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過這樣的測試:測量8種蘋果果皮和果肉中的黃酮含量,結果顯示,果肉中的黃酮含量為15~605.6mg/kg,而果皮中的含量為834.2~2000.3mg/kg。此外,蘋果中一半的膳食纖維都在果皮里,一個250克中等大小的蘋果,不吃皮就少獲得了3克左右的膳食纖維,而我們平時一天也才能吃到13克左右的膳食纖維,只有不到5%的人能達到25克的適宜攝入量。
同樣,葡萄皮中的花青素含量也比果肉高一些,紅薯皮和土豆皮中的礦物質鉀也不少。那么,是不是意味著皮就真的非常寶貴呢?
倒也未必。一個蘋果的皮只有那么一點,通過吃蘋果皮攝入的營養素的量很少,對健康起不到顯著的作用。而葡萄皮中花青素的健康作用大多是以“濃縮提取物”的方式在實驗中表現出來的,跟實際飲食差距很大,一顆葡萄擁有的葡萄皮并不多?含有的花青素更是有限,而且花青素吃太多了也不好。土豆皮含鉀量高過土豆的“肉”,一顆土豆又能有多少土豆皮呢?況且,鉀也并不是一種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這是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目前,針對果皮的吃與否主要存在兩大派系:一種是果皮要丟派,另一種是果皮要吃派。
果皮要丟派:有農殘,千萬不要吃?
這一派人士吃果皮最不放心的就是農藥殘留。尤其是近幾年食品安全報道越來越多,也加深了他們對食物生產環境的擔憂。那么,果皮真的有農殘嗎?
農藥殘留是一種環境污染物,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所以,所有的果蔬內都是存在農藥殘留的。但是,有農藥殘留并不意味著果蔬一定有害,關鍵還要看殘留量有多少以及你吃了多少。
此外,果蔬皮中的農藥殘留量不一樣。允許使用的農藥也有幾百種,施用方式也不一致,有的施用于葉片,有的施用于土壤,有的施用于果實表面。科學家研究發現,有些農藥在果蔬表皮殘留多,而有些農藥在果肉中殘留多一些,因此僅僅說皮里農藥殘留就太片面了。
而且,國家對果蔬中的農藥殘留也有嚴格的限量規定。有研究對市場上200個蘋果樣品中的農藥殘留進行了檢測,僅有0.5%的樣品超標。總的來說,我們吃的絕大多數果蔬中的農藥殘留都是低于國家標準的,并不用太擔心農藥殘留。

果皮要吃派:帶皮吃才營養,不能丟?
果皮要吃派認為:蘋果皮抗氧化;梨皮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能清心潤肺、降火生津;西瓜皮、黃瓜皮、冬瓜皮烹飪而成的“鮮拌三皮”最適合減肥者。另外,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天然物質番茄紅素在番茄皮中含量最多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癌癥等功效。
還有人說橘絡營養價值高,認為應該吃掉,不能丟,甚至還有用來做藥用的。那什么是橘絡?營養價值又如何呢?
橘絡就是橘子瓣上的白色絲狀物,又稱橘絲,橘筋,呈白色,曬干后多為淡黃白色,久置變成棕黃色,橘絡其實也是一種果皮。通常來說,“橘子皮”是有外、中兩層果皮,我們平時直接剝開的那層是外果皮,橘絡其實是中果皮,科學家對其進行了分析發現,它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膳食纖維,也有一些植物多酚類物質,確實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量實在太少,吃掉無妨,不吃撇掉也沒關系,全看個人喜好。
在日常生活中,果皮的吃與否主要還是根據個人的喜好,同時也不必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只要我從正規商超購買,果蔬農殘就基本能夠控制在安全范圍內。所以,不喜歡浪費、懶得削皮以及不會削皮的朋友們,還是安安心心地吃吧。如果你是一個勤勞小能手,那就削皮吃吧。(編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