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呼和浩特市第三醫院放射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X線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
劉慧
呼和浩特市第三醫院放射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目的研究X線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 方法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線檢查與CT檢查,對兩種診斷方式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相對于CT,X線的診斷效果更加顯著,但是相對于X線,CT能夠檢查出隱匿性骨質破壞,而X線很難將其顯示出來。 結論X線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顯著,但是CT能夠檢查出隱匿性骨質破壞,因此臨床上可以聯合這兩種檢查方式對患者進行有效診斷。
X線;痛風性關節炎;診斷;臨床效果
臨床上,通風性關節炎屬于一種常見的關節病,是因為患者軟骨、骨質、滑囊以及關節囊中沉積有尿酸鹽,進而引發的炎性反應與病損[1]。近年來,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并且越來越年輕化,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因此及早對患者進行診斷與治療是十分必要的[2]。該研究主要針對X線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50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來源于該院進行診治的患者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2.21±5.26)歲,平均病程為(6.52±1.22)年。該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受累關節局部痛、熱、腫、紅以及功能障礙現象。
1.2 檢查方法
CT檢查:采用Brilliance16排CT機對患者進行檢查,指導患者采用仰臥位接受檢查,再對其踝足部進行掃描時,要先進腳,確保患者雙足地面垂直水平線,保持雙足之間的距離在1 cm左右。在對患者膝關節進行掃描時,指導其采用仰臥位,先進入腳,囑咐其雙腿保持平直狀態,保持雙足之間的距離在1 cm左右。具體參數設置為:FOV327 mm,層間距0.5 mm,厚度1 mm。采用MPR重建系統后處理冠狀位、矢狀位以及橫軸位。
X線檢查:采用 Philips essentaDR對患者進行檢查,指導患者側臥于攝影臺上,雙腿保持平直的狀態,每個關節進行側位片與正位片的拍攝,然后再采用Digital Diagnost Version 1.4.3工作站對其進行后處理,踝關節和足部拍攝具體參數設置為:55 kV、6.24 mAs、19.93 ms;膝關節拍攝具體參數設置為:66 kV、8.97 mAs、233 ms。
1.3 觀察指標
對比X線檢查與CT檢查結果。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庫的建立,計數資料進行方差齊性檢查之后,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檢查結果對比
對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知,相對于CT,X線的診斷效果更加顯著(P<0.05)。但是相對于X線,CT能夠檢查出隱匿性骨質破壞,而X線很難將其顯示出來。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結果對比
2.2 X線表現分析
患者的X線表現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具體為:①早期:25例表現為早期,有明顯界限的橢圓形或者梭形軟組織影出現在受累關節,存在可逆性改變的特點,在患者病情發作時,軟組織影出現,不發作時便會消退;因為受到軟組織腫脹的影響,相應部位的骨皮質出現了淺弧形或者小波浪狀壓跡,或者沒有明顯的骨質破壞現象出現。②中期:20例表現為中期,在患者病情進行進一步發展之后,關節旁非對稱性軟組織出現了結節狀隆起現象,并且不斷增大,相鄰的骨質則表現出不規則凹缺與分葉狀,在痛風節上出現了蛋殼刺狀物,翹起于邊緣骨質,這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痛風性關節炎X線表現,最為常見的部位為掌指骨與跖趾骨;因為患者的關節軟骨與骨內沉積了尿酸鹽,并且呈現出穿鑿樣囊性的骨質破壞,線樣硬化或者邊緣清楚為骨質的主要表現,對著患者病情的不斷發展,關節間隙會慢慢的出現變窄現象。③晚期:5例患者表現為晚期,在中期通風性關節炎改變的基礎上,偏心性軟組織腫塊不斷增大,多個軟組織在一起連接,并且表現為分頁為分葉狀改變,密度較大。骨質被進一步破壞,呈現出類圓形鑿孔狀,骨質邊緣出現線樣硬化現象或者較為清晰,關節面塌陷現象進一步加重,因為破壞了軟組織,關節間隙消失或者變窄,患者出現了強直、關節脫位與病理骨折等癥狀。
通風性關節炎屬于常見急性炎癥反應的一種,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因此亟需尋找一種有效方式對患者做出準確診斷[3]。雖然X線檢查不能夠作為痛風性關節炎診斷的絕對標準,但是這種檢查方式依舊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X線檢查因為具備創傷小、經濟、快捷簡便等優點,因此患者更加容易接受這種檢查方式。X線分期與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病理改變具有高度相似性,臨床上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將其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3期。
該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CT,X線的診斷效果更加顯著,但是相對于X線,CT能夠檢查出隱匿性骨質破壞,而X線很難將其顯示出來。這說明X線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對患者的X線特點與表現進行掌握,并且將其與實驗室檢查以及臨床癥狀相結合之后,有利于對患者做出更加準確的診斷。其次,因為CT能夠檢查出隱匿性骨質破壞,所以臨床上可以聯合這兩種檢查方式對患者進行有效診斷。
[1]漆強,鄒玉林,余暉,等.痛風性關節炎的X線、CT和MRI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5,26(7): 523-527.
[2]沈金.使用X線技術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8):116-117.
[3]李日康.采用X線、CT、MRI診斷痛風性關節炎的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0):184.
R969
A
1004-6569(2017)02(a)-0045-02
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