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傳謙
青年員工是企業員工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一個重要群體。青年員工在企業文化建設問題上的認同感、積極度、參與度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失敗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企業文化又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價值體系,其核心是要追求成功、卓越,追求成長、發展,包含著趨善、公平、合理的價值準則,推崇人類普遍的奮發向上、努力拼搏、熱愛挑戰等共同理念與行為準則。企業中主體力量是青年,那么如何引導青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才是團組織在企業中的主要工作。
一、共青團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導者
青年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群體,青年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青年組成的共青團,是企業中思想最活躍、最少保守觀念、最多創新精神的群體,他們在企業的科研、生產、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推動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團組織的工作重點必須緊緊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著力提高廣大團員青年的素質,并把他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巨大物質力量。特別是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產權關系和治理結構的變化,對企業團組織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政治工作的領先屬性,要求共青團工作走在前;思想意識的多變性,要求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貫穿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始終并不斷創新改進,要求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滲透于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更好地促進企業的改革發展和企業文化的傳承。因此,共青團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二、共青團是企業文化創新工作載體的承載者
順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做符合青年成長成才的實際,在青年職工中開展創新創效活動是團工作服務企業目標實現的結合點和切入點。我們時刻都要緊扣企業生產主題,堅持“貴在創新,重在創效”的原則,從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幾個方面,將活動深入到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和各個青工崗位。那么,如何通過多種形式的工作載體來加強共青團活動的品牌建設,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建設青年品德文化。引導青年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負責任、有良知、講誠信的青年群體,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建設青年團隊文化。大力培育青年員工的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做到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充分發揮集體的潛能,為增強企業競爭實力而共同努力。
建設青年學習文化。努力形成崇尚知識、崇尚人才的良好氛圍,在青年員工中大力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青年員工掌握過硬本領,適應企業改革發展的要求,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
建設青年創新文化。激勵廣大青年員工強化自主創新意識、挖掘創新潛力、提高創新本領,引導青年員工投身創新實踐。
建設青年奉獻文化。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提高青年員工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能力,教育青年員工熱心公益,弘揚“我奉獻、我快樂”的志愿者精神。
三、共青團是踐行企業文化的先行者
運用互聯網等新媒體進行宣傳。共青團“醒得很早”。這些年來,團的新媒體建設有了很大進展,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與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對青年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帶來深刻影響的形勢相比,團組織應用新媒體的步伐還沒有跟上。新媒體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了解青年輿論、引導青年思想的重要方式,也是組織、聯系、服務青年以及了解青年訴求、維護青年權益的重要方式。
宣傳企業文化要結合實際。宣傳企業文化要結合自身崗位,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企業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加強企業文化知識的學習,在實踐中磨練意志,愛崗敬業,在自勵中培養自己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品格。
四、共青團是貫徹和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深化者
在企業文化的塑造中,發揮共青團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實現企業價值與青工價值的統一,在企業中形成青工共同認同的企業經營理念和目標,并為之產生青工合力的企業文化氛圍,發揮青工的生力軍作用。
滿足青工的自尊心。企業青工的物質需要在減少,而精神需要則在增加。企業共青團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企業的軟環境,設法滿足青工們的精神需要,引導和協助青工設法獲得共識和自尊。以人為本,把人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受到應有尊重,這樣才能夠激勵青工積極投身于工作;
滿足青工的創造性。企業共青團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用爭先創優等適當方式促使青工從事創造性思考、學習和參與創造性的工作,激發青工的主動精神,使青工主動、自覺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尤其是青年技術人員,他們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所需要的智力或認知力多于所需要的體力,只有滿足青年成長成才的需求,才能做到“事業留人”;
滿足青工的歸屬感。對從事日益復雜工作的青工,現代企業不再是僅靠收入來吸引人,而是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能使個人得到滿足感和歸屬感的工作環境來爭取,正所謂“感情留人”。企業共青團可以在進行正確婚戀觀的宣傳教育的同時,做到“關心人”,從交友溝通、戀愛介紹、婚房介紹、貸款購房等等的服務,使每一個青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視企業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