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紅
(河北省清河縣農業局 河北 清河 054800)
淺談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途徑
張書紅
(河北省清河縣農業局 河北 清河 054800)
我國資源短缺,人口眾多,需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農業經濟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領域。以資源再生、能源可持續利用為指導的循環農業理論和技術體系對于優化生態環境、降低能耗、減少碳污染排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討了低碳條件下循環農業的發展路徑。
低碳;循環農業;發展途徑
低碳文明是社會發展和進步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更是環境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然的要求。低碳經濟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基礎之上,以低排放、低污染和低能耗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在低碳時代的宏觀大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也必須盡快做出改變,真正實現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低碳效益的三重豐收。而循環農業經濟體系是指將循環經濟理論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相結合,使農業系統可以多級有效利用資源,實現農業廢物“清潔化”的農業發展模式。循環農業經濟體系可以實現不同農產業廢物的循環利用,在“變廢為寶”的同時控制廢物的排放量,避免資源的浪費,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為此,基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認為走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道路迫在眉睫。
現階段,我國農業在發展方式上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農業自然資源縮減。由于自然資源的局限性,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農業自然資源出現縮減,耕地面積呈逐年下降趨勢,面臨耕地不足問題,同時耕地資源質量水平總體不高,難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1.2 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還是以較為傳統、粗放的落后方式為主,這樣不僅僅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效率,而且也影響到了農業的發展進程,再加上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農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1.3 農業經營模式落后。我國目前主要實施的仍然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仍然是小戶經營的農業制度。從世界經濟看是屬于超小型的農業經濟。這種經營模式嚴重制約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行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耕作以及現代化的農業經營。生產與市場相脫離,農戶盲目跟風,不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難以實現有理有序的農業生產。農業信息傳遞緩慢,農民無法及時接收到最先進的農業技術信息、最新的農產品價格信息和及時的農業專家指導病蟲害防治信息,不利于農業的增產增收。
1.4 農業環境污染嚴重。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并沒有及時更新農業發展理念,農業生產的管理依然處于傳統的管理狀態,因此無論是農業生產水平,還是生產效率都相對低下。更為嚴重的是,在處理“三廢”問題上,更是不夠科學、合理,導致污染極為嚴重,甚至也威脅到了農產品的質量。大量鄉鎮企業廢水、廢氣處理設備不達標,污染了農業生態環境,造成資源惡化,嚴重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且不利于鄉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生態壞境的破壞主要體現在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加速、土壤鹽堿化嚴重等三個方面。
要想真正實現低碳經濟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應該堅持走農業經濟發展的低碳循環道路、科技化道路和綜合化道路。
2.1 走農業經濟低碳循環道路。我國是人口大國,但是資源相對有限,可供農村地區所利用的各種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更是極為有限,因此,一定要走循環發展的道路,堅決秉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基本原則,切實做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等工作,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盡快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環型經濟發展方式。要想建立農業循環經濟體系,就勢必要對以往的區域產業鏈進行改革和重建,構建新的可持續循環鏈條,對本區域內的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完成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展,實現不同產業的銜接。進而使農業產業鏈由松散到緊密,由單一到綜合,由內到外,最后形成一個有機結合、完整銜接的產業體系。
2.2 走農業經濟科技化道路。針對我國目前農業發展技術落后的現狀,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科技化是刻不容緩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加大對新設施、新裝備的宣傳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發揮農村社會閑散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作用。提供相應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歡迎高素質農村人才回家創業;重視對農民的培訓,為真正做好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擴大職業教育范圍,鼓勵農村閑散人員參加職業教育培訓,并提供相應的職業規劃。將文化知識教育與農村實際情況相結合,提供相應的農業技術培訓,提供最先進的農業技術知識和最及時的農業信息。大力促進農村現代文化事業的發展,擴大農村新文化、新技術、新思想的傳播途徑;開展農村技術下鄉活動,利用農閑時間提高農民技術水平,開展精神文明活動,掀起全民學習的高潮及熱情,提高農民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
2.3 走農業發展的綜合化道路。農業發展的目標并不僅僅是為了給人們提供高質量的農產品,同時還擔負著保護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觀光和休閑旅游的基本功能。例如,農家樂的休閑生活方式,不僅僅能讓城市居民切身體會到農產品收獲的樂趣,而且能夠提升農民的收入。發展低碳循環農業經濟,可以與旅游業等產業相結合,利用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充分發掘地理優勢,加以開發宣傳,實現農業的綜合化發展。
基于我國目前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我們不能僅僅著眼于眼前的短期效益,更要立足實際情況,考慮長遠利益,走農業經濟低碳循環道路、科技化道路、綜合化道路,實現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