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表達技能作為師范生必備的教師基本技能,在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中出現嚴重的危機。作為職業教育的師范教育應該如何培養師范生的口語表達技能,使他們適應我國未來教育對教師的要求?面對這一問題,本文從師范生口語表達技能危機入手,分析當下師范生口語表達技能危機的成因,并提出實際解決辦法,以期推動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進程,全面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師范生;口語表達技能危機;職業技能培養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痹诳萍及l展、信息龐雜的當代社會,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被提到了不可忽視的高度。語言表達能力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它是綜合素質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交際和溝通的基礎,是人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
對于高校師范生來說,語言表達中的口語表達是一項基本的職業技能??谡Z表達作為教師的基本技能,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途徑,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是每一個教師應該熟練掌握的基本工具。因此,對于師范院校學生而言,培養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各個師范院校一直強調學生的口語表達技能,自我國2000年開始推行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之后,各大師范院校也迅速將此作為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項重要手段。但是,大量的師范院校學生仍然呈現出口語表達技能低下的狀態,尤其在人們普通話水平大為進步的當下,師范生的口語表達技能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很多師范生口語發音中方言影響明顯,與人交談時怯于開口,走上講臺后語言干癟,甚至出現大學生不如小學生的情況。這不但影響學生的自信心,更影響了學生的就業,使他們走上教學崗位后無法適應,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
一、口語表達技能危機之成因
師范生口語表達技能在當下呈現出一種危機的狀態,不是一朝一夕的失誤導致的,而是長期以來教育觀念與教育環境落后于形勢的結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各階段教育觀念不統一
語言教育作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一直以來在我國教育中占據著主要地位。但是,受我國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所帶來的教育觀念影響,教師對口語表達技能的重視程度在學前教育、初級教育、中級教育與高級教育中呈現觀念不統一的現象。在學前教育中,各幼兒園都能認識到口語表達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幼兒必須掌握的技能來培養;在初等教育中,學生的學習壓力不大,學習氛圍相對輕松,科目相對較少,也更看重于技能性的培養,很多學校爭創語言文字示范校,并舉辦各種語言類的比賽營造氛圍,使學生的口語表達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普通話成了小學的校園語言;而學生一旦進入中級教育階段,應試教育的痕跡較為明顯,學習壓力驟然增大,學習科目增多,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逐漸弱化,由于對本民族的語文文化較為熟悉,使得學生把學習重心向相對較難的理科科目與英語傾斜,對口語表達技能的培養就顯得少之又少,很多學生在長達六年的中級教育中口語表達技能的訓練是一片空白,這使學生在小學階段打好的語言基礎由于失去了語言環境與氛圍,逐漸被消耗殆盡;學生在進入高等教育尤其是師范教育后,各師范院校能認識到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作為師范生必備的教師技能,口語表達成為師范院校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能力,但是,部分學生的基礎薄弱,導致學生缺乏口語表達的學習興趣,而很多師范院校也缺乏如何提高學生口語表達技能的具體措施,最后導致師范生口語表達能力低下的局面。在整個教育環節中,各階段教育觀念對口語表達能力缺乏統一的認識,也因此造成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起起落落、虎頭蛇尾的現狀。而尤其讓人警醒的是,師范院校學生帶著這樣的口語表達技能就業,并成為工作在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一線的教師,教育我國下一代的孩子。這就如同一個惡性循環,在我們為師范生如何勝任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口語表達培養工作而擔憂的同時,也為師范教育的未來擔憂。
2.師范職業技能培養系統性不強
師范教育作為職業教育,是培養教師的搖籃。但是在師范教育設置中,對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并沒有放在較高的位置。各師范院校雖然一直強調口語表達技能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工作的安排上,缺乏具體的應對措施。
首先,從職業技能課程設置上看,各師范院校目前開設的口語表達相關公共課程仍然停留在教師口語這類課程上,應用性課程非常少。而教師在教師口語等課程的教學中,理論性講授多過應用性實踐,同時,在不同專業的教學中,教師也很少將口語表達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較少注意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本來就參差不齊的語言表達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況,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
其次,從職業技能培養過程上看,各校基本以推行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為手段,要求學生達到相應等級,而在學生通過普通話測試之后,并沒有后續措施強化保持,使得學生在其后的學習時間失去了相應的語言學習環境,在口語表達技能的訓練上整體呈現懈怠的狀態,導致許多學生畢業時實際普通話水平反而退步甚至不達標以及對職業性口語表達不熟練。
3.學生自身認識不夠
從學生自身角度來說,師范生自身也沒有意識到口語表達技能對于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基本上是出自于普通話過級需要的被動學習,而不是為了提高自身素養的主動學習。大部分學生長期受方言影響,口語表達能力較弱,而且很多學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將普通話與方言對立起來,對用普通話表達有排斥心理,這也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尤其理科專業的學生,本來對語言的學習興趣不高,在通過了理科學生要求達到的普通話二級乙等等級之后,更是完全忽視口語表達,甚至出現不說普通話的現象,對于應用性口語表達如朗誦、演講等更是興趣不高,這也導致很多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口語表達還不如小學生。
二、提高師范生口語表達技能之對策
為了解決師范生口語表達技能危機,使高等師范院校學生能在當前教育改革環境下適應未來教育對教師的要求,高等師范院校應適應當前形勢并做出應對,采取具體措施改變學生口語表達技能低下的現狀。
1.改變觀念,增強信心
各大高等師范學校雖然都將口語表達技能作為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來看待,但是很多學校并沒有將其融入自己的教育觀念,而僅僅是做些表面文章。各校應提高師生的共同認識,在認識到口語表達技能對未來就業重要性的同時,也應該看清學生的口語表達技能危機,使得師生在嚴峻形勢下產生緊迫感,堅定練習口語表達技能的決心。但是,其中主要有兩個誤區:一是將普通話與方言對立的誤區。強調普通話并不是排斥方言,很多方言區的學生排斥普通話的一個很大原因是他們習慣于說方言。但是只要掌握好方法,就可以將兩種語言都很好地掌握。二是將普通話等同于口語表達的誤區。很多學校以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作為檢測學生口語表達優劣的標準,在督促學生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后不再強調口語表達,這甚至使得很多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較好的學生在通過等級考試后也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谡Z表達應該囊括一切有聲語言表達,師范教育不應局限于普通話水平,更應注重學生對有聲語言的應用能力。在轉變觀念之后,我們也應該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語言能力,口語表達技能是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的,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愿說、敢說、主動說的習慣,使對口語表達技能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
2.開展課程改革,豐富教學方法
師范院校各專業的課程安排上,應大力開展課程改革,以符合職業教育需求的眼光進行課程設置。就目前來講,大部分師范院校更側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技能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并不多。在口語表達技能的培養上,應進行課程改革,至少應該安排兩年時間的相關實踐性課程。比如,安排普通話課程幫助學生提高普通話水平,安排教師口語課程讓學生了解各類教師課堂用語,安排朗誦、演講、講故事、舞臺劇等實踐性微型課讓學生掌握應用性口語技能等。這些課程都應以學生實踐為主,要求學生多說多讀,教師也應注重技能性練習,以多樣化的練習從各方面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在教學方法上,一定要考慮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進行針對性訓練,比如,普通話課程教學上,不同方言區的學生發音難點不一致,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指導;教師口語課程教學上,應多讓學生上講臺進行模擬教學,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指導;應用性微型課教學上,可綜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聲音特質,有側重地開發學生潛能,要求學生至少能擅長一種口語應用。
3.營造學習氛圍,建立強化訓練與長效考核機制
口語表達技能的訓練離不開良好的語言環境,因此,應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配合課堂教學采取一系列輔助手段,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建立口語表達技能的強化訓練機制。口語表達技能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之余,需要學生不斷練習、改進。為了促使學生盡快改善口語表達低下的現狀,不同專業應根據本專業學生的特點與專業要求,建立由集體到個人的強化訓練機制,為學生確立練習的方向與目標,提供具體的練習手段。如要求學生必須說普通話;各班建立口語表達技能興趣小組,督促班級同學互相幫助開展練習;開展晨讀活動,要求學生每天早上誦讀經典文章,提高語音面貌與誦讀能力;多舉辦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特長等。其次,應建立長效的口語表達技能考核機制,將口語表達技能考核納入學生教學技能考核標準,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每期增加口語表達技能考核考試,并設定相關的獎懲標準,做到有獎有罰,督促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將提高口語表達技能落到實處。尤其在學生通過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之后,更應繼續堅持強化練習與考核措施,從而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起到維護與保持的作用。
4.搭建平臺,加強教學實踐鍛煉
口語表達技能作為教師基本技能,具有明顯的職業色彩,為了使學生的口語表達適應今后的教學需要,在師范教育階段,還應多將口語表達與實際教學聯系起來,為學生搭建各種平臺,讓學生的口語表達技能得到鍛煉,從而使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熟練地將口語表達運用于教學活動,實現提高口語表達技能的目的。首先,應多開展校內模擬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師范教育中得到教學實踐鍛煉。如口語表達技能相關課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多要求學生走上講臺,進行特定內容的模擬教學;各專業系在學生中舉辦教學比武、教師技能大賽等活動,使學生學會將口語表達運用于教學實踐;師范院校也可請小學優秀教師開展教學語言相關的講座,使學生對教學口語有深刻認識等。其次,學校應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性教學實踐,讓學生走出校門,在一線教學中繼續累積經驗,進一步提高口語表達技能。如各專業應每年組織學生到小學、中學進行見習活動,讓學生從大一開始逐漸對一線教學活動有直觀的了解;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支教活動,正式走上講臺進行鍛煉,為今后的實習累積經驗;認真組織學生的畢業實習活動,在長時間的教學活動中提升技能。
師范生口語表達技能危機的解決是長期的過程,但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只要有堅持不懈的決心,口語表達技能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改善與提升。高等師范院校的師生,應該共同努力,加強師范生技能訓練,使師范生能適應未來教育的走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認識到漢語的獨特魅力,將其作為經典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劉伏英.高校學生語言素質教育芻議[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8).
[2]陳一凡.淺談大學生語言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培養途徑[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5(12).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武陵山片區定向師范生口語技能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14YBX03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翼(1980— ),女,土家族,湖南永順人,碩士,長沙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