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寧
白銀市平川區靖煤集團康復醫院康復科,甘肅白銀 730913
早期康復護理對于股骨骨折術患者的恢復狀況影響
賈小寧
白銀市平川區靖煤集團康復醫院康復科,甘肅白銀 730913
目的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于促進股骨骨折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臨床價值。 方法將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該院接收并行手術治療的股骨骨折患者100例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比分析兩組護理的效果。結果試驗組護理后VAS評分、優良率、平均住院天數及總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有利于促進股骨骨折手術患者術后恢復,值得推廣。
早期康復護理;股骨骨折;恢復狀況
股骨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使得該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手術是臨床治療股骨骨折的首選,但受患者抵抗力、疼痛的耐受力等因素的影響,術后患者恢復不太理想。該文主要研究在股骨骨折術后患者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及其對術后恢復狀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次所選100例研究對象均選自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股骨骨折患者中,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兩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該組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1:29,年齡31~70歲,平均(49±1.26)歲。試驗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該組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2:28,年齡30~69歲,平均(48±1.59)歲。兩組臨床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可作對比分析。
1.2 納入標準
該次所選研究的對象均與患者和家屬簽字同意,研究均無耐受手術者,無合并精神障礙或語言障礙者,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者,無合并不配合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病情監測、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試驗組則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①放松訓練: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并根據評估的結果給予患者針對性地放松訓練,從頭部開始,然后依次頸、胸、腹、背、腰等順序進行放松;放松期間,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排除心中的雜念,并進行深呼吸,以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放松訓練3次/d,20 min/次。
②功能訓練:術后第一日開始,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關節的被動屈伸活動,屈伸速度控制在4 min/次左右,進行活動2次/d,30~60 min/次;隨著患者病情的恢復情況,逐漸從被動訓練轉為主動訓練。
③站立、行走訓練:護理人員應認真評估患者病情,并盡早給予患者站立訓練,健側先著地,然后患肢在著地;站立時,護理人員應在一旁協助,以防患者跌倒,首次站立的時間應控制在5~10 s,并逐步延長站立的事件,最長應控制在30 min以內。術后2周,護理人員可給予患者行走訓練,初期可在拐杖的輔助下進行,訓練期間,嚴格控制患者步幅和行走的速度,循序漸進。
④負重訓練:術后3周,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患者髖部肌肉抗組訓練、足趾抗阻訓練;并逐漸過渡到患肢負重訓練。
1.4 效果評定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定,其中,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使用膝關節評分法(HSS)對護理后兩組患者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定,滿分100分,分數在85分及以上為優,分數在70~84分之間為良,分數在60~69分之間為可,分數低于60分為差[2]。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使,并于出院前給予患者該院自行擬定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滿分100分,≥85分為滿意;65分≤一般<85分,不滿意<65分。
1.5 統計方法
該研究收集的資料,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n(%)]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依s)描述,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VAS評分
試驗組護理前VAS評分(7.13±0.26)分、對照組護理前VAS評分(7.09±0.39)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后VAS評分(2.06±0.16)分、對照組護理后VAS評分(4.97±0.62)分,試驗組護理后VA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護理后優良率
試驗組護理后優27例、良19例、可4例、差0例,優良率為92.00%;對照組護理后優24例、良16例、可7例、差3例,優良率為80.00%;試驗組優良率優于對照組(P<0.05)。
2.3 對比兩組護理后平均住院天數
試驗組護理后的平均住院天數為 (19.66±1.54)d,對照組護理后的平均住院天數為(28.96±1.32)d,試驗組平均住院天數優于對照組(P<0.05)。
2.4 對比兩組護理后的滿意度
試驗組護理后的總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的78.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護理后的滿意度
股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創傷性骨折之一,手術治療股骨骨折的療效確切,但由于手術屬于侵入性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患者造成創傷,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加之,患者極易受心理、生理及社會環境的影響,最終影響到術后患者恢復的效果。早期康復護理是臨床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其能夠有效對功能障礙進行預防和護理,進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在股骨骨折術后患者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有以下優勢:①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血液的循環,進而加速骨折的愈合;②有效預防制動綜合征,進而提升患者生活的能力,提升其生存質量;③有效維持骨應力,進而增強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形成[3]。該次研究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試驗組,其護理后VAS評分、優良率、平均住院天數及總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與羅敬[4]研究結果相符,由此表明,在股骨骨折術后患者中開展早期康復護理,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關節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給予股骨骨折術后患者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恢復,可進一步推廣應用。
[1]陳寶玲.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對膝部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癥狀改善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8): 2376-2377.
[2]肖小燕.早期護理干預應用在老年股骨骨折術后疼痛中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3):74-77.
[3]張玉.術前疼痛護理管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功能康復護理訓練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4):245-246.
[4]羅敬.早期序貫康復護理應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6,25(8):828-830.
R969
A
1004-6569(2017)02(a)-0042-02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