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已經退休的楊善洲回到家鄉云南省施甸縣大亮山種樹,一心要為家鄉百姓打造一片綠洲。經歷一番艱苦的奮斗,原本因為毀林開荒而日益荒蕪的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2009年4月,楊善洲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他說:“我是共產黨員,哪能光想著自己?無論在什么時候、何種環境中,我們都不能忘記了黨的根本宗旨,都應該把堅持黨的宗旨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2004年,沈浩從安徽省財政廳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擔任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他帶領村民修路建房引投資,還把土地集中起來,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發展合作社”為龍頭,整合資源搞適度規模經營,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因為愛戴沈浩,村里的百姓在他兩度任期到期時按手印挽留。最終,因為過度疲勞導致心臟病突發,沈浩永遠地留在了小崗村。
習近平同志曾這樣評價沈浩:“他是我們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我們所有的黨員干部都應該和他對照,想一想應該怎樣對待群眾,怎樣對待組織,怎樣對待責任,怎樣對待人生。”
黨員是黨的細胞,黨員的形象關乎我們黨的形象。這些年來,一些黨員在理想信念、組織觀念、思想作風上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中央從去年開始推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通過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解決廣大黨員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做一個合格的黨員,從而凝心聚力,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所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一開始就意味著這是一項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的工作。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是堅持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斷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性、基礎性工程。
確保“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將是黨建工作的一項重點。《意見》的出臺給這項工作建立了坐標系,既有時間的橫軸,又有目標的縱軸,從中央到地方,從黨委到黨支部,從“關鍵少數”到全體黨員,都能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而要讓《意見》落地,確保“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真正實現常態化制度化,我們還需要解決很多具體問題,比如,在發揮支部主體作用、在抓住“關鍵少數”、在突出問題導向、在強化分類管理上如何實現常態化制度化。
為此,我們推出了這組報道,希望能從踐悟中找到融入日常、制度固化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