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莎
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昆明東管理處
高速公路養護過程中安全問題防范小議
許海莎
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昆明東管理處
本文通過在多年的養護實踐,對目前高速公路養護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提出了改進的方法,以達到提高高速公路養護的安全,同時也為達到降低養護成本的目的。
養護;高速公路;安全;措施;方案
2016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突破13萬KM的大關。高速公路的高效利用有效拉動運輸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加重了養護部門的作業強度。一方面,養護工作中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值得關注。
目前高速公路車流大,雖有限速,但車輛的帶有的能動性還是很強,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對出現品質的要求,公路建設越來越完善,養護工作量不斷加大容易造成養護時間延長,而我們的養護人員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養護工作,尤其在晚間能見度下降的情況下,更要保障養護人員安全。
我國早期并沒有專門的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H30-2004《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是指導公路養護安全作業最全面的指導性文件。
《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以下簡稱“規程”)的首次頒布實施,對提高公路養護安全作業的規范化管理水平,為公路養護提供安全工作環境,減少對養護作業區的交通影響,降低養護作業區內的交通事故發生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規程》主要給出一般路段養護安全作業相關規定,內容覆蓋面不全,部分條款針對性不強,已不適應公路養護作業安全和通暢的保障要求,尤其在養護作業時間分類、特殊道路線型布置、控制區安全布置、安全細節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1)對下坡路段、彎道路段養護應實施的安全措施
高速公路多穿越山區、緩坡,橫斷面存在下坡與上坡。在上坡情況下,若養護作業區在下坡處,因視距不良無法及時觀察到警示設施,在出現彎道時,因遮擋物視距降低。
因此,對于在下坡路段、彎道路段進行養護的作業,且至坡頂距離小于1600m時(取《規程》中警示區極限值),應當在坡頂再次布置警示提示牌或前移上游過渡區至山坡坡頂。當至坡頂的距離大于1600m時,不僅應在坡頂再次布置警示提示牌,還應指派專人負責觀察上游來車情況,并配以強光手電,必要的時候以短時間閃光照射駕駛人的方式提醒上游來車降速。
如圖1所示,對于彎道路段,也應當在轉彎處布置警示提示牌或前移警示區及上游過渡區至道路轉彎處,并宜派專人警示上游來車。
2)對于不同養護時長應實施的安全措施
公路養護一般選擇在白天能見度較好的情況下進行,日落前后則會有較大的照明變化,引起可見距離下降。
在《規程》5.2.4中提到:“在同一位置的作業時間在半天以內時,可適當減少交通標志,但應設置施工標志及錐形交通路標,并應在上游過渡區內設置移動式標志車或配備交通指揮人員”。
故若養護工作能夠在當日日落前結束(清理完養護作業現場)且采用非人員暴露的機械作業,可以采用簡易養護警示方式,即設置警示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上游過渡區采取二次過渡(因高速公路為單向封閉交通,且駕駛員在經過養護工作區一般不會選擇即刻變道,故考慮取消下游過渡區)。有條件的在可將緩沖區的布置替換為車載式防撞墊、并配以警鳴器與警示人員。
3)移動式養護的注意事項
高速公路移動養護以機械移動養護為主,機械移動養護作業,宜布設移動式標志車。在作業機械配備閃光箭頭和車輛閃光燈時,可不布設移動式標志車。在高速公路路肩采用人工移動養護作業,宜配備涂覆醒目黃色并帶錐形交通路標的人力車、錐形交通路標等警示性好的安全設施,布設在距人工移動養護作業起點不小于H/2處。
如圖2所示,在移動養護至彎道、下坡段等視距不良的路段,首先應在彎道口、坡頂設置警示設施。其次在上游來車方向,距工作區100m處設置警鳴器,以聲響提示來車。最后,應指派專人負責觀察上游來車情況,并配以強光手電,必要的時候以短時間閃光照射駕駛人的方式提醒來車降速。若有條件,應配備帶有緩沖功能的移動式警示欄,并在上游可變信息牌中提示養護。(據網絡資料表明,普通小轎車100km/h制動距離為50m左右,結合駕駛員視認時間、反應時間,以及參考法律中行車車距,將警鳴器距離定為100m。)
4)安全設施布置中的部分細節
①將反光系數不達標的錐桶替換為主動反光設施。
在養護工作的安全防護中,反光錐桶是主要提示設施。上游過渡區的主要構成設施也是反光錐桶,其反光性能直接影響夜間駕駛員對養護區視認距離。
反光錐桶的結構一般是一層反光膜與塑料三角桶,反光膜在多次使用后,反光材料被氧化,反光系數不斷下降,在夜間無法達到應有的反光效果。《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標準對反光材料的反光的效果采取了強制性要求。
建議養護更新時以主動式發光錐桶為主,主動式反光錐桶主體由反光帆布組成,并配閃燈。其購買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可供多次循環使用,且不會降低提示效果。
②斜向過渡區錐桶擺放間隔距離過長
高速公路的路寬設計一般為3.5m或3.75m,在實際操作過程中,

圖1 彎道路段控制區布置圖

圖2 移動養護控制區布置
因人員視角為道路走向,對于反光錐桶是否按45°斜線擺放難以查驗。故在養護實踐工作中可采用三個錐桶封閉一條行車道,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視認效果(如圖3所示)。
由于養護工作與公安高速勘查有相似性,在GA/T1044.1—2012中4.3.1對于高速公路警戒區的內容可供參考。
③后端過渡區去留問題
在《規程》3.0.3.3中提到:“當需要封閉車道或路肩時,必須設置過渡區,過渡區的設置應使車流的變化平緩”,“下游過渡區的最小長度宜取30m”。在實際養護工作中,養護人員布置下游過渡區較為簡易,或不布置下游過渡區。
筆者認為,除車輛經過的速度較低,或快速變道,或車流量較高,可能造成擁堵情況,其他的情況可選擇簡易設置或不設置下游過渡區。

圖3 二次過渡示意圖
4.4 )其他安全設施布置中的細節
①若布置相關防撞車輛,應在工作區上游50m外放置,開啟警示裝置,并將車輪打至護欄側朝向。
②采取二次過渡,即如圖所示階梯式方式布置錐桶,可以使高速公路超車道行駛的車輛有更長距離變道(如圖3所示)。
③通過差異化布置,駕駛人員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出進行封閉施工的車道(即設置主要標志一側的車道),從而提前變換車道,提高安全性。
1)可以布置簡易式震蕩標線。警示來車的本質是使駕駛員獲得前方養護的信息。除了通過傳統的光、聲來刺激駕駛人的視覺和聽覺系統,還可以通過在地面布置標線,產生震動來刺激駕駛員的觸覺系統。尤其對于注意力下降的駕駛員,震動通過觸覺接受,警示效果更好。其可在警示區分散布置,對于使車輛降速和提示駕駛員道路信息有很好的效果。
2)普及車載式防撞墊。車載式防撞墊應具有消解碰撞能量的功能,安裝在作業車輛或移動式標志車的尾部。
高速公路車輛行駛速度快,對于暴露在公路上作業的養護人員,安全是永久的話題。在提示養護人員風險、進行主動性防范的同時,被動性的緩沖措施也不可疏忽。安全工程師研發的高速公路安全的技術,同樣也可以移植在公路養護上,希望交通安全界各方人士能集思廣益,通過本文拋磚引玉,提高公路養護中的安全水平。
[1]王松根.交通部《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M].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