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良 李居寧 張喜才 趙志常



摘要:以竹葉型荊半夏葉柄為外植體,研究不同培養基、激素配比、不同葉柄處理方式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結果表明,單獨添加2,4-D或6-BA均能誘導半夏葉柄愈傷組織,但誘導率較低,愈傷組織質量相對較差。葉柄不同部位對愈傷組織誘導有顯著影響,葉柄下段適合愈傷組織誘導,黃化處理能提高葉柄愈傷組織誘導的效果。正交試驗結果表明,4因素對半夏愈傷組織誘導影響從大到小為2,4-D濃度>葉柄位置>6-BA濃度>蔗糖濃度。從誘導率和愈傷組織質量考慮,取半夏葉柄下段接種于培養基MS+2.0 mg/L 2,4-D+0.5 mg/L 6-BA+60 g/L蔗糖上進行培養,效果較好。
關鍵詞:荊半夏;葉柄;胚性;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激素
中圖分類號: S567.23+9.043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3-0028-03
收稿日期:2016-08-1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471850);湖北省荊門市科技局科學基金(編號:110588)。
作者簡介:李先良(197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園藝植物遺傳改良和分子生物學。E-mail:libusher@sina.com。
通信作者:趙志常,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熱帶果樹遺傳育種與分子生物學。E-mail:zhaozhichang2001@163.com。
半夏(Pinellia ternata)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四川省、河南省、貴州省、安徽省等地,其中產于湖北省荊州市的半夏被稱為荊半夏,因色白、質堅實、粉性足等優點而被譽為上品。半夏是傳統中藥,據對558個處方分析,半夏出現頻率位于第22位。半夏以塊莖入藥,含半夏生物堿、β-谷甾醇等成分[1-2],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多種功效[3-4]。近年來,半夏蛋白被發現還具有抗早孕、抗腫瘤[4-6]、抗心律失常、抗衰老[7-8]的特殊功效。半夏市場需求量大,市場價格比較穩定,野生半夏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人工栽培逐漸發展起來。人工栽培半夏種莖價格較高,目前湖北省半夏栽培使用種莖量為4.5~6 t/hm2,需 9萬~12萬元/hm2。因此,降低種莖成本可以有效提高半夏人工栽培效益。
[JP2]半夏自然狀態下可進行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繁殖形成的種子發芽率低,除了種子外,半夏通過塊莖形成珠芽來進行無性繁殖,一般2~3年生的塊莖會形成1~2個珠芽,無性繁殖效率較低。因此,組織培養作為一種高效繁殖方法,將其運用于半夏種苗或種莖的培育一直備受重視。半夏主要通過器官發生途徑成苗,但器官發生途徑形式至少有3種類型,[JP3]一是外植體直接成苗,通常也被稱為一次成苗;二是外植體先形成帶芽的球狀體,該球狀體經過進一步培養后成苗;三是外植體形成比較明顯的愈傷組織,該愈傷組織經過分化培養后成苗。[JP]
[JP2]高質量愈傷組織可以建立高效再生體系,在細胞培養和轉基因體系建立等方面也具有基礎性作用。高質量愈傷主要特征是良好胚性,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從外觀上看,高質量愈傷表現為顆粒狀、有光澤,一般將高質量愈傷組織稱為胚性愈傷組織。從半夏愈傷組織誘導所用外植體看,主要是塊莖[9-13]、葉柄[14-18]及葉片[19-21]。關于最佳外植體的篩選,現有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是由外植體基因型和篩選培養基不同造成的。本研究以荊半夏竹葉形半夏葉柄為外植體,探索葉柄位置、黃化處理、培養基類型、蔗糖濃度、生長調節物質對胚性愈傷誘導的效果,為建立高效組培再生體系建立基礎。[JP]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材料為荊半夏無菌苗葉柄。無菌苗通過荊半夏葉柄消毒接種到培養基 MS+1.0 mg/L 6-BA上,在溫度(26±2) ℃、光照周期12 h/d、光照度 2 000~3 000 lx下培養30 d即可獲得。
1.2方法
取將無菌苗葉柄下段平躺接入單獨添加了2,4-D(濃度為0.5、1.0、2.0、4.0 mg/L)或6-BA(濃度為0.1、0.5、1.0、2.0 mg/L)的MS培養基,比較2,4-D和6-BA對半夏愈傷組織誘導的效果;取葉柄下段平躺接入分別添加15、30、45、60、75、90 g/L蔗糖的MS+2.0 mg/L 2,4-D+0.5 mg/L 6-BA培養基,比較蔗糖濃度對愈傷組織的誘導效果;取暗培養 10 d 和正常光照的無菌苗,取葉柄分上、中、下段,分別平躺接入培養基 MS+2.0 mg/L 2,4-D+0.5 mg/L 6-BA,考察黃化處理對愈傷組織誘導效果;以不同濃度2,4-D、6-BA、蔗糖、不同葉柄位置為因素,設置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試驗,各因素水平見表1,研究各因素水平對愈傷組織誘導效果。以上各處理每瓶各接5個,每處理重復15次,培養25 d統計愈傷組織誘導率。
2結果與分析
2.16-BA、2,4-D對半夏葉柄愈傷組織誘導效果
從表2可以看出,單獨添加6-BA或2,4-D均能誘導葉柄形成愈傷組織,但誘導率及愈傷組織狀態都有較大差別。添加2,4-D誘導率較高,出愈時間較長,愈傷組織質地松軟。添加6-BA出愈較快,愈傷組織量較少,顏色呈現黃綠色,質地較硬,后期愈傷組織出現再分化成苗的現象。
2.2蔗糖對半夏愈傷組織誘導的效果
從表3可以看出,低濃度(15~60 g/L)蔗糖處理下,增大蔗糖利于愈傷組織誘導,葉柄膨大和出現愈傷組織的時間提前,而且愈傷組織在葉柄兩端分布較均勻,相對疏松且顏色呈現黃白色。當濃度過大(60~95 g/L)時,可能滲透壓過大,會引起外植體死亡。
2.3黃化處理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葉柄不同部位對愈傷誘導率影響差異明顯,下部誘導率最高,其次是中部,上部最低,但對愈傷質量影響不大。這說明葉柄下段可能發育程度較低,脫分化相對容易。黃化處理誘導率提高,特別是對中上部葉柄,效果最為明顯,黃化處理后葉柄上、中、下段誘導率差異變小,這有利于擴大合適外植體來源。
2.4荊半夏胚性愈傷組織誘導條件的不同因素正交試驗
由表5可以看出,4個因素對無菌苗葉柄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作用大小為2,4-D濃度>葉柄部位>6-BA濃度=蔗糖濃度,最優組合為A2B3C3D3,即采用葉柄下段為外植體,培養基為MS+2.0 mg/L 2,4-D+1.0 mg/L 6-BA+60 g/L蔗糖。但從愈傷組織質量來看,6-BA濃度過高會使愈傷緊密,如不及時繼代容易分化成苗。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以竹葉形荊半夏葉柄為外植體,考察不同部位葉柄、黃化處理2個會影響外植體生理狀態的因素及2,4-D濃度、6-BA 濃度、蔗糖濃度對愈傷組織誘導率和愈傷組織質量的影響。研究的4個因素中,2,4-D濃度對半夏葉柄愈傷組織誘導影響較大,這與章偉標等的研究結果[10,14]一致。當2,4-D濃度較高而6-BA濃度較低時,誘導的愈傷組織往往呈現暗黃色和水浸狀,質地軟。當6-BA濃度較高而2,4-D 較低時,形成的愈傷組織呈現黃白色,質地硬而板結。因此,2,4-D和6-BA合適的濃度是形成胚性愈傷組織的關鍵。
半夏葉柄的位置對愈傷組織誘導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從誘導率和和愈傷組織質量兩方面看,葉柄下段比較合適。黃化處理可改變葉柄的生理狀態,從而影響其愈傷組織誘導。經過黃化處理的試管苗上、中、下段愈傷組織誘導率差異縮小,與未經黃化處理的葉柄比較,上中段葉柄誘導率有所提高。蔗糖在培養基中的作用除了作為碳源外,另一個作用是提供合適的滲透壓。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提高蔗糖濃度可以增加葉柄兩端膨大速度和程度,這可能主要是由培養基滲透壓提高造成的。
[HS2]參考文獻:
[1]秦文娟,王瑞,溫月笙,等. 掌葉半夏化學成分的研究[J]. 中草藥,1995,25(1):3-6.
[2]吳皓,李偉,張科衛,等. 半夏藥材鑒別成分的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3,28(9):836-839.
[3]白權,李敏,賈敏如,等. 不同產地半夏祛痰鎮咳作用比較[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04,20(9):1059-1062.
[4]李玉先,劉曉東,朱照靜.半夏藥理作用的研究述要[J]. 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4,6(6):459-460.
[5]張科衛,吳皓,李偉. HPLC同時測定半夏藥材中鳥次黃嘌呤核苷、鳥嘌呤核苷的含量[J]. 藥物分析雜志,2005,25(5):487-489.
[6]鄭國燦. 半夏提取液的抗腫瘤性研究[J]. 四川中醫,2004,22(9):9-11.
[7]張小麗,謝人明,馮英菊. 四種中藥對血小板聚集性的影響[J]. 西北藥學雜志,2000,15(6):260-261.
[8]蔣文躍,楊宇,李燕燕. 化痰藥半夏、瓜英、浙貝母、石曹摘對人鼠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 中醫雜志,2002,43(3):215-216.
[9]羅華彥,庭玉鳳,宋萍,等. 半夏快速繁殖體系的研究[J].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5,41(6):777-778.
[10]章偉標,王姿云,張瑩瑩,等. 半夏疏松愈傷組織誘導及高產半夏蛋白懸浮株系篩選[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1,28(5):800-803.
[11]蘇新.半夏愈傷組織的誘導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1989(14):15-17.[HJ1.75mm]
[12]潘衛倉,劉菊英. 半夏愈傷組織的誘導及植株的再生研究[J]. 北方園藝,2009(11):221-223.
[13]邱璐,黃靜,范樹國,等. 半夏愈傷組織的誘導與分化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09(6):72-74.
[14][JP2]朱艷芳,毛春娜,張愛民,等. 半夏疏松愈傷組織誘導條件的優化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5):15275-15276,15292.[JP]
[15]范美華,周吉源,彭瑜,等. 半夏愈傷組織的誘導及增殖效應[J]. 山東中醫雜志,2005,24(3):168-171.
[16]萬美亮,陳宏康,詹亞華,等. 半夏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J]. 中國中藥雜志,1995,20(9):526-529.
[17]劉鑫欣,崔曉星,劉金欣,等.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半夏愈傷組織誘導效應的研究[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1,18(5):57-59.
[18]程霞英,楊宗岐. 半夏愈傷組織誘導優化研究[J]. 天津農業科學,2013,19(9):4-6.
[19]羅成科,彭正松. 半夏疏松愈傷組織誘導的研究[J]. 西華師范大學報,2005,26(1):37-39.
[20]漢麗萍,趙月玲. 半夏葉片愈傷組織誘導和快速繁殖研究[J]. 通化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2):50-51.
[21]林秋月,曾萬勇,李天佩,等. 半夏愈傷組織誘導與分化 最適培養基篩選[J]. 湖北農業科學,2014,53(3):3183-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