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榮 吳文佼 周文波
鄒德才走了,但他手寫的警示標語依舊留在事發現場,斑駁字跡見證了他犧牲生命保護群眾的責任和擔當,無聲地講述著他這些年的為民情懷。
清明前夕,榮縣鐵廠鎮山王村的天空細雨紛紛,十里山谷冷風蕭蕭。村外一座簡樸的新墳前,擺放著村民們自發送來的各種野花,表達了人們對逝者的深深敬意。
盡管已經過去了4個多月,但好多人還是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多好的支書啊,說沒就沒了。”“他啥事盡考慮別人,從來沒關照過自己的親人。”……大伙兒懷念的,是去年冬天在搶險中不幸遇難的山王村黨支部書記鄒德才同志。
“如果我留下他吃早飯該多好”
“鄒支書走得太可惜了,那塊大石頭掉得不是時候啊。”談起幾個月前的山體滑坡,山王村人仍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悲痛。
2016年11月25日傍晚,山王村石筍溝風景區道路山崖上突然掉下巨大的滾石,一輛面包車被滾石砸陷車尾,所幸車上人員安然無恙。村支書鄒德才聞訊后立即安排附近農戶密切關注并隨時報告,自己則回家拿起紙筆寫好“道路危險,禁止通行”的警示標語,準備連夜前往落石處張貼。
“夜里沒有人過路,再說天這么黑,你騎摩托車萬一有個閃失咋辦?”妻子吳瓊英想起當時的情形就忍不住掉淚,“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老是不停地念叨,明天周六,來石筍溝觀光的游客多,我一定得早起攔住他們啊。”
11月26日一大早,天還沒亮,他便匆匆起床出門,臨走留下一句話:“人命關天,我先去把警示標志貼了再回來吃早飯。”
“幸虧鄒支書來得及時,兩輛小轎車見他正在張貼警示標語,便聽從勸告調頭繞道而行。”在場的村民邱燕目睹了這一情景。8時許,當鄒德才貼上了兩處警示標語正準備離開時,20余米高的山崖上再次掉下滾石,躲閃不及的他被巨大的滾石砸中,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噩耗傳來,吳瓊英當場哭暈在地:“都怪我沒攔住他,要是在家里吃了早飯,說不定就沒事了……”
“德才好啊,他總是想到別人”
為了游客的安全,鄒德才危難時刻挺身而出,體現了共產黨員的擔當,平日里的他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十三組建檔立卡貧困戶羅光效有腰疾,父親長年癱瘓在床,妻子又是先天殘疾,一家人日子很是艱難。鄒德才幾次到政府為其爭取救助,又幫助他買回20多只土雞喂養。如今,老羅三天兩頭便能賣出幾十個土雞蛋補貼家用,生活一天天好了起來。
十一組五保戶鄒烈祥是個年過古稀的老光棍,房子年久失修不安全,有人建議將老人送到敬老院。鄒德才擔心鄒烈祥脾氣古怪和別的老人合不來,三番五次找鎮上爭取到建房補助款,又發動村里黨員義務捐物投勞給老人建起了新家。
“每逢大雨天,鄒支書總要披上雨衣,穿上長筒雨靴,騎上摩托車四處巡查,看看哪里山石滑坡,哪里道路被沖毀,哪里堡坎塌陷……”鄒德才走了,他在風雨中奔波的身影,卻永遠定格在了村民的記憶中。
2016年夏天,鐵廠鎮遭遇“7·14”洪災,山王村通往外界的穿山洞洞口被山體滑坡堵塞。“老百姓家里摘下的鮮茶葉需要送出去賣,耽擱一天就要損失七八千元錢啊。”鄒德才二話不說,立即帶領幾位黨員村民冒雨趕往現場,全力搬運堵住洞口的泥石。經過四個多小時的奮力搶險,道路暢通了,運茶葉的汽車順利通行,整個成了“泥人”的鄒德才這才松了口氣。
“德才這個支書當得好呀,老百姓打心眼里佩服他,這也說明我當初沒看走眼。”鄒德才的入黨介紹人,山王村前任支書黃福水感到萬分痛惜。
“鄒支書呀,親戚莫想沾一點光”
“德才支書對村民‘巴心巴肝,卻從來沒有關照過自己人。”“當他的親朋好友呀,莫想沾一點光。”采訪中,記者聽到了不少類似的議論。
4間略顯陳舊的青瓦房坐落在山王村西頭,這就是鄒德才的家。相比周圍一棟棟小洋房,確實顯得寒磣。從村文書、村主任到村支書,鄒德才當了近二十年村干部,日子咋會過成這樣呢?
“還不是一天到晚為公家的事窮忙,才把家里忙窮的。”兒子長期在部隊服役,妻子一個人忙里忙外,才51歲的吳瓊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很多,“家里種了10畝茶園,可每年收入不到兩萬塊錢,還沒有人家一半多。”
“明前茶最貴的時候,手腳麻利的人一天摘四五斤能掙五六百塊錢。老鄒成天忙公事,接到電話二話不說就跑了。”村民羅德君為吳瓊英叫屈,“她一個人只能摘兩三斤,眼睜睜看著鮮茶葉長老了不值錢,一季就得損失幾大千呀!”
鄒德才的侄兒媳婦因肺上長泡而失去勞動能力,長期治病花了不少錢,侄子幾次找他說情希望解決低保。侄媳有病是事實,但侄子和成年的兒子都是強壯勞動力,鄒德才始終不肯通融。侄子一生氣便斷了來往,連過年都不上門。
“鄒支書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說得起硬話喲!”山王村新支書劉蘭英很佩服鄒德才定下的“鐵規矩”:村干部在鎮上開半天會,沒有一分錢補助;如果開一天,每人只補貼20元;下組開展工作,不論早晚,都各自回家吃飯。
“鄒德才和我工作上聯系較多,他不是為村里申請產業項目,就是為貧困戶爭取政策扶持,從來沒說過個人的事。”鐵廠鎮鎮長吳京梅告訴記者。
“可惜我的好學生了。德才常對我講:村里的黨員信任我,才選我當這個支書。如果凡事想著自己,有好事盡照顧親戚,豈不是讓大伙兒戳自己脊梁骨,讓老百姓罵共產黨嗎?”鄒德才的小學老師、77歲的劉志君老人說到動情處老淚縱橫,“他這些年硬是紅口白牙說出來,也實實在在做到了呀!”
斑駁標語見證 生命書寫情懷
鄒德才走了,但他手寫的“道路危險,禁止通行”警示標語依舊留在事發現場。這些字雖經冬日冰雪侵蝕字跡日漸斑駁,卻見證了他犧牲生命保護群眾的責任和擔當,無聲地講述著他這些年的為民情懷。
山王村山多地少,村民長期靠傳統農業維持生活,收入一直偏低。鄒德才擔任支部書記后,多次向縣農牧局、林業局專家“取經”,制訂出了“茶葉基地+鄉村旅游”的發展規劃,將山王村打造為全市優質茶葉基地。如今,全村每年僅種茶一項收入就達上百萬元,越來越多的村民靠種茶走上了致富之路。
“他利用山王村毗鄰石筍溝世界地質公園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鼓勵村民辦起了4家農家樂,讓我們吃上了旅游飯。”“他還組織成立了專合社,讓村里的土雞臘肉、山貨茶葉統統成了‘搶手貨。”說起鄒德才做的實事,村民們一件件如數家珍。
連綿青山灑熱血,十里筍溝留忠魂。在山王村人心目中,他們的好書記鄒德才沒有遠去,因為他的為民情懷早已融入到山王村的一草一木中。村民們仿佛還能看到,鄒德才依然披著雨衣,穿著雨靴,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山間小路上,為他熱愛的父老鄉親日夜奔忙……
(作者單位:王國榮/自貢市委組織部 吳文佼/榮縣縣委組織部) (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