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綠
據新華社5月4日報道,按照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相關文件,中央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專門對社會智庫發展進行規范,這是社會智庫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個積極信號。
盡管中國有著西方無法比擬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但如果決策不科學,甚至錯誤,帶來的后果非常嚴重。世界銀行曾在一份早期研究中做出相關估計,認為中國在“七五”到“九五”計劃期間,因投資決策失誤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4000億至5000億元。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吳邦國曾坦言,我們國家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戰略決策的失誤。
“兼聽則明”,科學的決策需要決策者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從不同角度考慮決策對現實社會的影響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一方面,獨立社會智庫身處體制之外,經費獨立,人事獨立,研究也較為獨立,所提出的政策建議往往可以超越部門利益、行業利益或地方利益。社會智庫與體制內智庫的并行發展,有助于提高決策水準。
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涉及民眾切身利益,而社會智庫最大優勢在于“接地氣”,更能反映來自民間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公共需求,也能影響公眾輿論,有助于政府決策更加公平與民主。
從智庫自身發展來看,獨立社會智庫深具市場基因,運營機制靈活,更富創新與競爭意識。就像改革開放初期,發展民營經濟搞活了中國的市場經濟一樣,社會智庫恰似思想市場的一群鯰魚,是搞活思想市場的關鍵力量。
與之相對應,作為中國智庫體系中日漸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智庫應力爭成為公共政策有效供給的途徑。為達到這一要求,社會智庫不但需要將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總結升華為理論,為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理論自信的依據,更需要對占全球1/5人口的中國實現現代化所面臨的獨特國家治理問題進行系統性與前瞻性的研究,為黨和國家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決策提供智力支持,為若干重大問題找到答案。
同時,社會智庫應著力提高公共外交素養,在外交領域更主動承擔。相較于政府之間的“一軌”交流,國與國之間有時更需“1.5軌”“二軌” 交流,因為這些交流方式更為靈活與自由,可以成為日后政策的“先導”。尤其是當兩國關系出現波折、政府間溝通不暢時,智庫——尤其是社會智庫的“獨立第三方”身份是擔當“民間外交使者”的合適人選。為此,社會智庫可通過搭建國際交流平臺,開辟高層對話的第二軌道,“做政府不便做或者難以做的事情”。這一點對于面臨復雜國際及周邊安全局勢的中國尤為重要。
中國智庫的大繁榮,離不開社會智庫的支撐,隨著頂層設計的不斷出臺、各項制度的完善、民眾思維的開放,相信社會智庫將在“資政啟民”的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作者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秘書長)
環球時報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