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艷
甲骨文的“春”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它由“ (林)”“ (日)”和“ (屯)”組成。“屯”就像一顆正在成長的小種子,上面冒芽,下面生根了。萬物凋零的冬天過去了,陽光照進森林,大地回春,地里的小種子蘇醒了,蓬勃地生長起來,遍野新綠,春意盎然。
金文將字形簡化成“草字頭”“屯”“日”,更加形象直觀。在暖陽中,小種子正在生根發芽,春風暖陽催生出遍地綠草,一片勃勃生機。
篆書、隸書承續金文字形,“草、屯”字形有所變化。楷書中“草”形、“屯”形已經消失了。
“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也是萬物萌發的季節。“春”的字形也為我們呈現了“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美麗景觀。
書寫攻略
“春”就像一幅畫。春回大地,花園中的小草一簇簇、一叢叢,層層疊疊。“春”字上半部分三橫就像小草短而緊密,間隔均勻距離小。“撇捺”如飛燕展翅,舒展瀟灑。舒展的撇捺為“日”留出空間。“日”字居中有分量,站得穩、立得正。
王羲之、顏真卿、褚遂良等書法家書寫的“春”字,都是上部緊湊,撇捺舒展,“日” 字穩。
上部緊湊,
撇捺舒展,
下部立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