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樂
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江蘇常州 213161
腦梗死急性期中風單元早期康復護理
董敏樂
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江蘇常州 213161
目的探討腦梗死急性期中風單元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此次實驗選擇了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腦梗死急性期中風單元患者12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患者60例;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中風單員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結果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護理后,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于急性期中風單元給予腦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情況,幫助患者盡早恢復活動能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與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腦梗死;急性期中風單元;早期康復護理
中風單元為改善住院中風患者的一種醫療管理模式,專門為此種患者提供藥物治療、肢體康復、語言訓練等方面組織系統。此次實驗選擇了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腦梗死急性期中風單元患者120例,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中風單員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實驗選擇了該院收治的腦梗死急性期中風單元患者12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患者60例;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確診為腦梗死;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齡均于58~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7±3.2)歲。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29例,女31例;患者年齡均于60~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4±2.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包括各項基礎護理內容,讓患者以大字型仰臥位,急性期禁止患者翻身;待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活動各大關節,包括髖、踝、肩、肘、手,讓患者患肢被動活動。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選擇中風單員早期康復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包括上活動護理、臥姿護理、體位護理、關節被動運動護理、頭部訓練護理、心理護理、其他護理等方面工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包括獨立生活能力、行走能力、步態正常健穩、語言表達等方面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1.4 效果判定標準
痊愈表示患者經護理后,基本恢復獨立生活能力,語言表達順暢、清楚,行走能力良好,步態正常健穩;好轉表示患者經護理后,語言表達能力行走能力尚存,但存在一定缺陷,言語并非十分流暢清楚,步態基本正常但欠穩;顯效表示患者經護理后,語言表達與行走障礙得到明顯改善,生活半獨立,需他人協助才能完成個人自理;有效表示患者經護理后語言表達與行走障礙有所改善,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顧;無效表示患者經護理后,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步態異常,口齒不清。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中風單元屬于病房管理系統的一種,強調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再接受相應的康復治療與健康教育。此次實驗選擇了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腦梗死急性期中風單元患者120例,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中風單員早期康復護理,具體護理內容為:①床上活動護理[1]。患者意識障礙輕且生命體征穩定時,要讓患者靠背45°練習5 min坐位。將患者腰部嚴格固定,坐位練習以15、45、60、90°為止,讓患者依次進行起坐訓練,患者鍛煉時要盡量避免其出現體位性低血壓。②臥姿護理[2]。要保持意識障礙患者氣道通暢,少用仰臥位,避免患者骶尾部出現褥瘡。通常讓患者保持側臥位,將健康側保持在上,以此位可減輕患者痙攣,或是健側臥位,于患者患肢下墊枕頭,將患肢高度與心臟高度保持一致,確保患側肩部前伸、肘關節位置充分伸展、前臂旋前、腕關節背伸,患足及小腿要保持垂直。③體位護理。護理人員要為意識障礙患者每隔2 h變換1次體位,確保患者為仰臥、半側臥、側臥為依次變換。④關節被動運動護理。康復師要為患者患側上、下肢各大關節行被動活動。⑤頭部訓練護理。患者神志清楚時要盡早鼓勵患者轉動頭部,讓患者用兩眼掃視房間中的物體,以視覺刺激促使患者功能康復。將床頭柜放于患者偏癱側,以各種方式讓患者頭轉向偏癱側。⑥魯心理護理[3]。要將心理護理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時刻觀察患者的微表情,分析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患者心理安撫,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的依從性。⑦其他護理。給予患者醒腦開竅針刺,并根據患者病情讓患者服用丹芪偏癱膠囊。
綜上所述,于急性期中風單元給予腦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情況,幫助患者盡早恢復活動能力,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與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王淑敏,蘭海燕,劉建群,等.卒中單元模式下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4):2672-2673.
[2]楊紅亞,王同聚,王婷.早期電針治療聯合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運動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光明中醫, 2012,27(7):1382-1384.
[3]范云霞,符曉艷,王羚.入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26(11):106-109.
R969
A
1004-6569(2017)02(a)-0016-02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