壓迫,以此呼吁人們重新認識自然和女性,倡導女性在生態保護運動中的作用,從而建立一種和諧的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生態女性主義是建立在徹底的非二元制的哲學基礎上。生態女性主義一直是站在反思和批判西方傳統的二元論和機械自然觀的基礎上的一種思想,提倡一種有機論的視角。”
三、百年孤獨
小說講述的是馬孔多小鎮上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百年孤獨的命運。小鎮的命運和家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布恩迪亞家族最后一代生了豬尾巴的孩子,最后被白蟻吃掉結束了布恩迪亞家族的最后一代血脈,而馬孔多小鎮也最終消失在大風之中。馬爾克斯將女性的命運與家族成員、小鎮的命運濃縮到一起。在小說當中,馬孔多小鎮最初創立者之一的烏蘇拉是家族命運的見證人,她是這個百年家族的靈魂。烏蘇拉的一生就是這個百年小鎮的一生,她的命運反映的就是在男權制文化下的自然和女性的生存狀態。
生態主義認為人類對于自然的侵略等同于男性對于女性肉體的侵略。女性遭到男性的侵犯的過程與大自然受人類無限掠奪的過程有著驚人的相似。女性在某種程度上與自然有著內在的聯系。同理,男性對女性侵犯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大自然的侵略。小說中,在烏蘇拉與老布恩迪亞結婚之時,受到外婆的忠告,不能與有著親戚關系的丈夫發生夫妻關系,否則會生下豬尾巴的孩子。因此,烏蘇拉在新婚之夜穿上了貞潔褲,而老布恩迪亞卻不顧烏蘇拉的意愿,后來強制性地與烏蘇拉發生性關系。老布恩迪亞在征服烏蘇拉身體的同時也是他對大自然的征服。
男權至上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善良、寬容、順從。烏蘇拉是這類傳統女性的代表之一。她勤勞善良,持家,對丈夫忠貞不貳,對孩子呵護備至。但馬爾克斯在描寫烏蘇拉的形象時,并沒有拘泥于此。在丈夫沉醉于科學發明時,她經營著自己的糖果鋪,承擔著養家糊口的重擔,在這個家族里,她的存在就像是一個一家之主。她勇敢、堅強,陪著丈夫一起遠走他鄉,建立起馬孔多小鎮。在馬孔多小鎮經歷著戰爭的洗禮之時,她也主動承擔起保護小鎮的重責,挽救在風雨中飄搖的小鎮。烏蘇拉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傳統女性形象的顛覆。但即便如此,在父權制統治的世界下,男性依然是世界的主宰,女性不可避免地成為父權制文化的犧牲品。“她的一生都在發明、戰爭、情欲、斗雞等男權社會產物里擔驚受怕。”
費南達是小說中另一個父權制下犧牲品的代表人物。結婚之前的費南達是一位貴族,她從小就被當作是女王來培養。結婚后的費南達的生活始終圍繞著家庭,沒有了自我。“女人一生的教育都應該依照和男人的相對關系而設計。女人是要取悅男人、要貢獻給男人、要贏得男人的愛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顧男人、要安慰勸慰男人,并且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悅。”結婚前的費南達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要優雅,要像女王一樣;她固守著自己的堅貞,壓抑著自己的性欲,“她的丈夫最終因為結婚一個月都沒能讓他脫下睡衣而去了情人家”;在經歷了丈夫的婚外情之后,她還能和丈夫、情人三人一起生活。在男權文化的影響下,費南達逐漸失去了自我,地位逐漸被邊緣化,沒有了話語權,成為一個失語的他者。她遵從著男性世界給女性定下的規則,成為家庭、男性的附屬品,只是一種對象性的存在。這是男權制文化對她的一種戕害,她也不會去反抗,這時的她已經失去主體身份,她被動地接受父權制文化對她的設定。
在《百年孤獨》中,馬爾克斯筆下的女性都是男性主宰世界下的配角,是父權制文化壓迫下的受害者。男性抹殺了女性的聲音,女性喪失話語權,成為沉默的他者。父權制因此成為男性對女性、人類對自然統治的根源。家長制、父權制下的男性更加肆無忌憚地壓迫自然、控制女性。在小說中,受人類中心主義的影響,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無視馬孔多小鎮自然條件的制約,試圖開辟新道路。此外,老布恩迪亞試圖用磁鐵尋找地下黃金,這些不顧自然規律的行為反映的是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利己主義。他們壓迫大自然,破壞大自然,將大自然看作是人類的工具。
生態女性主義一方面強調在兩性關系中,男女地位平等的關系,它關注女性的權利和地位;另一方面,它提倡女性在生態保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由于具有創造和養育生命的能力(像大自然那樣),女性歷來比男性更接近自然。女性的心靈適合于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小說中,烏蘇拉的存在就如大地母親一般,她養育著布恩迪亞家族的所有人,奉獻著自己的一生去支撐這個命運多舛的家族。在丈夫用磁鐵去尋找黃金時,她是反對的。在兒子奧雷連諾要發動戰爭時,她也是強烈反對的。烏蘇拉,作為布恩迪亞家族的支撐,多次挽救小鎮,保護著小鎮的自然環境,使小鎮的居民免受戰爭的侵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烏蘇拉是自然的代言人,她盡力保護著小鎮的生態環境。但晚年的烏蘇拉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在她雙目失明的時候,她的孫輩卻捉弄她,她成為被戲弄的對象。烏蘇拉,就像是養育著人類的大地母親一樣,滋養、哺育、支撐著這個家族,卻遭到冷落和戲弄。而馬孔多這片養育著小鎮居民的自然樂土卻遭受著人類的破壞,導致小鎮氣候出現異常,雨季持續了四年零十一個月,鳥類頻繁死亡,最后馬孔多消失在大風之中。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破壞行為的反擊。
作者通過對這些女性形象的刻畫,巧妙地將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與烏蘇拉、費南達等女性的命運結合在一起。烏蘇拉一生就是馬孔多小鎮,甚至是哥倫比亞以及拉丁美洲興衰的過程,先是經歷繁榮最后衰敗直至消失的過程。作為布恩迪亞家族的帶領人,烏蘇拉的死亡注定會加速整個家族的滅亡。烏蘇拉是孤獨的,她一人難以挽救頹敗的布恩迪亞家族。尤其是在馬孔多小鎮經歷外來文明的沖擊,外來者對小鎮的無止境的開發,小鎮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之后。這些外來的文明看似給小鎮帶來了發展、科技和繁榮,但對于這個與外界隔絕的世外桃源般的馬孔多小鎮來說,這種變化是災難性的。烏蘇拉和小鎮的命運所折射的就是在人類中心主義和父權制影響下,人類對生態環境的侵略和對女性的迫害。人們總是秉承著利己主義的原則,去控制征服自然,最后卻又不得不承擔破壞自然帶來的毀滅性的后果。作者通過描寫百年小鎮的消失以引起人類對自然環境保護的意識以及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反思。
四、結語
小說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兩性不平等、自然被人類肆意破壞的小世界,但反映的卻是拉丁美洲、哥倫比亞兩性失衡、生態破壞的大世界。作者通過小說批評男權中心以及父權文化影響下的哥倫比亞,并意圖通過作品告訴我們兩性平等以及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必須要消解二元對立的思想,拒絕將人類和自然看成對立面,拒絕人類高于自然、統治自然、拒絕男性高于女性的觀點。小說中孤獨的布恩迪亞家族,都喪失了愛的能力,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兩性關系,最終孤獨地活了百年,孤獨地死去,直至整個家族消失。
小說表達了作者對女性和對自然生態等社會問題的關注。小說中的所有女性,雖然都是男性統治社會下的犧牲品,但作者通過刻畫烏蘇拉這一復雜的女性形象來顛覆傳統文化對女性的定義,以此表達女性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必須要有自主的意識,要確立自己的主體身份。同時人類要樹立起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與自然只有和諧共處,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人類是與自然密切相連的共同體,因此,人類必須摒棄二元視角分離的男性與女性、人類與自然,才能建立起兩性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健康的世界。
參考文獻:
[1] Susan Griffin. Women and Nature:The Roaring inside Her [M]. New York: Harper Row Press, 1978:226.
[2] 彭慧潔.論生態女性主義思想的意義和困境[D].江西師范大學,2009:7.
[3] 張穎.《百年孤獨》代表性女性形象解讀[D].浙江大學,2014:14.
[4] 馮滬祥.兩性之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15.
[5] 周丹.《百年孤獨》中費南達的身份解讀[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5):59.
[6] 何懷宏.生態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M].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218.
作 者:梁 艷,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國文學、美國文學。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