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 要: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由孔子的話可以看出,教學是一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過程,要想真正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能夠遵循不輕易告訴學生答案、不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研究的空間這些基本的教學原則。而這些基本的教學原則的遵守就需要教師的教學工作要適度,要恰到好處。基于此,從適度教學的視角,就小學數學教學理論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小學數學的價值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做到適度的教學理論兩個基礎的部分。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理論;適度教學;價值所在
一、小學數學的價值所在
可以說,一直以來,數學都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育部門也逐漸加強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而小學數學也有著自己的價值和魅力,一是能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二是能夠啟發學生的心智;三是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大腦;四是數學知識的掌握是學生立足社會的根本技能;五是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從適度教學的理論研究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顯得尤為迫切和
必要。
二、基于適度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理論
由上述對小學數學價值的分析可知,小學數學是一門十分有價值和意義的學科,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明確自身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能夠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為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貢獻力量。而適度教學是新課改理念下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將其落實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而從基于適度教學的視角來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需要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遵循以下幾個基本的教學理論。
1.拒絕全盤灌輸的教學理論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習慣了這種“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理論,更多的教師認為面對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只有全盤灌輸、仔細講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過度教學的現狀,即將更多的知識和內容灌輸給學生,不管學生懂不懂,只要教師做到了全面、細致的講解就好。而這種過度教學就猶如揠苗助長,從表面上來看,學生學習了更多的知識,但是實質上,學生并沒有充分地掌握,不利于其數學能力的提高和數學思維的培養。
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好教學的度,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做到點到為止而不是全部灌輸,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去探索和分析。例如,在講解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的相關知識時,面對千變萬化的題目,教師不可能一一講解,需要做的就是學生在大量的練習中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形成自己的學習理論和解題理論,來解答更多的題目。
2.有效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理論
就目前情況來看,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過程中,與適度教學相違背的一個教學現象就是教師對學生給予的幫助不是學生所需要的,教師努力了、付出了,卻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遵循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理論,為學生量身訂制教學計劃。也就是說,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落實分層教學方法。即對于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就將一些基礎內容作為重點來講授,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就多多進行學習技巧的訓練,對于那些天資聰明的學生來說就多多進行拓展知識的訓練,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幫助和指導,在使得更多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礎上,使得整個班級的教學成績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求法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將五邊形、六邊形等規則圖形的面積的求法來教授基礎一般的學生,而對于那些天資聰明的學生就可以讓其進行自己探究和分析,看看能不能用分割、填補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來求解一些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
3.把握好“教”和“學”兩者之間關系的教學理論
“教”和“學”兩者之間關系的把握是基于適度教學的視角,教師需要遵守一個基本教學理論。也就是說,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教有所思,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更多自我探究的機會,也能夠做到“掌握全局”,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并積極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在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要求的基礎上能夠不斷優化既有的教學方案,以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
總之,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啟蒙性、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授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方法,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形成自己的學習體系。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做到恰到好處,掌握好教學的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學生學到更多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收獲更多的東西,實現全面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楊興余.現代教學理論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J].文理導航,2016(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