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珊
英國詩人雪萊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確,寒冬帶來的不僅僅是荒涼蕭殺,還有一點一滴春意在無形中孕育。回過頭看,這句話于當今造船業何其讓人浮想聯翩!自從2008年歐洲金融危機爆發后,造船業伴隨世界經濟動蕩步入了漫長的煎熬期直至大衰退階段。寒風掠過,哀鴻正遍野,這些年船企倒閉、巨虧、罷工等比比皆是,低落失望情緒彌漫行業。但是,低迷背后也催生了積極動力:讓應該逝去者逝去,讓產業少了浮躁多了冷靜,讓市場趨向健康良性。這正如凜風暴雪蕩滌后還大地一片潔凈。目前,全球造船業正發生著微妙變化,更安全、更智能和更綠色越來越受關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型已成為市場寵兒,如近年豪華郵輪等訂單激增就可略窺一斑。顯然,這對船企既是挑戰,更是機會。縱觀國內,造船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攻關期,在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去產能、去庫存、補短板”帶來的巨大陣痛必然有鳳凰涅槃的煥然一新。由此可見,中國造船雖然面對著暫時的冬天,但蘊藏的是理性希望。
2017年是“十三五”的關鍵年,也是中國邁向“造船強國”的發力年。今年必將有一系列大動作面世,而剛剛頒布實施的《中國造船質量標準》無疑是重拳規范行業的一個信號。冬天終究要退去,春天終究要前來。雖然無法預知世界經濟的復蘇,但通過行業調節和企業作為完全有可能加速造船業復興。因此,站行業發展節點上,中國船企應當認清形勢,與其坐等市場回暖,不如對接趨勢抓住機遇,使自己在未知的寒冬里變得強大更為現實和重要。這才是真正具備自我把握春天到來的魄力和能力!
《廣東造船》來自于造船業,依存于造船業,服務于造船業,與之共命運同呼吸,經歷了世界船市的變幻起迭,見證了中國現代造船業的徘徊、崛起、瘋狂和拔亂。35年來,本刊不管船市低迷旺盛,始終堅守初心,努力為科技人員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宣傳船舶政策,探討行業熱點,傳遞最新海事理念,用微薄的力量影響并推動國內造船業發展。在成就厚重底蘊的同時,《廣東造船》不斷提升影響力和知名度,成為了華南地區乃至國內的知名船舶期刊,深受業內好評。
今天,《廣東造船》將立足新起點,借助船舶舞臺,依托新的承辦單位,更加貼近時代,更加貼近行業,更加貼近船企,開拓創新譜特色,腳踏實地向核心科技期刊新高度進發。我們堅信,造船業的春天一定不會太遠,只要敢于乘風破浪前進,船企就一定會迎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廣東造船》必定會到達光輝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