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久DOTA2 :這幾年電子競技逐步走向正規,被更多人認可。從“不務正業”到2003年成為體育總局承認的競賽項目,再到如今加入亞運會,作為一個電競從業者,真的是打心底高興,希望電競越來越好。
@韓劍輝Jason:電子競技的未來必定是光明的,“登堂入室”也只是時間問題。從傳統體育的角度來看,電子競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電子競技的商業基因。所有電子競技項目都是由廠商開發的商業化產品,這是與傳統體育項目的本質區別,也涉及規則制定者與利益相關方的關系。
@依文秋莉:普通玩家對應的是體育運動中的普通人。對身體沒有實質好處的運動很多,當你否定電子競技的時候,也請否定圍棋、象棋、撲克和麻將。對于不能把體育當成職業的人來說,周末打野球的意義何在?空閑時間和父親殺一盤圍棋是不是消磨時間?熬夜看電競比賽和熬夜看英超又有什么區別?這個論點恰恰證明電子競技從任何角度看都是體育的一部分。
@ThetaD:競技是競技,競技水準不是說每天消遣玩游戲就能達到,好比每天打5個小時籃球,就能說自己達到職業水準了?在我看來,競技約等于專業。除非下決心以此謀生,否則還是別恬著臉給自己玩游戲找理由。
@ForeverTeD:從2003年開始,電競走入人們視野,中間幾年被廣電封殺,再到現在電競行業進入春天,甚至影響其他行業加入進來。一個項目要得到重視,需要時間和實力去積累。相比其他傳統冷門運動項目,電競知名度已經高很多了。現在電競行業一直在向上發展,再過幾年,大多數80后應該都知道電子競技這個項目,電競就會成為最熟悉的茶余飯后話題。
@阿明:我有一個疑惑,距離2022年還有5年,現在當紅的電競項目生命周期都挺難支撐到那個時候,那新的項目什么時候能確定?從現在的情況看,5年之后,《英雄聯盟》是個什么樣子沒人知道,《星際爭霸》或許也出到第三部了,《魔獸爭霸4》是不是趕得上?亞洲范圍內其他國家有沒有別的比較火的項目?不知道,沒人知道。
@永瀨桑:上一屆亞洲室內運動會是國家體育總局牽頭讓當時正處巔峰的WE全員去的。即便在體壇,國家隊也不能直接把一家俱樂部的所有人都拉過來,而且還要考慮外援的因素。到時候團隊項目的人員確定、集訓時間、賽事沖突、俱樂部利益等都會成為問題。當然了,這些問題在國內的足球、籃球領域也都有,可電競行業遇到這樣的事情,尤其是亞運會這個級別的比賽,或許談判的難度會大很多。
@聲藍:電子競技能進入亞運會,是金錢和人性中貪欲的驅使,僅此而已。我堅決反對,即便無效,也要堅持表達!所謂電競,不過就是商人推銷電玩的遮羞布罷了。
@媒體人劉犇:電競能為身體健康帶來多大好處?電競進入體育領域,是否是商業化侵蝕體育的又一案例?
@我是一個逗比:不是玩游戲沒前途,是大部分玩游戲的沒前途,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脫穎而出。這和任何崗位都一樣,只是電子游戲讓人帶著有色眼鏡罷了。
@Smile_夜幕:請評價一下棋類項目和射擊類項目對身體健康的作用。說到底就是觀念問題。電競也有競技精神,看到自己不認同的東西即將崛起,就說是商業驅使,最好別扣帽子。另外,即使是常規體育項目,弄得一身傷病的也不在少數吧?
@kira溟寒:除了《DOTA》,感覺其他游戲項目都是給韓國刷獎牌數。
@Manipleman2:“又打游戲?有這個時間不去學習就整天打游戲!”“媽媽,我在為亞運會做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