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旻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化,在現代化的社會中,為高校培養出優秀的經濟學人才非常重要。地方財經類高校教育應當堅持與社會的需求作為引導,根據優等教育的秩序,將培養人才的創新型作為培養經濟學人才模式改革的核心。根據創新教育培養經濟學人才的五種因素:先進教學理念。明確培養人才的標準,培養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系統型人才的過程,完善教育評價機制。
關鍵詞:創新教育;高校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
我們都認為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熊彼得》研究的“創新”。《熊彼得》認為創新是有關生產主要因素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英國學者將創新的理念擴展至創新、發明、擴散三種理念,將創新劃分為逐漸式創新、驟變式創新、新技術創新、新技術經濟式創新。而新興創新理論認為,創新屬于在新生產主要因素的創新,更主要的利用無形要素實現新組合要素。根據這方面的結論,創新的基礎將是專業知識與人力資源,尤其要加強重視累積知識與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在這樣理論的背景下,必須特別重視創新教育。以此來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這也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點任務,也作為高效的源泉與發展力的關鍵。
一、根據創新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標準
在不同類型的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經濟學專業需要面對研究大學與高職院校兩大壓力:怎樣才能根據自身具備的資源條件來順應社會的需求,主動按照高等院校教育的規則,這是確定創新教育的培養人才標準的重點。
在分層高等院校教育的體系當中,地方財經類大學主要是以本科教育為主,既不同于統一性的重點大學,根據精英教育模式加強培養學科型人才,又不同于職業技術學院,僅重視職業技能,培養出實務操作型人才;而是應該將精英教育與大眾型教育兩種教育的優勢與特點進行統一,走適合自身實際且學科獨具風格的發展路線,這樣不僅使學生奠定寬厚的基礎、提高素養,利用交叉復合、知識遷移、能力轉換,加強實踐驗證教學、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需求,積極的培養出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與競爭力的人才。
二、根據創新教育培養人才的方案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標準,將培養人才的方案進行全面的優化,將教學內容與課程合理的改革,為科學文化素質與創新知識夯實基礎,這也是構建科學知識型人才與素質結構的內在需求。為此相關大學實踐了2+2的培養方式,構建出平臺+模塊的教育體系。就是說根據前幾年學科大類全面的打通培養,建立出通識教育的課程、公共教育基礎課程、實踐教育課程等四位于一體經濟學類家培育的基礎平臺,奠定學科的基礎;在后兩年中分別構建的專業課程模塊,學生按照個人的志愿與興趣邁入多樣化專業學習模塊當中,通常都是由專業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模塊來完成有效的培養過程。
三、根據創新教育培養人才的過程
貫徹學習與思想結合,知識與行動統一的教育觀念,根據以往以知識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轉變成以能力為核心作為培養人才的新型模式,更深層次的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將傳統中教學過程的固定形式轉變為選擇性互動的教學過程,將傳統教授知識的過程轉變成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過程,將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先進技術合理的引入,在此過程中,培養人才的質量就能有效的提高。
引進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等現代化的學習方式,將傳統滯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徹底改變,這樣就能合理的調動出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積極主動性。
采取信息技術與現代化教育技術,全面革新傳統經濟學科的專業,還要加強改革傳統教育中的管理方法,改善教育理念,促進經濟學信息資源的相互共享與經濟學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改革與創新。
充分的采取本科生導師與助教的有效制度,促進教師合理的對學生因材施教,強化教師專業指導與學術引導。例如,引入助教之后,師生可以通過對任意的問題根據探討、角色扮演、座談會等各種形式加以討論,出現一種邊干邊學有效的學習途徑,促進學生參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根據創新教育的教育評價機制
在改變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老化教育評價體系的過程中,積極的鼓勵教師將創新教育、創新精神合理的融入課堂的流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
如果將創新學分制度合理的引入,提倡學生主動的參加學科競賽、科技與科學研究活動,利用創新課外科技活動來獲得學分,促進培養出創新性的人才。但凡在校學生在學習階段所完成的科研項目、獲取省級或者以上學科類型競賽的獎勵,經過學校教務處與科技研究處的判斷,促使學生適應學分的條件,可以評定學生成績與科研登記和創新獎勵的學分,明確的記錄學生的學籍卡。再例如,可以通過對考試制度的全面改革,重視考試制度對引導學生所發揮良好的作用,可以采用考試指揮棒加以培養學生自覺的創新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利用改善教師的科研體制、獎罰體制,產生以科研促進教育、教學科研的綜合體制。對教師的科研獎勵重點偏重三高一費,就是重點獎勵水平高的論文、級別高的課題、層次較高的學術會、橫向課題經費。幫助教師積極強化國內外之間學術的相互交流,自主開展全國性的學術會議。經實踐研究證明,依附專業學科團隊強大的科研力量,將學科最新型的研究成果融入課堂的實際內容當中,這樣就能在很大幅度上提高學生學術的水平與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