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寶
(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高職院校開展太極拳運動的可行性分析
楊 寶
(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的研究方法,對太極拳運動進入高職院校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認為:從課程設置方面來看,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從學習效果上來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傳統養生觀,而且通過學習太極拳,可以起到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的作用。另外,太極拳運動由于不受場地、器材設施的限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
高職院校 太極拳 分析
太極拳是一種意識、動作與呼吸三者緊密結合的運動形式。外形上表現為灑脫凝重、輕靈穩定、舒展大方、圓潤柔和、均勻緩慢而綿綿不斷,而內在又兼以“心境神聚”、“用意而不用力”的意識活動和呼吸運動。所以太極拳可以說是一種“意動形隨”、“內外合一”、“動靜平衡”的體育運動。
太極拳的起源,據考于明末清初逐漸形成,太極拳結合了中國古代的導引、吐納之術和古代的中醫經絡學說、陰陽學說。太極拳講究用意念引導動作、氣沉丹田、重在內壯,把拳術中的手、眼、身、步的協調配合與導引、吐納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太極拳成為一種內外統一的拳術運動。太極拳的演練“符合天地之陰陽變化,日月之明暗交替”的對立統一法則的,一般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陰陽兩個對立統一而構成。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陰陽對立面的運動變化的結果。對于人體,陰陽也是變化的根源,保持人體陰陽的平衡,才有利于健康,否則就會危及健康,太極拳突出的特點正是這種陰陽學說。太極拳在編排中有開有合,有虛有實,有慢有快,有剛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動作變化上則有左有右,有上有下,有里有外,有進有退,進中有退,退中有進,太極拳這種變化規律,揭示著人體生命的基本規律和保健的根本法則。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拳術運動,更是中國古代導引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升華而成的一種練養功法,是中國古代導引與養生術的精華匯集,是融武術與養生術為一體的一種內功功法。
“形”是指人的形體姿勢,“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的內在表現。《丹書》云:“神者身之本,形者神之宅”,練“形”就是指鍛煉肢體,使之堅剛,內氣運行更加通順,肌體的營養更加充足,使身體各部分動作高度協調,順者則生理自然。練“神”則是逐漸培養人體的內氣。因而太極拳的練“形”只是太極拳的初級階段,而太極拳的練“神”才是太極拳的上乘功夫。故而,太極拳把練“神”放于第一位,太極拳名師楊澄甫在《太極拳說十要》中指出: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軀使”。太極拳在長期的發展中,對練“神”和“形”都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要求:練“形”則要求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腰斂臀、圓襠松胯、沉肩墜肘、尾閭中正、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練“神”則要求內宜鼓蕩、外示安逸。
“意”是指人的意念“,力”是指人體肌肉骨骼中產生的功能。太極拳尤其強調意的領導作用,注重發揮人腦的指揮功能,一招一式都有其明確的目的,在實踐中太極拳強調的是用意念去控制動作,注重意念所到之處而不是動作完成的情況。楊澄甫在《太極十要》中所說“用意不用力”也正是強調了這一道理。在一般情況下,人的行動受意識的支配,這是生理學的基本常識之一,誰都會用意識來指導動作,但是太極拳則在于強調這種意識,引導這種意識,久而久之使之成為本能化的習慣性的意識行為,不斷使意識得到深化。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它不僅是一種古老的健身與技擊并重的拳術,還包含了深刻的中國古典哲學在里面。將太極拳設為體育課必修內容,在大學生中普及太極拳,有利于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承,喚醒學生的民族意識,增強凝聚力。通過對太極拳的學習,使學生們對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民族傳統體育養生觀以及太極拳的種類、拳理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學生在進行太極拳運動時,各部位肌肉和關節的活動使各毛細血管開放、靜脈、淋巴的回流加速,因而減弱了心臟的負擔,促進了血液循環,有助于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其次,打太極時,要求精神貫注,“意守丹田”,不存有雜念,即要“心靜用意”,可以鍛煉神經系統,逐步提高學生的感官功能;太極拳的運動路線多呈弧形,由于肌肉和骨骼不斷地做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位于關節周圍的肌肉、關節囊和韌帶受到良好的鍛煉,增強了學生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此外,太極拳運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呼吸機能、擴大肺呼吸量、促進消化功能和體內物質代謝,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
太極拳崇尚自然,追求和諧。學生練習時在輕松活潑的環境中,歡快愉悅的心境下,得到自我身心的滿足,它重人際交往與寬松的氣氛營造、重個性的獨立與解放、重過程的主動與積極參與,太極拳自產生之日起就有娛樂觀賞的作用,由于它松靜自然、意氣相隨、延綿舒緩,具有真實的美感,使人們獲得身心和情感上的滿足,達到娛樂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大學體育課程中,開展的是24式化太極拳,其易學、易練,具有很強的健身、娛樂價值,運動量可大可小,完全由自己控制,運動者不分性別,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高職院校的學生掌握太極拳運動,可以方便多數學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堅持體育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思想。
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供體育教學的場地、器材不足,已經成為制約體育教學改革的軟肋。而太極拳運動,它不受場地器材限制,不必考慮到人的多少,即便一塊籃球場地,基本上也可以滿足一個普通教學班進行上課,況且學生在課后進行練習對場地也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是一片空地就可以進行鍛煉。這樣一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多數高職院校場地器材設施不足的困難。
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強身健體、防身自衛,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種美的享受。太極拳進入高職院校的體育課堂,從課程設置方面來看,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從學習效果上來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傳統養生觀,而且通過學習太極拳,可以起到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的作用。另外,作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代表之一,太極拳運動由于不受場地、器材設施的限制,提供給學生學習的空間較大,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因此,太極拳進入高職院校體育課堂合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勢在必行。
[1]趙連保.從結構功能角度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J].中國體育科技,2006(3):61-62.
[2]李 雷.新時期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定位[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48-50.
[3]沈 壽.太極拳文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On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Taijiqua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Bao
(ShanxiArchitecturalTechnicalCollege,Taiyuan Shanxi030006)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Taijiquan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e study finds that:from the curriculum point of view,Taijiquan can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from the learning point of view,it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patriotism,develop students view on Chinese traditional fitness sports,and by teaching them to practice Taijiquan,we can improve their health and entertain their body and mind.In addition,because practicing Taijiquan without the limitation of space,equipment,facilities,it can stimulate students'enthusiasm and interest,help studentsto form lifelong sport thoughts.
vocational colleges Taijiquan analysis
G85
A
1004—5643(2010)10—0061—02
楊 寶(1979~),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