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離不開醫藥也離不開農藥(二)
六、看一看,政府在不斷行動
農藥是一種有毒的物質。毒性是農藥本身所固有的,危害是農藥使用時帶來的各方面風險。國家從保障安全的角度出發,陸續禁用了33種毒性高、風險大的農藥。目前,劇毒、高毒農藥比例已經降至3%以下,絕大多數的農藥是低毒的。甚至有的發達國家仍在用的品種,如甲胺磷、百草枯等,我國已經禁止或停止生產使用了。
在風險管控方面,國家已經陸續開展了多種農藥的評價評估程序,對人畜和環境安全危害大的品種采取了撤銷登記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今年修訂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6)將會頒布施行,這個標準是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極其重要的法定技術依據。到2020年,國家將完成10000項農藥殘留標準的制定。這些措施都盡可能地保證了農藥使用的安全。
蕾切爾·卡遜女士的《寂靜的春天》為我們描述了美國的一個小鎮:那里沒有鳥類,田野、林間一片寂靜,蘋果樹結不出果實,母雞的蛋也孵不出小雞,河水被農藥污染,空氣中飄蕩著DDT的氣味……“這一切都緣因農藥的使用”,《寂靜的春天》也因此成了一些人士不能正確評價農藥的有力“證據”。不過請大家注意,遍布書中的DDT、狄氏劑、艾氏劑、毒殺芬等農藥現在早被眾多國家禁止生產使用,2,4-D丁酯在我國即將禁止使用了。《寂靜的春天》是人們對農藥理性思考的開始,但不會終結農藥的使用。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對此書的評價公正客觀:“殺蟲劑生產和農業是一邊,公眾健康是一邊,我們必須在兩種文化之間搭建橋梁。”

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農業部牽頭起草了《農藥管理條例》(修訂稿,簡稱新《條例》),近期將會發布施行。新《條例》的內容有重大變化。農藥管理體制發生新變革。由一個部門負責生產、登記、經營、使用的全過程監管工作。監管手段更強,農業部門可以使用查封、扣押強制措施,監管部門權責更加明確。農藥生產企業、經營者應當對生產經營的農藥產品安全性、有效性負主體責任。減少對農藥生產企業的微觀控制,鼓勵企業研發低毒高效農藥。重點加強市場秩序的監管。健全農藥生產管理制度,執行原材料采購查驗制度。強化農藥使用者的義務,農藥使用者應當按照農藥的標簽或者說明書使用農藥,不得使用禁用農藥,建立使用記錄。建立農藥召回、假劣農藥和廢棄物處置制度。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和問責力度。罰款基數以貨值金額計算;吊銷登記證后,5年不受理其農藥登記申請;對違法人員實行行業禁入制度等。
新《條例》聚焦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嚴肅的問責,開啟了農藥管理的新歷程,農藥管理春天的即將到來。
(遲歸兵 張耀中 孫先躍)

掃描二維碼可在線收看山東省農藥檢定所綜合科副科長、農藝師遲歸兵主講的本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