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燕
(遼寧省凌源市三家子蒙古族鄉農業站 遼寧 凌源 122500)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劉玉燕
(遼寧省凌源市三家子蒙古族鄉農業站 遼寧 凌源 122500)
隨著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實施,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已經逐漸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當前,農村社會的經濟利益的首要體現就是農民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護,其中比較集中體現的就是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實際問題。為了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及早步入正軌,必須進一步抓好和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制度。現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以剖析,并提出解決對策。
1.1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管理尚不規范,亟待改進。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中,某些財務收支不入賬的時間較長,存在賬外有賬并賬外循環;有的村干部擅自出借資金,債權款項無法收回;在資金收繳和運用上,坐收坐支現象嚴重。某些村級干部為了開支方便、突破限制,常常以各種理由突破財務規定,導致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管理極其不規范,亂收亂支現象普遍發生。與此同時,某些村干部有不必要的擔心,資金由鄉鎮代管以后,資金動用不方便或者被截留等,村級會計管理檔案存在敷衍了事,斷片檔案時有發生。
1.2 財務管理不透明,缺乏有效的民主監督。財務公開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村財務管理提升的具體體現,但是,村財務公開不嚴謹、不透明、不具體,尚未實現真正意義的透明。又由于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文化素質偏低,不愿意也不敢認真履行村級財務公開,按財務制度實行民主理財實際成為一句空話,理財小組有其名無其實,形同虛設,民主監督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3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水平低,不適應當前工作要求。當前的實際情況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財會人員大都由村“兩委”指定產生,財會人員沒有經過專門培訓,業務素質相對偏低,沒有機會進行專業學習,就更談不上會計上崗證的問題了,“記記流水賬、打打小算盤”便成了村級財務人員的主要任務,操作微機用來做會計電算化業務簡直就是難上加難,與新會計法的要求格格不入,難以實施監督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更談不上為經濟決策提供科學的財務依據,村財務工作專業性和連續性難以為繼。
2.1 嚴格村級資金管理制度。推行村賬鎮管,首先要明確村賬鎮鄉管的內容,村賬鎮管的內容應該包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部收入,包括村級企業的經營收入、農業專業承包戶上交收入、村集體經濟組織被國家占用土地的補償款、村級以資代勞款等主要收入款項,應當全部交到鄉鎮村賬鎮管部門進行統一代管。二是繼續嚴格執行村級資金管理制度,要維護“三權不變”的政策原則,落實村級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和資金收益權“三不變”制度;村集體資金不能挪用,村集體資金性質不能改變,村集體資金不能用于彌補財政資金的不足。
2.2 科學合理確定村級財務開支范圍和標準。對村干部績效補貼要進行合理確定。村干部收入的基本工資均由縣財政和鄉鎮財政實施統一核定,逐漸實行村級辦公經費包干制度。村級干部及兩委一定要壓縮招待費等一些非生產性支出。村級處理各種事項可根據村所具備規模等相關因素,實行年初核定標準,超支不補予以自理的制度。切合實際確定其他預算外開支范圍額度,值得一提的是鄉鎮財政核定用于村級的轉移支付資金,堅決控制,不能用于村級其他開支。
2.3 注意積極推行民主理財相關制度。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民主理財制度。每一個村都要建立村民民主理財小組,并按照規定開展活動,必須按照制度的具體詳細規定,審核驗視村級財務。同時要進行財務管理狀況公開,一定要確保公開內容的真實性,一定要堅持公開程序和公開形式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各村都要建立標準較高的村級財務管理狀況公開欄,不要流于形式,必須做到嚴肅、規范、明了。縣村集體經濟管理業務部門要按季按年度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就地解決,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公開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