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兩年一屆的上海車展大秀又來了。4月19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的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車展上,各大汽車品牌借此機會“各顯神通”。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本屆車展國內外參展企業1000多家,參展車輛總計整車1400輛,其中全球首發車113輛,全新概念車56輛,新能源汽車159輛。
與以往車展不同的是,互聯網技術開始在汽車產品上大規模應用,互聯網化、智能化成為今年車展關鍵詞。同時,純電動汽車品牌也不斷有新面孔出現,傳統車企、新興車企,甚至包括互聯網企業,相互較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新興品牌押寶新能源
自國家出臺政策限制機動車排放標準以來,新能源汽車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2016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突破了50.7萬輛,與2015年相比增長53%。
前不久發布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正是通過給車企設定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的強制要求等方式來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補貼退坡后能夠可持續發展。
各企業緊跟時代潮流,紛紛推出相應車型來應對。尤其是近年來誕生的新興品牌,大部分都將發力點押寶在新能源汽車上。中國純電動汽車品牌前途汽車的K50,就在車展上吸引了眾多目光;云度新能源發布了兩款純電動SUV,并推出了新款概念車;僅成立三年的全球初創電動汽車公司蔚來汽車,則帶來了配有無人駕駛技術的純電動概念車EVE。
“新能源”“智能化”“車聯網”等標簽并非互聯網車企的專屬。此次上海車展,比亞迪攜旗下王朝概念車、秦EV、宋DM、元DM等全系全平臺車型亮相。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認為,中短期內,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是主流。
國際品牌同樣沒有落下。捷豹路虎集團就推出了自己的首款純電動車I-PACE概念車,該車的量產版本將于2018年投產,其上市后的最大競爭對手將是特斯拉Model X。大眾汽車的首款電力驅動跨界多用途汽車(CUV),則以運動型零排放全能汽車為設計構想。大眾汽車中國CEO馮思翰甚至放出豪言:“希望在中國的電氣化進程中發揮引領作用。”
自動駕駛或3年后爆發
除了追逐新能源,車企對智能化也是“興趣濃厚”。業內人士認為,在各種芯片廠商、科技公司以及汽車廠商的共同努力下,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或在2020年左右迎來爆發。
從此次上海車展的趨勢看,汽車或許會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維系智能住宅、智能電網和智能社區,甚至建立低碳社會的關鍵性產品。
在寶馬展臺,工作人員向觀眾演示了BMW云端互聯的四大功能:旅程管理、車輛服務、高檔出行服務、生活方式及娛樂服務,其中后兩項專為中國用戶開發。同時,最新的IDrive系統被應用在新款5系上,這套系統支持手勢操作和語音控制,讓駕駛員可以在直視前方道路時通過手勢控制部分系統功能。
奇瑞汽車副總經理白雷蒙表示,為了順應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大潮,奇瑞在自動駕駛汽車、車載互聯等智能互聯技術的基礎上,正著力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技術,以及以超視距探測V2X技術、眼球跟蹤、面部識別、增強現實(AR)等“黑科技”為支撐的智能互聯技術。
對于這一變化,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這是業務、能力、基因的重構。“當汽車的智能化發展到最高級的無人駕駛階段,汽車共享將會全面取代個人購車,成為壓倒性的消費方式。汽車企業的角色要從傳統的產品供應商轉變為出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未來的業務模式將與過去顯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