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珍
明朝宣德年間,趙像出任松江知府一職。
新官上任的他,辦公有個奇怪的習慣,就是在處理官司糾紛時,只要事情不是太過緊急,他總是勸說當事人雙方明天再來。
時間一長,人們無法認同他的這種工作態度,罵他拖拉懶惰,私下還用“松江知府明日來,今日來了也白來”的順口溜來嘲笑他,甚至背地里給他起了一個“明日來”的外號。
趙像生性寬厚,聞得這個稱呼,淡然處之,從不追究諷刺他的人。正因如此,關于他消極怠工、只領工資不干活的事兒也就越傳越廣,終于有一天驚動了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認為這種人玩忽職守,簡直是犯了瀆職罪,影響實在惡劣,于是專程派人去調查他。面對專程前來調查他的欽差,趙像坦誠地說:“很多來我這里打官司的人,都是帶著一時的憤怒而來的。冷靜下來后,經過家人的耐心勸解,很快也就消氣了。這樣的官司其實根本沒必要打,這樣就會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因為打官司一定要判決的,總有一方勝出,一方敗訴。判決一下來,恐怕兩個人從此就成了冤家對頭,一輩子也不會來往了。說起來都是鄰里鄉親啊,整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本著和諧社會、長治久安的理念,官司能不打,盡量不要打。”
欽差聽了,深為感動,回去向明宣宗匯報說:“趙像盡職盡責,守得一方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是個好官。”
趙像這樣做,其實就是“冷處理”,給前來打官司的人一個緩沖地帶。等當事人雙方于憤怒之后,回歸理性,再來決定是不是還要繼續打官司。因為趙像深知,治理一方,攻心為上。明白了百姓打官司的心理,他這一劑“明日來”的良藥,算是對癥下藥。
皇上派人前來調查的事情一傳開,百姓們終于明白了趙像的良苦用心。從那以后,要打官司的人,都不約而同地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今天再想想,要去明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