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松



摘要: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直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本文將思維導圖這一有效的思維工具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并結合話題導入、詞匯拓展和文章概括這三個具體教學環節,分析使用思維導圖對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思維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 高職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4-0149-02
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在于著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意志、判斷、合作、表達等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構建高校與職業相銜接的教育教學體系。根據《高等職業學校應用英語專業課程標準》的要求,英語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注重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然而,在當下高職英語課堂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培養其結合職業要求應用語言的能力,成了很多高職英語教師面臨的難題。很多教師依舊機械地參照教參上的教學流程,單一地使用著“講語法、默單詞、劃重點”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一味被動地學習,卻忽略了其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或是通過播放視頻、電影吸引學生注意力,卻難以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學習積極性、培養其語言應用能力成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關鍵。為此,本文旨在結合課堂教學中的具體環節,分析思維導圖這一思維工具在提升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和英語應用能力上的作用。
一、理論基礎
思維導圖又稱腦圖或心智圖,是一種由英國學者東尼·博贊在1970年提出的表達發散性思維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其核心功能是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概括起來,就是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我們學習、思考及解決問題,使我們的思考過程可視化,最大限度地使我們的大腦潛能得到開發。
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對于高職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它可以將文本上抽象、繁瑣、缺乏關聯性的語言信息和知識點轉化成結構清晰、內容豐富、符合認知規律的圖表,易于學生快速記憶及復習其中的知識點。導圖中豐富的線條、色彩、圖像及其他自定義元素,有助于全面地調動學生設計和制作導圖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大腦聯想、想象的能力,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探究新舊知識的有機聯系。
二、思維導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以高職英語精讀課程教學為例
筆者將結合我校高職應用英語專業大一學生精讀課程所用教材《新視野商務英語綜合教程I》《致用英語綜合教程I》及大二德語專業學生二外英語課程所用教材《劍橋國際英語教III》中的教學環節分析和闡釋如何將思維導圖融入到高職英語教學之中。
(一)思維導圖在導入教學環節(Lead-in)中的應用
《新視野商務英語綜合教程I》第一單元的精讀課文題為“Walmart and China”,文章介紹了零售業巨頭沃爾瑪集團在中國的發展過程。基于本課的授課對象為英語專業的大一新生,沒有商務英語知識學習背景、缺乏商務英語詞匯儲備。如果教師在課程伊始的導入環節,直接向學生提出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Walmarts development in China?”這樣的導入問題,那么缺乏商務英語學習背景的學生,面對問題很有可能無從下手、難以組織觀點有邏輯地回答。導入環節也將失去趣味性,無法起到引起學生注意力和對本單元內容學習興趣的作用。而借助思維導圖,教師則能夠更充分地激發學生運用現有知識及獲取新知識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講師在黑板中間畫出一個大圓,在圓內寫上“Walmart”這一貫穿文章始終的中心詞。隨后以Walmart為中心向外擴展并再畫五條曲線,即讓學生自己討論想出五個與Walmart有關的方面,如headquarter, store formats, goods, service, price等,并將這五個次級標題分別寫到對應的次級圓圈上面。經過以上步驟的介紹,學生基本可以理解導圖層層深入的設計思路。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借助實訓室內的信息化互動學習平臺搜索相關信息,將現有導圖再向下延伸兩個層級,并鼓勵學生在自己繪制的導圖中使用盡可能多的詞匯或圖形等元素使內容更豐富、更具趣味性,更易于結合所繪導圖進行語言輸出。
圖1Mind Map about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Walmart(二)思維導圖在詞匯教學(Vocabularies)中的應用
《劍橋國際英語教程III》第一單元“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中的教學重點為使用人物性格類詞匯描述自己好朋友的性格特點。在結合本單元情景對話講授重點性格類詞匯后,如果教師在之后的復習環節直接采取默寫單詞的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對詞匯的掌握,復習過程則會顯得非常枯燥且不容易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詞匯。教師可結合本單元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如指導學生設計思維導圖,描述自己“Ideal Boyfriend”即理想男朋友/女朋友的特點。引入這一學生感興趣且容易發揮的話題,既可以讓其在導圖設計環節盡可能多地發散出所學的人物性格類詞匯,又可以延伸出其他與之相關的詞匯,如人物外貌特征、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詞匯。例如,學生在導圖中personality這一條線上寫出了本單元新學的“talkative”(健談的)這一詞匯;借助導圖層層遞進、由中央關鍵詞向四周放射的結構,學生很容易在這一詞匯的下一層級寫出類似“communication skill”或“talking funny stories”這樣與“健談”這一特質相關的短語。又如,學生在導圖中“appearance”這條線索上寫出了“nice figure”這一二級關鍵詞。順著這一思路可繼續延伸出與“身材好”相關的下一級關鍵詞,如“tall and slim”或“strong and muscular”。思維導圖在詞匯復習這一環節,起到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應用所學詞匯,實現新舊知識的整合和重新建構的作用。
圖2Ming Map about Characteristics of an Ideal Boyfriend(三)思維導圖在精讀教學中文章概括環節(summarizing)中的應用
《致用英語綜合教程》中第六單元的精讀課文“Travelling without Trampling”分析了游客行為對旅游區的影響,提出了通過發展生態旅游和地質旅游保護旅游景點自然和人文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文章篇幅較長、段落較多,共14段1652詞,例證豐富、結構較復雜。文中還出現了大量的專有名詞,如旅游景點、地質類名詞和環保理論等。
因此本篇精讀文章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在讀后自行將結構復雜的文章內容進行提煉、重組,進而概括文章重要內容、提煉中心觀點,把握文章脈絡。基于該教學重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用更加清晰的圓圈、線條等元素、用不同顏色的字體呈現文章的整體結構和主要內容。例如,教師可先在中央的大圓內寫上“How Tourism Impacts on a Place”這一中心詞,即文章的主題。然后向外延伸兩條線索,即根據文章整體內容,將這一主題概括為兩大方面,即“Well-managed”(合理規劃的旅游項目帶來的影響)和“Badly-managed”(不合理規劃的旅游項目帶來的影響)。根據教師搭出的導圖基本框架,學生們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根據這兩條線索從文中尋找相應的例證信息并進行歸納總結。學生還可在制作導圖的過程中,結合原文內容,使用不同的顏色、線條、圖示指代不同的內容,如使用紅色指代不合理規劃的旅游活動,使用綠色指代合理規劃的旅游活動等;針對不同層級的關鍵詞,分別使用不同的字號,使導圖結構更清晰,更易于課后回顧、復習本篇文章的重點內容。
圖3Mind Map about How Tourism Impacts on a Place三、結語
通過對上述三個教學環節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具體分析,筆者發現在高職英語課堂中融入思維導圖,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聯想、創造能力。思維導圖從中心向四周放射、從核心關鍵詞向次級關鍵詞延伸的結構,有助于學生把握所學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將新舊知識有機地串聯起來。筆者認為思維導圖的應用對高職英語教學起到了積極的輔助作用。高職英語教師應將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和自學工具介紹給學生,并在課堂環節中加以示范和利用,培養學生自己使用思維導圖分析問題、總結要點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梅.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和語法教學的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24):50-51.
[2]顧敏.融入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J].教學與管理,2014(5):45-47.
[3]紀曼然.思維導圖對于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發[J].當代教育論壇,2010(1):70-71.
[4]王菲菲.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弊病及應對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5(1):128-129.
[5]周鳳敏.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教師,2012(5):2-1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