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斌
陽春三月是指農歷的三月份,人們往往用它來代指整個春季。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謂之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就是說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自然界呈現出一片生機蓬勃的景象。在傳統的養生文化中,春天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一年的開始,所以充滿希望。那么,如何順應春天的規律來保養我們的身體呢?營養師提示,春天養生要遵循如下原則:
第一、飲食要少酸多甘、清淡易消化。從中醫五行相克觀點來看:肝主春從木,酸味入肝增強肝氣,肝氣過旺則會制約脾土的運化功能。因此我們應該少吃酸味的食物避免助長肝氣,而多吃能養脾胃的甘味食物如性溫味甘的糯米、黑米、黍米、燕麥等;也可以選擇一些甜味濃郁的水果如香蕉、梨、甘蔗、櫻桃等。此外,我們的飲食注意清淡易消化以避免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可以適當吃一些養胃的粥類如二米粥、八寶粥等等。在烹調方式上要少煎炸,多用蒸煮燉的方式來烹制食物以保護營養素。
第二、要適當選擇辛溫發散的食物,避免過食生冷。春天陽氣生發,可以適當吃些有辛溫發散作用的食物,如蔥姜、蒜苗、洋蔥、香椿、豆豉、芫荽和韭菜等。這些食物不僅可以幫助發散陽氣,還具有增強肌體抗病能力的作用。我個人的做法就是炒菜、拌菜都會放一些蔥花、姜末兒和蒜泥,這樣不僅有益健康還能增香增味,何樂而不為呢?實在怕吃到蔥姜蒜末兒的朋友可以將它們做成蔥姜水,加入菜里也是不錯的。初春陽氣生發在外,體內較為陰寒,過多吃生冷之品會刺激消化道造成腹瀉,因此能加熱吃的食物就盡量不要生吃。如牛奶可以用熱水燙溫、水果也可稍微加熱后食用。
第三、要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的食物。春天乍暖還寒,氣溫變化較大。這時人更容易生病,一個不小心就會遭遇感冒、過敏、鼻炎……什么問題都來了,花錢不要緊,身體遭罪呀!這時候就要適當多吃魚禽肉蛋、豆類制品及奶類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因為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需要充足的蛋白質才能維持。此外,維生素A、維生素C、B族維生素、鐵、鋅等也能增強肌體抵抗力,故應注意補充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其中動物肝臟是鐵和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只需要小孩子拳頭大小的一塊即可滿足成年人一天維生素A和鐵的需要量;新鮮葉類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每天堅持300克新鮮蔬菜和200克水果(相當于一個中等大小蘋果的重量)即可滿足維生素C的需要;橙色和黃色的蔬果富含天然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堅果、全谷類食物和海產品是鋅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總之一句話:食物要多樣化,避免挑食和偏食。
第四、要適量運動。春天要多做舒展身體的有氧運動如練健美操、跳廣場舞、散步、打太極等等,但要避免劇烈的運動。另外,晨練不要太早,最好是在太陽出來以后或者傍晚時進行鍛煉。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春天不但播種了希望,而且孕育未來。如今初春時節養生最當時,我們不僅要養春,還要養夏、養秋、養冬……不過無論什么時節的養生都是以養春為基礎的。趕快行動起來,為健康打好基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