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日交易額達30余萬元,連參賽作品都被買手相中!”
4月27日,首屆云南名匠木雕大師、藝術師(滇西片區)評選系列活動暨劍川縣2017年木文化系列活動在劍川木雕藝術小鎮火熱開幕。據不完全統計,開幕式當日約有一萬多人次匯聚現場,當日成交工藝品3200余件,交易額達30余萬元,簽訂13萬元意向性銷售協議。
節日氛圍正濃,歌王歌后亮相現場
4月27日清晨,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齊聚阿鵬故鄉,來到劍湖之畔的獅河村劍川木雕藝術小鎮。現場鑼鼓喧天,舞龍舞獅,身著節日的盛裝的白族老鄉個個喜笑顏開,到處彌漫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本次展銷會共計有劍川本地木雕企業60家100個展位,來自開遠、石林、楚雄、普洱、四川西昌、昆明、彌勒、師宗、富源等地的17家企業,30個展位。包括根雕、根藝、彩玉、奇石、翡翠、刺繡、竹編、茶葉、茶具等類別,5萬余件工藝美術品。
開幕式上,劍川縣木雕協會成立、劍川縣傳統工匠合作社成立。協會和合作社的成立,將開啟劍川木文化合作與交流的新篇章,進一步傳承和創新木雕技藝,發現、培養并造就高素質的木雕技藝人才,不斷壯大木雕人才隊伍。
借助這個交流、互動平臺,劍川木雕藝術的獨特風格和精湛技藝得以展示,劍川“中國木雕藝術之鄉”“千年技藝、手工木雕”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以提升。
開幕式現場,不僅有白族歌舞表演,劍川白族的歌王歌后還登臺一展歌喉。熱熱鬧鬧的文藝表演為在場的人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也讓大家深深感受到了白鄉特色民族文化。
看完現場文藝表演,重頭戲來啦,民藝君帶你看看好好欣賞劍川木雕技藝。
工匠精神:一錘一斧、一刨一鑿
劍川木雕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千百年來,勤勞質樸的劍川白族先民在一錘一斧、一刨一鑿間孕育了一批能工巧匠,創造了精湛絕倫、巧奪天工的木雕工藝。1996年劍川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木雕藝術之鄉”,2011年劍川木雕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自開遠、麗江等地的木雕藝術師現場進行木雕技藝的比拼
4月27日開幕式當天,前來參展的木雕藝術品品紛紛被木雕愛好者預定。因為有著濃厚的木雕文化積淀和木器文化情結,劍川當地老百姓在五一小長假還沒到來之際,就顯示出高漲的購買熱情。據不完全統計,開幕式當日約有一萬多人次匯聚現場,當日成交工藝品3200余件,交易額達30余萬元,與本地旅游工藝品銷售商簽訂13萬元意向性銷售協議。
多年來,木雕產業都是劍川縣的支柱產業,木器、木雕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意味著木雕文化的源遠流長。目前,劍川縣有116家木雕私營企業、1500多家木雕個體戶,木器木雕從業人達2萬多人,2016年實現產值3.86億元,木雕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產業。
本次活動將持續至5月2日,活動期間,木雕大師、藝術大師作品評選,劍川縣云南木雕交流賽,木文化產品展銷交易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持續進行,不斷展現劍川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民族風情,巧奪天工的木雕技藝。
活動還將命名一批木雕專業大師、藝術師,充分發揮大師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從而推動木雕市場繁榮,促進木雕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特色小鎮 推進木雕產業傳承發展
自唐宋以來,劍川木雕已頗具特色。劍川木雕以花草鳥獸等自然風光的雕刻而聞名,從繪畫到雕刻,不僅要考慮木料本身的的材質和肌理,還要在木料上精雕細琢,這對手工藝人有很高的技術和藝術想象的要求。
劍川木雕藝術小鎮距離劍川縣城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大理高速公路、環劍湖公路和擬建的大理――麗江城際鐵路貫穿項目區。目前,劍川木雕藝術小鎮已正式動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展示大理白族文化和劍川木雕文化的嶄新名片,成為滇西北黃金旅游圈上的又一個旅游新亮點。
據了解,劍川縣委、縣政府為加快木雕文化產業的發展,依托劍川豐富的旅游資源、獨特的白族文化和精湛的木雕技藝,引進投資開發的特色小鎮。項目概算投資15.8億元,規劃約3平方公里,建設周期為三年,戰略定位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木雕生產、交易平臺、木雕協會所在地和行2016年12月27日,劍川縣人民政府和桂林萬城旅游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項目投資協議書。
據介紹,該項目分兩期實施,集酒店住宿、休閑旅游、產業生產展銷、自然觀光與農業觀光為一體,建設內容為七大功能區塊:木雕生產區、木雕展示交易民風民俗工藝展銷區、地道美食酒吧街區、花鳥盆景展示交易區、精品酒店及特色客棧區、自然景觀旅游觀光區、生態觀光農業區,通過“一帶、一核、七渠、七區”將各功能區塊緊密聯系起來。
目前,特色小鎮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已完成了項目區一期396畝土地的征地以及報批和政府基金的爭取及特色小鎮申報工作,項目的評災及項目施工用水、用電等各項工作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