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宣
山東省夏津縣蘇留莊中心衛生院,山東德州 253211
自擬利膽排石湯在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閆宣
山東省夏津縣蘇留莊中心衛生院,山東德州 253211
目的探討自擬利膽排石湯在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此次實驗選擇了該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10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患者50例;對照組選擇西藥治療,觀察組選擇自擬利膽排石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結果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的中醫證候評分(7.37±2.61)分,優于對照組(4.47±1.83)分;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96.0%)優于對照組(82.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選擇自擬利膽排石湯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較西藥顯著,是治療本病行之有效的良方,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自擬利膽排石湯;慢性膽囊炎;膽結石
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為人體消化系統的常見病,臨床上以右上腹部及右脅肋區疼痛不適、發熱、口苦、厭油膩食物、嘔吐或黃疸等方面的癥狀多見。治療時多選擇消炎、止痛、碎石以及手術治療,因為這種方法不能改變患者的體內環境,不能解決形成結石的根本問題,所以此類方法治療后病情極易反復發作,不能徹底治愈。此次實驗選擇了該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10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選擇西藥治療,觀察組選擇自擬利膽排石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此次實驗選擇了該院收治的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患者50例;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均于23~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62±2.94)歲,患者病程均于1.5~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37± 1.05)年;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均于21~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35±2.81)歲,患者病程均于2~1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69±1.3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選擇西藥治療,讓患者服用頭孢呋辛酯、熊去氧膽酸;頭孢呋辛酯0.2 g,2次/d,熊去氧膽酸150 mg,3次/d,持續服藥20 d。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選擇自擬利膽排石湯治療,基本方為:金錢草30 g、金銀花20 g、白芍15 g、柴胡10 g、茵陳15 g、積實10 g、郁金10 g、雞內金15 g、大黃6 g、甘草6。若脾胃虛弱者,去大黃加黨參20 g、云苓20 g、白術15 g;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15 g、川楝子10 g;伴有嘔吐者,加清半夏10 g、竹茹10 g、生姜6 g;將諸藥以水煎服,1劑/d,1劑分早、晚2次溫服,150 mL/次,持續服用20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1.4 效果判定標準
痊愈表示患者經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均消失;顯效表示患者經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有效表示患者經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均稍有改善;無效表示患者經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均無改善。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t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率的比較以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治療后,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情況比較,見表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情況比較[(±s),分]
組別 時間 中醫證候評分對照組(n=50)觀察組(n=5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 P 12.15±2.13 4.47±1.83 11.76±1.97 7.37±2.61 3.195 2<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如高脂肪及高熱量等不合理飲食,高脂類飲食易使膽固醇沉積形成結石;晚飯飲食過量早晨不吃早餐,也易形成結石,因為早晨空腹會使膽汁的分泌排泄減少,晚上過剩的能量堆積在體內、膽固醇的含量不變,所以容易形成膽固醇結石,從而膽囊炎和膽結石的發病率不斷升高;慢性膽囊炎一般由急性膽囊炎治療不徹底、長期情志不暢、外感濕熱、結石刺激等原因引起;慢性膽囊炎會誘發膽結石,膽結石也可誘發慢性膽囊炎,二者互相影響、互相轉化,應不斷研究并完善治療方案,注重從根本上治療該病[1]。
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大多數表現為消化系統的一些癥狀,例如厭油膩、口苦、右脅肋區疼痛不適、胃脹胃滿、氣逆、消化不良等;如果患者暴飲暴食,易引起膽囊區疼痛,使病情加重;患者多有膽囊縮小與收縮功能損傷,膽汁不能順利排泄,導致膽鹽沉淀于體內而形成結石,結石刺激膽囊而引起膽囊的炎癥,病情亦會隨之加重[2]。要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從而控制患者病情發展,若患者未能得到徹底的治療,會使患者病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
臨床上多選擇西藥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頭孢呋辛酯對膽囊炎有治療作用,但長期服用易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對血液系統和泌尿系統也有影響[3];如熊去氧膽酸,可促進人體膽汁分泌,能使膽汁酸成分發生變化,降低人體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膽固醇酯摩爾濃度與膽固醇飽和指數會隨之降低,將膽結石中的膽固醇溶解,不過患者長時間服藥會產生便秘、頭暈、頭痛或者心動過速等方面不良反應[4]。
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疏泄,膽附于肝,內藏膽汁,肝經屬肝絡膽,二者相互為表里[5],膽結石的形成與肝膽氣滯、疏泄不利、濕熱煎熬及膽汁淤滯不暢結成砂石,此次實驗中所用藥方為本院自擬利膽排石湯,該湯藥可達到清利肝膽濕熱和理氣消石排石的功效,能增加膽囊收縮力,使肝膽管有效擴張,促進膽汁排泄通暢,達到消石排石之目的[6]。金錢草具有清利肝膽濕熱,消石排石,能明顯促進膽汁分泌,使膽管結石易于排出,使阻塞和疼痛減輕,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故為君藥;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廣譜抗菌的作用;白芍入肝經,柔肝止痛,平抑肝陽,另外與甘草合用能解痙緩急止痛,甘草還能調和諸藥;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解熱鎮痛,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雞內金具有化堅消石之功;郁金具有行氣解郁[7];茵陳具有顯著的利膽作用;枳實能使膽囊收縮,促使結石排出;大黃具有消除乙酰膽堿造成的痙攣的作用,可促進膽汁排泄[8]。此次實驗選擇了該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10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選擇西藥治療,觀察組選擇自擬利膽排石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的中醫證候評分(7.37±2.61)分優于對照組(4.47±1.83)分;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96.0%)優于對照組(82.0%)。
綜上所述,選擇自擬利膽排石湯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較西藥顯著,是治療該病行之有效的良方,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李新,曲曉榮.自擬利膽排石湯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20):76-77.
[2]劉彪.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1):24-25.
[3]范躍峰.中藥利膽排石湯治療膽結石56例臨床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9):2892-2893.
[4]謝育祥.利膽排石湯治療慢性膽囊炎、膽結石15例體會[J].光明中醫,2012,27(4):735-736.
[5]康奉瓊.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64例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5):64-65.
[6]張小云.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25):112-123.
[7]周景成.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4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22):81-83.
[8]劉萬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0):78-79.
R969
A
1004-6569(2017)02(a)-0077-02
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