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男籃歷經挫折而不餒,終于捧得CBA聯賽總冠軍獎杯,球隊和球迷開心至極。職業化的籃球聯賽已經打過22個賽季,誕生第六支冠軍球隊,與長期一家獨大相比,于籃球、于市場都有益。希望新疆籃球借此良機做大做實,主教練李秋平和球員們都有這樣的想法。
但凡事業取得成功,轟轟烈烈,都應當是扎扎實實奮斗的結果。可是,中國體育的轟轟烈烈未必都有扎實基礎,哪怕成功之后回過頭來補課也好。有朋友指點迷津:“老說不要急功近利,機會可是過時不候,誰會等你扎扎實實做起來?無論賺錢還是賺吆喝,看準了就趕緊下手。”此言或許說的是市場經濟的實情,但體育也能這么玩嗎?
職業體育進入中國已經20多年,大起大落的例子不少。幾年前才誕生的俱樂部,說火就火,躥升速度之快讓一些老牌勁旅自愧弗如。幾年前還是強隊,說不行就不行了,降級就像過山車。只靠“燒錢”制造輝煌,那泡沫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數以萬計的球迷怎么辦?
轟轟烈烈容易,扎扎實實很難。要把事情做扎實,并在扎實做事的過程中將人的品性也來一番扎實的打磨,成為日后事業發展的基礎和財富,的確挺難。數量的體現或許需要轟轟烈烈,但質量的提升非扎扎實實不可。
喜歡熱鬧的人太多,靜得下心的人太少。轟轟烈烈與扎扎實實是事業發展要兼顧的兩個方面,并非一定要有取舍。體育項目在一方一地形成優勢,轟轟烈烈的萬民參與與扎扎實實的精英鍛造都不可少,這叫“可持續”。
中國的乒乓球底子厚,那是扎實磨礪而成,因而不怕受挫。
中國的馬拉松像一陣風似的迅速升溫,男女老少爭相上路,因而亟待規范。
中考體育考場上學生、家長、老師各有各的辛苦,實現《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中關于增強體質健康的要求,絕對要轟轟烈烈地推動,扎扎實實地堅持。
體育如此,生活如此,事業如此,概莫能外。這一期的《新體育》忙不迭地為讀者傳遞紛繁信息,熱心讀者更在“聊吧”中數說了持之以恒終成大業的事例,想到一塊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