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 馮雅可
借智謀創新,借力促發展
在高??蒲袌F隊的技術革新下,茶葉由“喝”回歸“吃”,催生出新的市場;變廢為寶的新型黑茶制作工藝,不但讓茶企從中受益,更帶動茶農增收;宜賓臨港開發區在省外建立“IdeaBank創客空間”,為高校提供科研成果轉化的平臺與資金,以便與開發區產業對接合作,最終實現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
這一系列的探索與成效,都源于宜賓建設經濟強市的必經之路——對人才的渴求與培養。隨著宜賓與同濟大學、四川大學等16所高校、科研院所戰略合作的不斷深入,在重大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干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真正實現了借智謀創新、借力促發展,市校合作已成為宜賓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引擎。
小茶葉大產業 校企聯動融合雙贏
除了“黑白”(煤炭與白酒)兩大傳統支柱產業,宜賓還有一個綠色產業正在快速升級壯大——作為四川省茶葉主產區,也是全國最大的早茶生產基地,宜賓正發揮獨特資源優勢,以科研引領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在川茶集團成立的國家級茶企業技術中心內,理化檢驗室、感官分析室等專業設施,以及國外引進的檢測設備,為茶葉科學研究、品管與質量檢驗、信息服務等提供了參考與保障。與此同時,川茶集團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四川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西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單位共建川茶產業技術研究院,集產品研發與創新為一體,為茶產業發展提供關鍵性技術研發、技術孵化、技術服務以及人才培養。
“在茶企扎根研究,高??蒲袌F隊能更精準地把科研成果運用到生產線上,實現雙贏?!贝ú杓瘓F黨委副書記席陽紅介紹,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有助于改造和提升傳統茶產業,在茶葉精細加工與多元化開發利用上意義重大,如今茶元素已經運用到各種食品開發中,“喝茶”逐漸變為“吃茶”。
拿該集團研制推出的黑茶新品“優黑優紅”來說,傳統的茶葉采摘只有春季,但來自湖南農業大學的副教授朱海燕博士領銜的技術創新團隊,在企業駐扎兩年期間,不斷試驗革新技術,將夏秋季的“廢葉”利用起來制作成新型黑茶,并改善了傳統黑茶的口感與色澤。這一“變廢為寶”的技術大大提高了茶葉利用率,原來茶農只能賣一季茶,如今可以賣三季,每畝茶園能增收3000元。茶企受益更多,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茶葉附加值,衍生了茶葉產業鏈,增強了企業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在茶產品研發技術領域,川茶集團已是全國領先,而這正得益于與各大高校專家團隊建立的利益聯結機制。“我們下一步將與川大、財大開展管理、營銷人才的合作,最終形成‘技術-管理-營銷這一完備的人才隊伍產業鏈。”川茶集團技術總監蔡紅兵表示,茶產業已經從傳統的種植、加工、銷售延伸至文化、旅游等多產融合,校企合作成為綜合型茶產業人才培育的最佳路徑。
異地眾創空間 助推開發區產業升級
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旁的城市發展大廈,有一個面積約1571平方米的“IdeaBank創客空間”,涵蓋路演交流區、創客工位及加速器的三大功能區和創意展示區、創新實驗室、休閑娛樂區三大配套區。這是宜賓臨港開發區與浙江大學合作建設的大學生雙創孵化基地。臨港開發區為浙大學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服務平臺,為入駐項目設立創意激勵基金、產業孵化引導基金,建立專家顧問團,不定期舉辦路演、沙龍活動以及免費提供商、財、法、稅等一站式服務。
“開發區緊缺相關產業的人才和技術,高校需要科研成果轉換的平臺、資金,這就促成了我們的合作。”臨港開發區經貿科技局產業發展處副處長羅洪超介紹,浙大科研成果與臨港開發區產業對接,在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商貿物流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目前,已有入駐項目共計28個,其中已畢業項目3個,常駐項目25個,項目涵蓋了虛擬技術平臺(VR)、環保產業、航拍無人機制造等技術領域,創客空間內入駐項目先后獲得融資共計585萬元。
據了解,在這一市校異地共建的“IdeaBank創客空間”里,浙大技術團隊研發出了國內首款針對行業應用需求的VR引擎,并在此基礎上,推廣VR技術在家居與地產領域的運用,目前該項目已落戶宜賓臨港開發區。另外一項涉及無人機的智能檢測系統研發項目,能成功解決傳統無線傳感器供電方式不合理、數據采集困難兩大問題,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該項目已與宜賓臨港航宇無人機科技產業園進行對接,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通過孵化平臺,高校與開發區無縫對接,合作實現科研項目的成果轉化,為高??蒲屑夹g攻關與開發區招商引資帶來了強大動力,這無疑是一種雙贏?!绷_洪超說,高端人才難尋、專業人才緊缺、人才流失嚴重,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成長的煩惱”,市校合作有效破解了企業人才難題,為企業發展和創新創業提供了人力、智力支撐。
深化拓展校地合作 借力引智加速發展
川茶集團與臨港開發區的人才合作模式,只是宜賓深化拓展校地合作的一個片段。五糧液集團依托川大生物技術、環保等優勢學科共建重點實驗室和技術中心,有力促進了企業環保產業發展。普什集團、力源電機、岷江集團等企業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機械模具、精密鑄造等領域開展研發合作,開發出5個新產品,拓展了產業外延……
近年來,宜賓市政府鼓勵支持企業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品,走多元發展、創新發展之路。采取“人才+項目+資本”的方式,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高層次人才項目,并給予100萬元啟動資金支持。目前,共引進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等高層次人才項目22個、人才團隊22個,其中1個團隊入選四川省“頂尖技術團隊”。
目前,宜賓已圍繞合作辦學、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點內容,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對接。其中,市政府已與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6所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財大、西南交大等10所大學達成共識擬建產研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汽車動力傳動和綠色發展等領域。
“城市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瞄準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密集優勢,借力校地合作引進、交流和培養人才,加快集聚、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正是宜賓實現轉型發展、建設經濟強市和幸福美麗城市的有力保障?!币速e市人才辦相關人士說。 (作者單位:劉義/宜賓市人才辦) (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