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夫
打破軍民之間的體系壁壘和利益高墻,已勢在必行。
十八大將“軍民融合”提升到國家戰略,專門規劃、組織和協調“軍轉民”及“民參軍”工作。而軍工也是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七大重點混改行業,軍民融合作為軍改重要方向,有望加速推進。中央政治局今年1月末召開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這也標志著中央層面對軍民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
在我國,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以互聯網思維為代表的新產業形態加速形成,正在以新的規則推動技術、產業和資本的高效組合。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資方式也在發生轉變,市場配置資源得到強化,政府在軍事工業領域的角色和定位也正在逐步轉變。在新經濟形勢下,軍工產業將成為中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端,也將成為社會資源不斷涌入和集聚的焦點。通過強化軍民融合機制建設,謀求軍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從全球范圍來看,各主要國家均已形成特色鮮明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軍民一體化”(美國)、“先民后軍,軍民共進”(英國)、“以民掩軍、寓軍于民”(日本)、“優軍后民,以軍帶民”(俄羅斯)、“以軍帶民”(以色列)。其中美國推進軍民一體化成效最為顯著,根據美國國會的研究報告,軍民融合給美國國防部每年節約300億美元左右,相當于其采辦費總額的20%以上。目前全球主要軍工巨頭均已實現軍民產品協同發展,并且由民品居主導地位。
國防力量建設對國家安全的意義不言而喻,我國是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軍費開支的壓力巨大。現如今軍用、民用研發和生產各自為陣,導致了大量資源重復利用,打破軍民之間的體系壁壘和利益高墻,根治軍地重復建設、效益低下、共享不夠的頑疾,已勢在必行。
在我國,軍民融合推進方式主要包括“軍轉民”及“民參軍”兩類。
“軍轉民”,主要是推動軍用高科技成果的民用轉化和軍工科研院所改制,促進以十大軍工集團為主的傳統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混合所有制,提高資產證券化率;而“民參軍”,則是國家通過出臺系列政策,降低準入門檻,鼓勵民口國企和民營優勢企業參與軍工產品研制生產,提高軍品采購市場化程度,同時倒逼傳統軍工企業降本增效,大力創新,加速改革。
從資本市場的投資角度來說。軍轉民方面,軍用的北斗衛星未來商業化前景廣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系統向著建成北斗全球系統穩步邁進。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我國軍隊提供定位、導航、通信等軍事服務,如大規模轉向民用,其商業化應用前景更為廣闊。目前,北斗系統應用范圍覆蓋通信、交通運輸、應急救援,以及智能手機、車載導航等大眾電子消費領域,并向高附加值下游產業不斷滲透。2015年,中國國內衛星導航總產值已達1900億元,其中北斗系統貢獻率約為30%。放眼全球,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市場規模巨大。根據預測,未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市場規模將突破2500億歐元。

而根據《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國內衛星導航產業規模也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貢獻率將達到60%。從整個北斗產業鏈來看,芯片、系統、測試、終端、應用服務等上下游企業約千家。北斗系統的軍轉民,充分調動了市場活力,北斗導航產業未來將迎來高速發展。
民參軍方面,民用大飛機為軍事特種機發展奠定基礎。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要加快大型飛機研發,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產業鏈。在這一指導下,中國舉全國之力,聚全球之智,國內22個省市、20多萬人,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參與了大型客機C919型的研制。
國產大飛機不僅可以進入民用市場,與法國空中客車、美國波音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時也可以為改造成軍用特種機奠定基礎。生產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大飛機的技術,當前只有美國、歐盟與俄羅斯掌握,這一技術不僅在民用航空領域有著巨大的經濟前景,在軍用運輸、偵查等領域也有著戰略性意義。

美國波音公司的民用飛機制造始于707型,而這一型號正是由原型機C-135軍用運輸機改造而來。在民用大飛機技術有了突破性進步后,波音、歐洲宇航防務集團等公司在民用大飛機基礎上改造研發了多種軍用特種機,包括加油機、運輸機、預警指揮機、反潛機等多種機型。民用投入軍用,使國產大飛機C919型有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據估算,將C919型民改軍需求納入考量,預計C919型未來15年總需求量將高達2000架,市場總規模可達6500億元。
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會形成穩定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體系,重點軍民融合領域將取得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