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榮 王民登 韋一民 羅章偉 歐麗娜

[摘要]目的 探討桂西地區壯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合并腦梗死(cI)與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C)、內臟脂肪面積的關系及三者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確診T2DM的患者180例[分為T2DM組60例和T2DM合并CI組(T2DM+CI組)120例]及健康體檢者60例(健康對照組),均為壯族,檢測三組患者血清Hcy、CysC水平、內臟脂肪面積,進行組間比較分析。結果健康對照組,T2DM組,T2DM+CI組之間的Hcy、CysC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進一步兩兩比較,兩個指標值均逐漸升高(P<0.01),T2DM+CI組Hey、CysC最高。T2DM+CI組血清Hcy與CysC呈顯著正相關(P<0.05),血清Hcy、Cvsc與內臟脂肪面積呈正相關(P<0.05)。結論 T2DM合并CI患者Hcy、CysC水平升高,它們與內臟脂肪面積具有相關性,三者聯合檢測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后。
[關鍵詞]2型糖尿病;腦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內臟脂肪面積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世界有4.15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35年糖尿病患病人數將達到6億,增幅55%,中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達1.139億,居世界首位。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和醫療費用支出日益增加,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等大血管并發癥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主要慢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致殘率、致死率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第三位。T2DM引起的大血管病變主要是指心、腦、外周大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AS),當前研究認為胱抑素C(CysC)表達失衡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與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參與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過程.還可能與神經細胞失調和神經元損傷有關。另外,研究證實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但研究與內臟型肥胖相關的主要指標內臟脂肪面積和T2DM并CI患者之問的關系及其與Hcy、CysC的關系鮮見報道,為此本文將做此項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在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診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腦梗死120例(T2DM+CI組),男57例,女63例,年齡(57.4±16.8)歲,無合并腦梗死60例(T2DM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59.7±12.3)歲,以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者60例為健康對照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60.7±13.1)歲,均為壯族,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排除糖尿病,血壓、血脂均正常,無糖尿病及高血壓家族史。上述三組對象在文化程度、年齡、性別構成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符合1999年WHO診斷與分型標準,腦梗死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第四次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并在治療前行頭顱CT檢查明確診斷,所有患者入組前2周均未服用葉酸、B族維生素及利尿劑等影響Hcy的藥物;近期無經常吸煙、飲酒、飲咖啡。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肝、肺、腎、腦功能衰竭及血液系統疾病或急性感染性疾病。
1.3研究方法 檢測三組對象的Hcy、Cys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內臟脂肪面積,行頭顱MRI或者CT檢查。Hcy、CysC、TG、TC測定時問統一為上午8點到9點,測定前12小時禁食。采集肘部靜脈血10 m1,其中2 ml加入EDTA抗凝管中,分離血漿后以熒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測定Hcy:2 ml予肝素抗凝后用乳膠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CysC:3 ml進行TC、TG測定;剩余3 ml處理后短期備用,以便復查可疑結果。內臟脂肪面積采用生物電阻抗法檢測。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個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單因素方差分析.3個樣本均數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Newman-Keuls法),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a=0.05,雙側檢驗。
2.結果
2.1三組患者Hcy、CysC的比較 健康對照組、T2DM組、T2DM+CI組之間的Hcy、CysC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進一步兩兩比較,兩個指標值均逐漸升高(P<0.01),T2DM+CI組Hcy、CysC最高。見表1。
2.2相關性分析 T2DM+CI組血清Hcy與CysC呈顯著正相關(r=0.649,P<0.05)。血清Hcy、CvsC與內臟脂肪面積呈正相關(r=0.302、0.382、P<0.05)。
3.討論
目前2型糖尿病(T2DM)在全球范圍內暴發流行,T2DM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CI、冠心病等大血管并發癥的基礎,國內外研究表明,Hcy升高是CI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CysC是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可通過抑制Hcy分解過程中的酶,使血漿中的Hcy濃度明顯升高,在血管損傷中起重要作用,它們共同參與了AS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過程,兩者協同作用加重血管的AS。本研究亦提示T2DM合并CI時Hcy、CysC水平升高,它們通過各自以及相互協同作用參與細胞外基質(ECM)的產生和降解,與細胞外基質重塑有關,且影響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與趨化功能,參與炎癥反應過程。細胞外基質重塑及血管重塑是AS形成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而炎癥反應是AS發生和進展的重要因素.因此.Hcy、CysC參與AS的形成與AS斑塊的消退及穩定性有關,這與竇念濤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及并發腦梗死的原因及加重因素之一,肥胖的根本是脂肪過度的聚集.而脂肪組織的儲存部位和形式與T2DM、CI、代謝綜合征等的發病息息相關,脂肪組織分皮下脂肪組織(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和內臟脂肪組織(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研究表明過多的VAT堆積更容易導致胰島素抵抗、血脂紊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腹部脂肪細胞使大量游離脂肪酸釋出直接進入門靜脈致肝臟中游離脂肪酸增高.影響肝臟代謝;肝臟游離脂肪酸增高可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瘦素、脂聯素、抵抗素等脂肪因子都對血管壁產生作用,其中瘦素與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紊亂、高血壓等密切相關,而后者是腦血管發病的重要的危險因素。本研究發現.T2DM+CI患者血清Hcy與CysC呈顯著正相關,血清Hcy、CysC與內臟脂肪面積呈正相關。CysC是一種內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因產生恒定.不受肌肉、感染、蛋白排泄率的影響,是反映早期腎小球濾過率的靈敏指標。研究表明CysC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變過程.與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發生有關,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時,常合并有腎臟微血管病變,當腎小球濾過功能出現輕微損傷時,血中CysC水平即可升高,升高的CysC可抑制Hcy分解過程中的酶,升高血Hcy濃度,協同Hcy在血管損傷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也進一步證實了以上結論。
綜上所述,T2DM發病率高,容易并發各種并發癥,存在多種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Hcy、CysC、內臟脂肪面積如升高提示存在動脈硬化高危因素,容易發生腦梗死等大血管并發癥或者使已經發生腦梗死的患者病情加重、腦梗死再發等,如定期監測Hcy、CysC、內臟脂肪面積有助于了解T2DM并CI患者的病情、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