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柱 沈虎城
(1.大同市體育運動學校,山西 大同 037009;2.河南省登封市體育局,河南 登封 452470)
山西省第九屆武術學校散打比賽技術運用情況的研究
海金柱 沈虎城
(1.大同市體育運動學校,山西 大同 037009;2.河南省登封市體育局,河南 登封 452470)
為更好地提高山西省武術學校(館)散打教學水平和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山西省第九屆武術學校散打比賽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山西省武術學校散打的整體水平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線上,運動員的拳法、腿法、摔法等使用率和成功率都很低,直接單招攻擊成為比賽的常用動作,防守反擊、二次及以上組合動作攻防等難度動作在比賽中很少運用。
山西省 武術學校 散打技術 研究
以參加山西省第九屆武術學校散打比賽20支代表隊,成年組七個級別前4名,共20場比賽36局的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收集大量散打技術方面文獻資料和專業期刊上有關散打技術運用、統計等方面的論文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將比賽的錄像制作DVD光盤,在電視上進行正常、快放、慢放、定位觀察等進行技術分析與研究。
將原始數據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14.0進行分析與處理。
散打進攻動作由踢、打、摔3種技術組成,具有“遠踢、近打、貼身摔”的特點,3種技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比賽過程就是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發揮與反發揮的過程,運動員在比賽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制約對手是實施技、戰術得以實施的保證。由表1可以看出,在20場36局的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拳法技術運用次數上僅次于腿法,使用率達到42%,雖然成功率比較低只有18%,但是拳法在比賽中確實是有效遏制對手進攻的有力武器。腿法技術運用次數和成功次數都是最多,雖然成功率占31%排在第二,而每局的使用次數達到11.8次,成功率達到44%,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得分的主要手段。雖然摔法使用率僅占14%,但成功率達到52%,成為最高得分的動作,也是勝負的關鍵所在。
表1 運動員技術使用總體情況及效果一覽表
從表2可看出,在本次比賽中各級別沖拳的運用最多達到242次,其次是貫拳達到132次,而鞭拳最少,只有在56KG和70KG中運用3和1次,其它級別沒有運用。貫拳的成功率最高,達到拳法的28%,其次是沖拳達到14%,由此可以看出散打比賽中常用的動作是沖拳和貫拳,也是各個武校散打訓練的重點,抄拳和鞭拳的難度要求比較高,使用次數少、殺傷力小、得分率和成功率低成為教練在教學中被忽視的一個原因。從整體上看拳法使用406次,在整個比賽中使用率的第二位,但是得分率卻排在最后,只有18%。
在各級別中,60KG的運動員的拳法使用次數最多達到103次,70KG的運動員使用僅次于60KG運動員的次數到達102次,而成功率最高達到22%,這是在本次比賽中最能體現拳法技術特征的一個級別,雖然無差別級的成功率最高,達到25%,但是也是運用次數最少的級別。可能與體重和身體條件原因的有關。從全部級別看,中級別運動員是武校技術最好的選手,由于是成年男子組比賽,運動員的身體和年齡都接近成年人的標準,技術、力量、速度等各方面都能得以體現,而小、大級別目前還存在嚴重的技術上的問題。大級別的運動員拳法相對運用次數高于小級別,其主要原因是中大級別運動員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連貫性不如小級別,所以在運動員的技術運用上才會產生不同的技術水平,大級別的拳法運用相對較多,在平時的訓練中更要增加練習次數和得分效果。
運動員的腿法技術不僅是十分重要的進攻得分武器,更是比賽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在本次比賽中腿法的運用最多,達到424次,占到全部動作的44%,每局平均運用11.8次的高頻率和31%的成功率成為運動員取勝的關鍵。在腿法的運用中,鞭腿使用次數和成功率雙雙最高,301次成功,成功率達到36%,而平均每局8.4次的高頻率使用遠遠高于其它動作。其次是側踹腿成功率也達到了22%。而劈腿和轉擺性腿法全場僅運用5次,是腿法運用最少的腿法。難度腿法運用次數低體現了技術水平的落后,尤其是腿法運用率和成功率更說明山西省散打水平還處在一個較落后的水平線上。
在各級別的腿法運用中可以看出,56KG、65KG、70KG三個級別的腿法運用率相對較高,65KG的成功率最高達到37%,無差別級的運用率和成功率都是最低,說明大級別運動員是武校的弱勢群體,在全國的賽場上75KG和80KG選手各種技術才是最完善的。武校大級別運動員與全國賽場的級別相比相差太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武校大級別人數較少,由于體重、力量等方面的差異中小級別的運動員與大級別對抗相對很少,教練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夠。所以產生大級別的技術相對粗糙。今后各武校在對大級別和小級別的訓練予以加強和完善各項技術的使用。
表2 各級別各類技術使用情況及成功率一覽表
快摔技術是中國武術散打區別于其他格斗技術的最具特色的技術,在比賽中巧妙地運用快摔技術,不僅能夠直接得分,而且能夠有效地抑制對手的拳法和腿法的進攻,消耗其斗志,打亂其進攻節奏,為比賽的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國內比賽中素有“以拳法開路,以腿法搶分,以摔法取勝”之說。摔法技術運用對于比賽勝負的決定性地位從本次比賽統計的數據中再一次得到證明。平均每局3.9次的運用,52%的成功率遠遠高于任何動作。在貼身和接招的摔法中兩者的使用次數上貼身摔要高于接腿摔,而兩者成功率達到52%和53%,并沒有顯著性的差別。充分說明山西省武術學校對摔法的訓練和運用比較重視。在運用次數上52KG和56KG等小級別上運用得最多,可能與身體的靈活性有一定的關系。而在兩種摔法的使用率上看貼身摔87次要明顯多于接腿摔法53次,兩者有顯著性差異,雖然成功率相近,由此可以看出運動員在打斗中的抱纏較多,而接腿摔的高難度技術動作運用較少,這也說明技術水平的不足。各級別的運動員的摔法訓練應加強不同摔法的練習,針對隊員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摔法技術動作,如小級別靈活多增加接腿摔,而大級別力量大多增加貼身摔等技術。
表3 2次組合動作進攻技術運用情況一覽表
隨著散打技術的快速發展,運動員在比賽中尤其是高水平比賽中,只憑單招取勝,已經相當困難,采用多招組合攻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在散打比賽中組合動作的運用千變萬化,但是統計發現,散打比賽中運用最多的是兩次的進攻組合和防守類組合。從表3、4可以看出在本次比賽中2次組合運用最多,達到157次,占組合運用的74%,占技術動作運用的16%,平均每局運用4.36次以上,成功率達到25%;3次及以上組合運用較少,僅有55次占組合總運用率的26%。平均每局運用1.52次和6%的使用率足以說明3次組合技術上的缺陷,組合動作技術的運用更能體現散打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作,而平均每局5.88次的組合運用,再一次證明組合動作的重要性。在2次組合運用中拳拳組合和腿拳組合運用最多,達到32%和26%,遠遠高于其他2次組合動作。但是拳拳組合的成功率較低,是20%;而腿拳組合的成功率要明顯高于拳拳組合,成功率達到51%。雖然腿腿組合運用最少,但是成功率最高,達到83%,是別的組合動作無法比擬的。成功率較高的依次是拳摔組合、拳腿組合和腿拳組合等。3次組合動作腿拳拳、拳拳拳和拳拳摔運用較多。組合動作的運用次數與運動員的技術水平、訓練年限、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有直接的關系,各武校在今后的訓練中應加強綜合能力等各方面的練習,來彌補組合動作技術上的缺陷,以改變現存的不足。
拳法是散打運動員有效抵制對手的有力武器,更是腿法和摔法的開路先鋒。但是目前在山西省武術學校的比賽場上整體使用情況不容樂觀,而有效率普遍較低的現象比較明顯,建議教練員對拳法的單擊、重擊和組合拳法的練習給予加強,多增加拳法實戰訓練來提高拳法的運用次數和有效率。更應該根據不同級別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安排拳法訓練的內容。
表4 3次組合動作進攻技術運用情況一覽表
當今的散打賽場已經不是單招取勝的時代,組合動作將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更是今后的訓練中武校教練員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加強2次組合的熟練程度、技巧的運用,3次及以上組合的練習次數,加大上、中、下立體的多變進攻。在本次比賽中平均每局5.88次的使用率和每分鐘每人運用近1.5次的使用數,足以說明組合動作上的技術使用空缺。2次組合雖然成為本次比賽的常用組合,但是得分率還很低,希望今后加強力度的練習,3次及以上難度組合動作很少出現,使用率偏低的現象給教練員在今后的訓練中提出了新的課題。
[1]武術散打(散手)競賽規則(試用)[S].中國武術協會,2004.
[2]毛愛華,梁亞東.中外大級別男子散打運動員技術運用的總體特征與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
[3]石華畢,蔡仲林.對散打王爭霸賽主動進攻組合技術運用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0).
[4]孫佐楓,李耀生,張文利.競技散打常用組合動作的運用情況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8).
On the Technique Application in 9th Shanxi Province Wushu School Sanda Competitions
Hai Jinzhu1Shen Hucheng2
(1.Datong Sport School,Datong Shanxi037009;2.Dengfeng Sport Bureau,Dengfeng Henan 452470)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hanxi Wushu schools Sanda teching and athlete's level,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statistics,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on the 9th Shanxi Wushu School Sanda Competitions.The findings include:the level of Sanda in Shanxi Wushu schools is low,and fist,leg and wrestling skills are lower in applying success,so single movement are often used in competitions and they have less defense skills and second or more times of group movements in competitions.
Shanxi province Wushu schools Sandatechnology study
G85
A
1004—5643(2010)10—0056—03
1.海金柱(1977~),男,教練。研究方向:武術散打教學理論與方法。
2.沈虎城(1979~),男,教練。研究方向:武術散打教學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