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智
摘要:當前,我國職工隊伍整體素質與中央提出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我國職工受教育總體水平低,職業技能水平不高,高素質技術工人匱乏,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因素。多年國企工作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要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必須長期堅持開展職工素質提升活動,作為基層工會組織只有找準活動的切入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職工的認識、動員職工普遍參與、運用正確的手段和方法并堅持長期開展,才能使活動有效開展取得實效。
關鍵詞:職工素質;認識;途徑
一、開展“職工素質提升”活動,職工認識是基礎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一切行動源于正確的認識。“職工素質提升”活動是否順利開展、取得實效,就要大力宣傳,提高職工對活動的認識,讓職工自覺投入到活動中來。在宣傳“職工素質提升”活動時要講究方式方法,避免簡單說教。一是站在維護職工利益的角度,大力宣傳“職工素質提升”活動的重要意義,讓職工真正明白,學習是為自己的前途而學,是為提高競爭力而學。二是站在提高職工主人翁意識的角度,宣傳港口面臨的形勢、年度任務和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目標,讓職工明確實現港口今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目標任務對技術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增強職工學習技術,提高技能水平的自覺性和緊迫性。三是站在啟發職工崇尚技術的角度,組織職工學習先進人物的事跡。使職工逐步樹立起“以勤奮贏得崗位、以貢獻贏得待遇、以技術提高競爭力”的觀念。在宣傳“職工素質提升”活動時,我們對職工著重講到開展“職工素質提升”活動不僅推動企業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而且是從源頭上幫助職工提高生存能力。使職工認識到,企業組織開展“職工素質提升”活動是職工最好的福利,高超的技術是職工含金量最高無形資產。
二、開展“職工素質提升”活動,群眾參與是保證
群眾是構建企業和諧發展的根本動力和主導力量,是企業一切活動的主體。因此開展職工素質提升活動,要廣泛動員職工群眾積極參與擴大“職工素質提升”活動的覆蓋面,使企業的職工都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面前,沒有置身事外的“特殊職工”。一是按照工作崗位集中組織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根據實際情況,比如開展機修工學維修技術,掌握機械性能;機械司機學操作技能,提高裝卸效率;機關一般管理人員學習業務知識,熟知政策法規;領導人員學習管理知識,提高管理水平等活動。通過集中組織,使學習遍布企業的各個角落,使學習蔚然成風。二是鼓勵職工自愿結合成立學習組織,開展小型、分散、多樣的學技術活動,在活動中既可以班組或科室為單位組織職工學習,也可以三、五名職工結成一個學習小組。學習小組根據崗位需求自訂計劃,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督促。讓職工真正達到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的狀態。我公司供水除塵部除塵班,幾名青工自己成立了學習小組,裝配了工作模擬盤,對工作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供水除塵部電工班在老班長楊子征的帶領下,自行組裝配電盤,利用工余時間開展技術活動,通過長期學習,職工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近年集團公司及我公司技術比武中他們選出的選手成績都名列前茅。“職工素質提升”活動只有職工的普遍參與,才能夠增強職工的整體實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開展“職工素質提升”活動,區別對待是手段
無論是什么樣的企業,職工的文化程度、年齡結構、工作崗位、技術水平都有其特殊性和差異性。開展“職工素質提升”活動,組織職工學習,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對癥下藥,避免搞一刀切。一是要根據職工的文化程度確立不同的學習方向。對文化程度較高的職工要加強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對文化程度較低的職工要進行崗位技術培訓的同時加強文化知識的補習。二是按照年齡結構確立不同的學習標準。對年齡偏大的職工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年青職工要在實際動手能力提高上下功夫。三是按照職工的崗位確立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根據職工的崗位需求確立學習內容,以提高職工本崗位的技能水平為目標,組織職工開展學習活動。四是按照同一工種技術水平的高低確立學習計劃,對本崗位技能較高,學習能力較強的職工進行跨崗位學習。在“職工素質提升”活動活動中,我公司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前提下,根據目前普遍存在的青年職工理論水平較高,但實際操作水平不強;年齡大的職工工作經驗豐富但理論知識較差的現象,在服務部維修車間建立了實際操作培訓基地,利用現有的機械維修設備,組織技術骨干對年青職工進行動手能力的強化訓練,培訓班每月一期,每期10名青工參加培訓,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對所有青工的培訓,從反饋的信息看,參加培訓的職工的動手能力較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培訓中,我們還邀請了教育中心的教師對年齡偏大的職工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在給職工購買技術書籍時,打破了以往哪種工會“包辦一切”的思想,讓職工根據崗位要求和學習需要自我選擇書籍的種類,以這種方式,為職工購買的3000余冊圖書及科技雜志1000余冊,總價值超過40000多元,這種職工“點菜單”的方式,受到了職工普遍歡迎。針對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開展活動,才能使活動順利開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