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青山處處埋忠骨
——民國時期岳麓山墓葬考

2017-05-05 08:53:06曹雋平曾祥頔唐琳長沙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17年4期
關鍵詞:書法

◆曹雋平 曾祥頔 唐琳(長沙)

青山處處埋忠骨
——民國時期岳麓山墓葬考

◆曹雋平 曾祥頔 唐琳(長沙)

1990年秋,我剛剛考上大學,第一次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麓山。

記得那次是從山腳的湖南師范大學進入。順著小路蛇形而上,我突然發現一處巍峨的大墓,定睛一看,不得了,墓的主人居然是歷史書上大名鼎鼎的黃興!興奮之余,我們又繞著附近轉了幾圈,陸續發現蔡鍔、焦達峰等辛亥革命人物的墓。我自幼酷愛歷史,無意中發現這些民國先烈的墓,興奮和震撼真是無以言表!

時間一晃過了26年,岳麓山的先烈墓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2016年秋至2017年春,我帶領青年書法家曾祥頔、唐琳、黃蘇群以及兒子曹騫帆等人數次前往岳麓山考察,整理民國時期黃興、蔡鍔等人的墓葬銘文,通過反復核對、比較,終于整理出26處民國先賢的墓、4處軍人集體墓。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一些碑刻模糊,雖經多次實地考察,銘文釋讀依然可能存在失誤,還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碑文中殘缺模糊的字均用“×”代替)

一 、黃興墓

黃興(1874-1916),字克強,湖南長沙人,辛亥革命的重要領袖之一。

1904年2月,黃興與陳天華、宋教仁等在長沙建立華興會并任會長。1905年8月他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聯合組建中國同盟會。為推翻封建王朝,從1907年起,他先后參與或指揮欽州、廉州、防城、鎮南關和廣州(黃花崗之役)等多次武裝起義。武昌起義爆發后,他被推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后又致力于護國討袁斗爭。因積勞成疾,1916 年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1917年4月15日國葬于岳麓山。墓于195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興墓位于岳麓山景區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麓山寺后,有石級直達。墓坐西向東,由三層近百級石砌臺階至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為一整塊四棱形乳白色巖石琢成,高約10米,氣勢雄偉,正面嵌銅制墓碑,上鐫“黃公克強之墓”,墓表四周以石基柱圍護欄桿,前有拜臺、石凳,地面鋪以花崗巖,整個墓表占地1186.24平方米,蒼松翠柏環繞四周。塔形碑柱正下方共四面,正面是章太炎撰的墓志銘,背面是同盟會孫文等祭奠“黃先生克強之靈”的悼詞,左側是“黃克強遺奠辭”,右側是孫中山、章太炎 、蔡鍔 、譚延闿、于右任、黎元洪、魯蕩平6人的挽詞。

墓塔銘文及挽詞

1 、墓塔正面墓志銘:

南紀維衡 上摩玄蒼 厥生巨靈 恢禹之疆

發跡自楚 命疇大荒 行師龍變 闔開不常

廣宣漢威 莫我抗行 小葉之虜 若炊而僵

國難未艾 神奸猶狂 元功中圮 何天之盲

中興×× 寵賂猶章 頩怒歕血 瘼此獻萌

死為鬼雄 以承炎黃 章太炎撰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學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后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后自認“民國遺民”。

2、墓塔背面祭文:

同盟人孫文等謹致祭于黃先生克強之靈曰:

嗚呼哀哉 夷夏之防 國家之綱 烈士之血

小人之舌 天降之殃 絕綱決防 有血已碧

有舌如簧 貪天之功 其炎熊熊 奔嘯都市

敲鼓撞鐘 國有天子 歌功拜起 土崩瓦解

以惑當世 愛憎之間 若操斧鉞 以逆亂順

如鬼如蜮 小人道長 君子道消 巔之倒之

喪我人豪 嗚呼哀哉 緬懷當年 漢地胡天

攘夷存夏 孰為之先 亦有圣賢 為國大盜

割裂詩書 異族是保 義旗一拂 君臣變色

老生小儒 詆為大逆 公與吾儕 如驂之勒

河山百戰 乃有今日 曰在東京 刑馬作盟

橐矢擐甲 以入國門 投鞭斷流 河口惠州

眾庶夢夢 誰與為謀 公與吾儕 聲應氣求

師期一誤 蹶于虜酋 巍巍羊石 天南半壁

負海阻山 國之巖邑 公與吾儕 斬關而入

一夕黃花 染為血色 大猷皝皝 兩湖三江

中部同盟 若綱在網 公與吾儕 逐北追亡

輿櫬銜璧 旗門受降 六合既一 粵修文德

漏網×舟 坐滋國賊 公與吾儕 陳師以出

一擊不中 修其羽翼 申椒既夷 蕭艾離披

功滿天下 毀謗隨之 悠悠海內 若成若敗

玉壘初完 金甌未碎 誰為長城 岳岳英英

誰樹典型 炳炳靈靈 崎嶇十載 天壤一人

懷此民物 以及友生 嗚呼哀哉 尚饗

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的影響,向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

3 、墓塔左側遺奠辭

黃克強遺奠辭

維中華民國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孫文 唐紹儀 章炳麟 岑春煊 李烈鈞 柏文蔚 譚人鳳 陳炯明 胡漢民等謹以玄酒菜香遺奠黃君克強之靈曰:

嗚呼哀哉

洞庭以南 奇才所并 岷江之北 再大橫庚

庚而農首 出言為屏 黃書噩夢 除惑解酲

曠三百年 遺茲典型 曾胡特起 忝爾攸生

烈烈黃君 允文伊武 愾是齊州 而戴索虜

內糾楚材 上告黃祖 趠行萬里 瀛海奧阻

有械百梃 有眾一旅 同盟初起 揉此兆民

義從薈集 郁如云屯 繄君材武 善循軍人

智勇參會 叱咤揚塵 南暨赤道 西訖洮岷

東發受書 悉為當倫 乃臨番禺 桀入其闉

死士七十 并命扣門 氣矜之隆 天下歸仁

赫赫黎公 振威江夏 寇如犬羊 義師弱寡

彈丸雨注 渚宮為赭 君自南島 走集其野

堅守三旬 寇疲不暇 群帥反正 虜無扦者

南都草創 朔方假器 以彼孱夫 而歆帝制

潛志未伸 民赤小塈 林宋既鉏 戎心聿肆

秣陵興師 三方凌厲 雖知敗× 新我民氣

江河異味 唯麥與秔 文化既別 更為柔剛

孰是民氣 而忘國常 如彼飛蠅 走熱去涼

方君得志 揚威武昌 兵挫亡奔 詈語侊侊

嗚呼哀哉

飄風驟雨 勢不終朝 三歲克捷 亦覆其巢

遺×未剪 俊民蕭條 如何我君 既竭賢勞

曾不宿留 以靖桀梟 國亡元老 江漢沮消

嗚呼哀哉

亂流不澄 善人緘齒 聞君彌留 不談國事

遺言滿牘 伊誰所志

嗚呼哀哉 尚饗

4、墓塔右側挽詞:

常恨隨陸無武 絳灌無文 縱九等論交到古人 此才不易

試問夷惠誰賢 彭殤誰壽 只十載同盟有今日 后死何堪

——孫中山

無公則無民國 有史必有斯人

——章太炎

以勇健開國 更寧靜持身 貫徹實行 始能創作一生者

曾送我滬上 忽哭公天涯 驚起揮淚 難為臥病九州人

——蔡 鍔

當世失斯人 幾疑天欲無中國

遺書猶在篋 此行吾愧負平生

——譚延闿

生平風誼兼師友 天下英雄惟使君

——于右任

成功卻愛身蕭散 大勇那知世險夷

——黎元洪

功在國家 推翻數千年專制

名垂史冊 救起四百兆同胞

——魯蕩平

譚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組庵),湖南茶陵人,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去世后,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譚延闿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著述有《祖庵詩集》等。

于右任(1879 -1964),漢族,陜西三原人,祖籍涇陽,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后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監察院院長,同時也是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之一。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漢族,湖北黃陂人,人稱“黎黃陂”,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武昌起義時,任革命軍湖北軍政府都督。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總統。

魯蕩平(1895-1975),字若衡,湖南寧鄉道林人。在北平創辦民國大學,歷任長沙民國日報社長、天津民國日報社社長,中央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北平民國大學校長、河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國民黨五大中央監委常委、湖北省黨部特派員、武漢行轅秘書長。

以上墓塔的正面墓志銘、背面祭文、左側黃克強遺奠辭、右側挽詞均為銅牌,隸書來自電腦字庫,不足觀,當為后補。

墓周邊13省首腦贈墓志銘

墓地周邊立有漢白玉及青石多塊,上刻當時湖南、湖北、熱河、察哈爾、吉林等13個省的軍政首腦撰寫的銘文和挽詩,其中左側四方:陜西督軍陳樹藩制、廣西督軍陳炳焜及省長劉承恩謹率全省官民敬泐、廣東省長朱慶瀾撰并書、新疆省長兼署督軍滇南楊增新贈。

1、左側第一方銘文(陜西督軍陳樹藩制):

中華民國故陸軍上將克強黃公頌

陜西督軍陳樹藩制

惟天不愁遺 奪我民國元勛 眾萬靡所瞻述 茲令聞用 詔我后人其詞曰 于赫先生 衡岳降神 實天生德 以拯我民其德伊何 順時鼎革 斡運三儀 翦綏八極 噫嘻 前朝履蹈專制 環境生心 下民以奰桓矣 先生不階尺土 火烈飆發 則莫我敢侮 曾不崇朝大勛用集 舉四千余載之古邦 而為民國 上下無常 匪邪匪群 降志危身 動合乾元 功成不居 棄高位如遺 乾道變化× 侯其祎而天方艱難 哲人是畀 如何奪之 邦國殄瘁 峨峨祠墓 想象幽靈 九京可作 渺矣儀刑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穀日

陳樹藩(1885-1949),字柏森(柏生),陜西安康人,民國皖系軍閥,曾任陜西督軍。1905年入陜西陸軍小學,第二年被保送保定陸軍速成學堂,讀炮科。1910年畢業返陜,被分配到陜西陸軍第三十九混成協炮兵營當排長,不久調任軍械官。1911年10月22日參加西安起義。民國成立后,任獨立混成第四旅旅長。1949年11月2日,在杭州病逝。

書法風格:書法筆畫干凈利落,結構結合了唐楷和墓志,帶有行書筆意。

2 、左側第二方銘文(廣西督軍陳炳焜、廣西省長劉承恩):

勛一位黃公克強墓塔銘

甚矣 天下事固未易以成敗論也 民國之興 于今方六年 自武昌首義 今大總統王其軍 蔡公松坡應滇中 不百日而民國以定 四年 袁氏叛國自帝 蔡公起滇中 倡義討賊 黔桂首響應 霆擊雷奮 不半載而民國再造 公先后歸自海外 陽若無與而陰有為焉 乃事甫平而咯血不已 至于死時 蔡公就醫日本 聞哀耗 疾亦不起 國人多其功 并議以國禮葬宜也 而世方訾公大言少成事 此與瞽說何異 古之圣賢 手無尺寸柄抱 覺世救民之志 有應千百祀 而食其報者 當時固無赫赫之功 而后世莫尚焉 固未易以成敗論也 民權之說 倡自歐美 亭壽國中 壓于虐政而不得發者數十年 公自受書知義證以孟氏貴民之旨 篤信力行 必舉五千年專制政治 虔劉而勁絕之 以一新吾國 故手所書 口所說 師所學 友所求 無不以革命為指歸 至于辱身亡命不知悔 既而收合亡命成革軍 張空拳決大難 一戰于河口 再戰于鎮南關 三戰于廣州 不幸俱北 喪二指 七十二烈士殉之 然至今過黃花崗之墟 生氣常凜凜焉 故不五閱月而武漢義起 創亙古未有之大業成于一 呵烏虖 孰非公剛強不屈之氣 有以揮斥于無形者乎 議者又謂 潯陽之變 輕易發難 滅裂之施 卒得滅裂之報 似矣彼其時 世又烏知 袁氏有叛國稱帝之事者乎 孔子之謂寧武 子曰 其知可及 其愚不可及也 公之于民國 誠愚矣哉 銘曰 民國未成 寧咯血而生 民國建址 遂咯血而死 孰為終始藏以此

廣西督軍陳炳焜廣西省長劉承恩謹率全省官民敬泐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 穀旦

陳炳焜(1868-1927),字舜琴,廣西馬平縣陽和村(今柳州市陽和開發區)人,廣東督軍。陳家先人曾是柳州當地的仕宦大戶,承襲祖蔭,陳炳焜幼年時便隨父母搬到柳州東門內磨盤街居住。

劉承恩(1863-1922),字浩春,湖北襄陽太平店人,清末附生。早年曾典當衣物聚賭,被人視為潑皮。后因生活所迫,投效清軍,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后投北洋軍閥袁世凱為幕僚、隨從,曾任清綠營統領。

書法風格: 此墓志雖屬正書,行筆卻不拘一格,風骨內斂,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敦厚自然。

3、左側第三方銘文(廣東省長朱慶瀾撰并書):

黃先生紀功碑

有清承秦漢唐宋之敝 自關外入主中國 專制淫威 苦毒我萬姓 吾中華民族低首俯眉者 三百年于茲矣 黃花岡武漢兩役 黃先生興實為中堅絕有力之人 昔朱氏掃蕩元虜 而先生之功蓋大于徐常 知人論世 正不得據一孔之見 持尺寸短長之說而輒少之也

中華民國六年三月 廣東省長朱慶瀾撰并書

朱慶瀾(1874-1941),字子橋、子樵、紫橋,祖籍浙江紹興錢清鎮秦望村人,出生于山東濟南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父錦堂,游幕山東,為歷城刑名師爺。慶瀾生于任所,6歲喪父,14歲喪母,自幼孤貧力學。17歲,為治理黃河河工。后隨友赴東北,投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部下,深受賞識,歷任三營統領,鳳凰、安東知縣,東三省營務處會辦,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任陸軍步隊第二標標統。同年入陸軍將校研究所,充督練公所參議。朱慶瀾還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命名者。

書法風格:朱慶瀾親自撰文并書寫銘文,其書收放明顯,主筆突出使整個碑文輕松俏皮可愛,線條厚實不輕挑。重心偏下,顯得“腿短”,下部分筆畫短促有力,再加上主筆加長加重,使字顯得可愛而穩重。

4 、左側第四方銘文(新疆省長兼署督軍滇南楊增新贈):

凡事之難 不難于樂成 而難于創始 前清末年 國人方湛于晏安 而黃上將克強倡言改革 竟成厥功 茲者大星忽隕 歸葬道山 同人擬留塔紀念來征片石 爰就石而鐫之曰 于爍我公 立志不磨 欲伐龜山 霖彼斧柯 入水不濡 入火不熱 偉人不死 留造民國 匹夫難奪 有志竟成 東亞共和 璀璨光榮 不吊昊天 萎其明哲 貞此片石 千載不滅新疆省長兼署督軍滇南楊增新贈

楊增新(1864-1928),字鼎臣,云南蒙自(期路白鄉莫別村)人,是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1888年中舉,次年聯捷進士。初署甘肅中衛知縣、河州知府,1900年任甘肅提學使兼武備學堂總辦。1907年入疆任新疆陸軍小學堂總辦,兼督練公所參議官。1911年升任鎮迪道兼提法使。中華民國成立后,被袁世凱任為新疆都督兼民政長。

書法風格:書法篆隸結合,結體高古厚實,看似平正,卻些許筆畫的靈活扭動,布局緊密有致,渾然一體。

墓塔后側四方:貴州督軍兼省長劉顯世撰、武鳴陸榮廷敬志 、陜西省長李根源撰(安化賀宗章書昭)、福建督軍李厚基、福建省長胡瑞霖。

5、后側第一方銘文(貴州督軍兼省長劉顯世撰):

善化黃克強先生之紀念塔銘 世有恢杰志嚴 攘夷謗滿天下 名亦隨之奔走號呼 屢起屢蹶 眾志成城 卒×漢族 其身雖沒其愿 克償骨歸衡麓×橫昊蒼 惟楚有材公推津者 祀此巍峨可以興也 中華民國六年三月 貴州 督軍兼省長劉顯世撰

劉顯世(1870-1927),貴州興義人,字如周,亦作如舟,別號經碩,清末任清軍管帶。早年曾參加鎮壓廣西會黨起義。辛亥革命后曾一度贊成共和,但隨即擁戴袁世凱稱帝,后又轉而反袁,民國成立后,任貴州護軍使。1916 年1月27日宣布貴州獨立,自任都督、督軍兼省長。后曾參加孫中山護法運動任川滇黔三省護國聯軍副總司令,但不久又與北洋直系軍閥言和。后因軍閥派系之爭,于1925年1月隱退。1927年10月14日病逝。

書法風格:取法李陽冰的小篆,玉筋筆法,以瘦勁取勝,結體修長,線條遒勁平整,筆畫從頭至尾勻凈光潔,婉曲翩然。

6 、后側第二方銘文(陸榮廷敬志):

黃克強先生墓亭

偉哉 先生衡岳精英 一意孤行 成敗利鈍所不計 是非功罪所不爭 國家為重 個人為輕 屢仆迭興 烈烈轟轟 自漢口而萍鄉而南× 而欽州羊城 辛亥武昌 癸丑南京 蓋惟其志不可×

亦復道義為之衡 故雖泰山當前 而目不睹其形 雷霆震空而耳不聞其聲偉哉 先生 天地有正氣 至人唯一誠國維 賴以張天柱 賴以撐天胡 不假年忽為身后 名撫劍長太息 誰歟共縱橫

武鳴陸榮廷敬志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二十六日上石

陸榮廷(1859-1928),中華民國舊桂系軍閥領袖。原名亞宋,字干卿,壯族,廣西武鳴縣寧武鎮雄孟村人,時人稱“陸武鳴”。陸榮廷游勇出身。1894年受清朝招撫,編為健字前營。1911年授廣西提督。辛亥革命時,廣西獨立,被舉為副都督,提出“桂人治桂”口號。 護法運動開始,歡迎孫中山南下廣州。1928年11月病逝于上海。

書法風格:銘文書法取法《張黑女墓志》,結構扁方疏朗,多參隸意,秀拙相參。

7 、后側第三方銘文(陜西省長李根源撰):

故陸軍上將黃公紀念塔銘

勛三位陜西省長李根源撰

惟清末造 朝政弗網 奸食秉軸 穢德是彰 頹廈不捨 新棟莫歲 天心啟運 民氣孔揚 ××黃公 毓靈南岳 天挺人豪 乾坤×簽 養銳韜光 績學于× 觀日扶桑 膽肝騰逴 云龍風虎 友氣應求 嘔心喋血 方整貔貅 或張或弛 載沉載浮 黃花×淡 烈士同仇 百折不回 萬夫×敵 辛亥之秋 武昌起義 公總師干 出入奮疾 萬方響應 金陵定國 清帝禪讓 南北齊一 功成身遏 淡然權利 巨奸滔天 竊窺神器 蓄毒濟惡 殄 我國同志 飲泣誓師 拔旗立幟 電擊霆馳 一振而蹶 網絡密布 棘地荊天 艱危屢蹈 毅力彌堅 回翔海表 明智善全 洪憲既露 聲討自滇 黔粵湘蜀 相繼而起 義聲所播 外內同意 其冒不韋 噬臍靡及 回復共和 獨夫百斃 國基甫定 建設方新 胡天不吊 萎我哲人 昔共憂患 心跡最親 奔馳頻歲 如×求伸聞公易菁終國是遺語相知暝而猶視報隆國死生光煒 徵銘刊石 昭垂千載

中華民國六年三月 安化賀宗章書昭

書法風格:銘文由安化賀宗章書寫,書法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遒勁秀逸。

8、后側第四方銘文(福建督軍李厚基 福建省長胡瑞霖):

勛一位陸軍上將軍黃公墓碣

皇煌帝諦 崇極而頹 天生賢哲 崛興草萊 環顧例懸 不忍坐視 一夫倡義 為天下始 崎嶇東粵 奔走西歐 屢蹶屢奮 爭此自由 武昌樹幟 民氣一鼓

公來誓師江漢之滸 發蹤指示 電摯×馳 一時豪杰爭拜旌麾卒成共和 脫離臣仆 步唐趨虞為蒼生福 嗟哉 彼蒼不假以齡 邦基新奠 遽隕將星 惟公之功 空苛絕后 身雖云亡 名實不朽 飾終鉅典 國葬惶惶 勒崇垂鴻 傳之無疆

福建督軍李厚基

福建省長胡瑞霖

中華氏國六年四月×日

李厚基(1869-1942),字培之,江蘇豐縣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初為直隸總督署衛隊管帶,后歷任北洋軍第二鎮管帶、標統,第四鎮第七協協統。民國建立,改稱第四師第七旅旅長。1913年進兵上海鎮壓“二次革命”,任吳淞要塞司令。同年帶兵入閩,歷任福建鎮守使、護軍使。1916年投靠皖系,任福建督軍兼省長,參加督軍團活動。1918年段祺瑞發動對南方的戰爭,他任閩浙援粵軍總司令,被擊敗。第一次直奉戰爭后,投靠直系。1923年被皖系徐樹錚與孫中山的北伐軍聯合驅走。1924年11月任山西援軍副司令,旋改任南下宣撫,任全威將軍,后寓居天津。1942年因病逝世。

胡瑞霖(1864-1943),字子笏,法名妙觀,湖北江陵黃陂縣人。在民國初年時代,是一位名氣很大、護持佛教甚力的大居士。

書法風格:結構端莊整密,方正平穩,不露筋骨。

右側五方:吉林省長郭宗熙敬題、湖南省長兼署督軍譚延闿題、熱河都統姜桂題敬制、察哈爾都統田中玉敬制、湖北督軍兼署省長王占元敬題 。

9 、右側第一方銘文(吉林省長郭宗熙題)

黃上將千古乾坤所挺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 吉林省長郭宗熙敬題

郭宗熙(1878-1934),字侗伯,一作桐伯,號臣庵,別號三焦山人,光緒進士。日本法政大學肄業,歸國任翰林院庶吉士。

書法風格:取法顏字,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10、右側第二方銘文(湖南省長兼署督軍譚延闿題)

嗚呼 此黃克強先生之墓后之來者 尚師其志事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 湖南省長兼署督軍譚延闿題

書法風格:譚延闿的字亦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

11 、右側第三方銘文(熱河都統姜桂題敬制):

黃上將克強紀念塔銘

提覺五族 力倡共和 艱難險阻 推翻帝魔 福民利國 功德峨峨 景行仰止 長此山河民國六年四月 熱河都統姜桂題敬制

姜桂題(1843-1922),北洋高級將領,陸軍上將。字翰卿,又作漢清,安徽亳縣(今亳州)人。捻軍出身,后叛離捻軍,投靠僧格林沁。因為作戰勇猛被毅軍首領宋慶招致麾下,后在軍中成為統帥。曾在遼河一帶襲擊過日本軍隊。1895年參加海城大戰,2月參加爭奪大平山之戰,3月參加保衛田臺莊戰斗,血戰二十余天大獲全勝。1895年應袁世凱之邀加入北洋集團,任右翼翼長兼步兵第一營統帶。1898年改為武衛左軍(北洋五大軍隊之一)。1899年任武衛左右軍統領,1900年調入北京統領禁衛軍。1912年12月15日補授陸軍上將。1914年6月30日特授昭武上將軍。

書法風格:魏碑體,平淡無奇。12、右側第四方銘文(察哈爾都統田中玉敬制):

黃上將克強紀念塔銘

烈烈黃公 命世之雄 風起云卷 清祚永終 功垂八表 志貫蒼穹 時艱世蹇 慨想音容

民國六年四月 察哈爾都統田中玉敬制

田中玉(1869-1935),字蘊山,直隸撫寧人,北洋武備學堂出身。曾任北洋第一鎮炮隊第一標統帶、兗州鎮總兵等職。1908年,出任東三省督練分所總參議。中華民國成立后,歷任代理山東民政長、曹州鎮總兵、兗州鎮守使、陸軍第五師師長等職。后調京任陸軍部次長,轉年任察哈爾都統。袁世凱死后,任山東督軍兼省長。后去職,于天津寓居,1935年因病逝世。

書法風格:魏碑體,與姜桂題字出自一人之手,估計坊間俗手所寫。

1 3、右側第五方銘文(湖北督軍兼署省長王占元敬題) :

上將黃公興紀念塔銘

衡岳嶙峋 湘水淵淪 磅礴郁積 乃生偉人維茲偉人 超群軼倫 何以紀之 永勒貞珉

中華民國六年三月 湖北督軍兼署省長王占元敬題

王占元(1861-1934),原名德賢,字子春,山東省館陶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南館陶鎮人。1861年2月20日生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1885年8月,王占元被保送入北洋武備學堂第一期學習。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王占元與張懷芝、曹錕等人參加了鴨綠江戰役。

書法風格:章法大小錯落、渾然一體,結構緊密,線條或盤曲,或長短,或方圓,遒勁溫潤。

二、蔡鍔墓

1、碑文:蔡公松坡之墓

墓塔書法為顏體,無落款,疑似譚延闿所書。

蔡鍔(1 8 8 2-1916),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898年入湖南時務學堂,1911年在云南舉兵響應武昌起義。1915年反對袁世凱稱帝,并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繼而西南各省宣布獨立,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1916年,蔡鍔任四川督軍兼省長。是年11月8日,因病在日本去世,時年34歲。1917年4月,國葬于岳麓山。

墓志銘

2、察哈爾都統田中玉題碑文

蔡上將松坡紀念塔銘

岳高其極,湘流而瑩。倥侗幺匿,羌其哀榮。

于鑠顯謨,厥式新民。皇皇憲憲,人格崢嶸。

民國六年四月 察哈爾都統田中玉精制

書法風格:魏碑書法,然不求奇崛跌宕、工穩平正,以示對蔡鍔的敬意。

3、福建督軍李厚基、 福建省長胡瑞霖題碑文:

勛一位陸軍上將蔡公墓碣

天啟區夏,鼎命斯融,不有奇杰,孰建神功。惟我

蔡公閑氣所毓,抗志黃農,潛心頗牧,大同應運,血戰元黃,馳驅滇蜀,揃殘蕩荒,甫卸戎衣,首正經界,規劃宏深,期于不懈,天未厭亂,帝焰復然。手提義旅,為天下先。豪杰景從,山澤響應。再新邦基,指揮大定。鳴呼! 我公智勇,深沈剸繁。決劇艱險,畢任四海。喁喁!望公未已,胡不永年。遽辭塵滓。峴山碑在,瞻望涕零,湘江衡岳,永護英靈。

福建督軍李厚基 福建省長胡瑞霖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日

書法風格:歐體書法,一絲不茍,端莊肅穆。

4、廣西督軍陸榮廷題碑文:

蔡松坡先生墓亭

平地一聲雷,將軍天上來。玄黃鏖戰瀘水隈,共和五色旗重開。噫吁嚱!

非天下大勇,其孰與子此哉!為憶將軍留都時,蛟龍失水螻蟻欺,豈意神物不可測,朝發東海夕滇池。噫吁嚱!非天下大智,其孰與子斯。嗟乎!天地不終。

否國運!竟何似既見將軍生,又見將軍死,我讀將軍絕筆辭,將軍為國心未已。愿為推置國人腹,(拔)劍提戈齊奮起。(括號處已殘,疑為拔)

武鳴陸榮廷敬志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建

書法風格:此碑書法為《張黑女墓志》書風,平和沉靜,含蓄內斂。

5、貴州督軍兼省長劉顯世題碑文:

邵陽蔡松坡志之紀念塔銘

岳之麓,湘之湄,繄先之挺。產茲兩蹴帝制扶民彝國,基甫尊身遽犧有艱孰投,大孰遺。百之一未竟厥施。 衡山高,高與天齊,湘水滔,滔無竭時。先之令聞,其庶幾曲池可平臺,可夷億千萬齡視此辭。

中華民國六年三月 貴州督軍兼省長劉顯世撰

6、 湖北督軍王占元題碑文:

上將蔡公鍔紀念塔銘

卓哉蔡公,曠代無兩。偉烈聿昭,翛然長往。九疑穹崇,同茲景仰。樹之華表,長留緬想。

中華民國六年三月 湖北督軍兼署省長王占元敬題

書法風格:此碑書法為鐵線篆,結構精研細密,線條婉轉屈曲,饒有古風。

7、湖南省長譚延闿題碑文:

×世,吾安仰征公人盡,非作誄者。誰后有千秋視此詞。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 湖南省長兼署督軍譚延闿題

書法風格:此碑乃譚延闿親筆書寫,其楷書鐵畫銀鉤,醇厚深沉,大氣磅礴,力能扛鼎。

8、吉林省長郭宗熙敬題碑文:

蔡上將千古

扶義翊國

中華民國六年四月 吉林省長郭宗熙敬題

書法風格:此碑以顏體書寫,端莊肅穆。

9、彭權書碑文:

是真革命之先覺,乃敢特立而獨行。

松坡老師墓前 弟子彭權題 戊辰年二月二十八日

書法風格:彭權乃蔡鍔弟子,詳情不可考。其書法介于楷隸之間,氣息暢達,不激不勵。

10、新疆省長楊增新題碑文

碑文:(此碑殘缺較多)

民國再造之秀 蔡上將松東坡卒于東瀛,政府追念元勛,將以國禮葬之。靈×返湘,湘人擬塔墓以表其功,徵石新疆,爰采片石而銘之曰:湘中名山,實惟衡峰。鐘靈毓秀,篤生我公。假手吾滇,共和再造。功成忽隕,國兀××。大名焜燿,溢于全球。英魂肅毅,夢此松×。璆琳瑯玕,昆崘是崖。力卷遠致,聊致景似。

新疆省長兼署督軍滇南楊增新贈

書法風格:碑文書法以隸書《張遷碑》為基調,參以篆法,格調高古。

11、姜桂題碑文:

碑文:蔡上將松坡紀念塔銘

巍巍蔡公,出沒猶龍。滇旗義舉,虎嘯風從。

共和再造,惟公之功。泐銘金石,興國無窮。

民國六年四月 熱河都統姜桂題精制

書法風格:魏碑書法,略參行書筆意。

三、陳天華姚宏業之墓

陳天華(1875-1905),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湖南新化人,華興會創始人之一,中國同盟會會員。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次年回國參與組織“華興會”,籌備發動長沙起義。所著《猛回頭》和《警世鐘》成為當時宣傳革命的號角和警鐘。為抗議日本政府頒布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憤而蹈海殉國,時年30歲。1906年春,其靈柩運回長沙,公葬于岳麓山。

姚宏業(1881-1906),字劍生,湖南益陽下梅塘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赴日留學,設路礦學校,首倡保護路礦主權,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6年因抗議日本文部省頒布的旨在禁止中國留學生活動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而回國,在上海與秋瑾、于右任租屋開學,創辦中國公學,開民間自辦新學之先河。后因經費、校舍困難,加上誹謗流言,遂于1906年3月27日陳天華靈柩抵達上海之后于黃浦江投江而歿。

陳天華墓碑釋文:

“先生新化人也,與黃克強、宋鈍初等謀革清政,屢舉不成,亡命日本,組織同盟會辦民報,并用白話文體著《猛回頭》《警世鐘》等書,風靡海內。歲乙巳,憤日政府取締清韓學生,草絕命書千言,自投海死。明年歸葬岳麓,清大吏尼之,白衣冠會葬者滿山谷,卒行安厝。民國辛酉,友人曾繼悟等,復為立碑,而綴以詞曰:先生之生也,暮鼓晨鐘,以喚醒我國魂;先生之死也,薄海內外,莫不張口結舌而震驚。清社屋,民國興,孫、黃、譚、宋收其果,而先生實種其因。上以媲美于往古之清流,下以永文化運動之先聲。麓山高,湘水深,先生雖死,浩氣長存。”

該墓占地面積66平方米,拜臺北側處立墓志銘碑一通,高150厘米,寬51厘米,主要記述陳天華生平業績,銘文系1921年曾繼悟撰寫。墓冢為花崗石鑿成的石棺,立有墓碑四通,主碑高163厘米,寬50厘米,分別直書陰刻楷書“陳烈士天華之墓”“姚烈士宏業之墓”字樣,莊重嚴謹。主碑兩側的附碑高137厘米,寬40厘米,分別直書陰刻“中華民國元年”“六月湖南公刊”。陳天華和姚宏業墓于1993年4月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該墓作為岳麓山辛亥革命志士墓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劉道一 、曹莊夫婦合墓

劉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時代,追隨其兄劉揆一從事革命活動。1904年,加入華興會,聯絡會黨準備起義,事敗后流亡日本。次年,參加同盟會。1906年秋,劉道一參與領導的萍瀏醴起義提前爆發,正在長沙運動新軍的他在由衡陽返回長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殺害于長沙瀏陽門外,年僅22歲。他是留日學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殺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會會員中為革命流血犧牲的第一個烈士。

其妻曹莊聞訊后,自縊殉夫。1922年劉道一、曹莊夫婦的靈柩移葬岳麓山。

中華民國成立后,經孫中山批準,供祀劉道一于大漢忠烈祠。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發布了“優恤劉道一令”,葬劉道一于長沙岳麓山青楓峽。墓園占地面積約110平方米。墓呈半圓形,底徑3米,高0.5米,塋地及墳堆皆以花崗石鋪砌。

書法風格:中間墓碑上“烈士劉道一 曹莊墓 民國二年三月”,由譚延闿題寫,筆力雄健。

旁邊有岳麓書院學生、劉道一的哥哥劉揆一撰寫的《烈士劉道一夫婦合墓碑記》,陰刻小楷,書劉道一生平事略。

五、禹之謨墓

禹之謨 (1866-1907),字稽亭,漢族,湖南雙峰縣人,民國奠基者,民主革命黨人、同盟會會員,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實業家。曾以幕友身份隨湘軍參加甲午戰爭,運送糧彈,后去上海研究實業,與譚嗣同等相識,主張變法維新。光緒三十年入華興會,次年入同盟會,任湖南商會會長、教育會會長。1906年被捕入獄,次年被絞殺。

墓后嵌有“烈士禹之謨墓”碑,顏體楷書,以及禹之謨在靖州獄中遺書《告在世同胞書》,《墓志銘》由顏家龍重書。

六、楊卓林墓

楊卓林(1876-1907),又名恢,字公樸,湖南醴陵人。同盟會會員,孫中山的得力助手,辛亥革命先驅,湖南醴陵、瀏陽和江西萍鄉起義領導人之一。1906年萍瀏醴起義爆發,楊卓林在南京運動軍隊和會黨響應。起義失敗后,楊卓林策劃暗殺兩江總督端方,事泄被捕。1907年3月20日,楊卓林在南京英勇就義。民國元年(1912)2月南京臨時政府在南京玄武湖原端方私宅建烈士祠,祀殉難烈士楊卓林等。后改葬長沙岳麓山。

“楊公卓林之墓”以行楷書寫。墓園位于五輪塔東向入口處,花崗巖墓塔,2米多高,占地約1.5平方米。

七、烈士譚馥之墓

譚馥(1878-1909),又名紹基,字文炳,湘鄉人。早年加入哥老會。1906年參加萍瀏醴起義,事敗赴廣州,在清軍巡防營中設立保亞會,加入同盟會。1907年與葛謙等赴欽州,運動清防營統領郭人漳部士兵反正,響應欽廉防城起義。事泄,再逃廣州,繼續在清軍中進行活動。次年10月,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相繼死亡,他與鄒魯、趙聲、朱執信等擬趁機發動起義,并用發保亞票以資聯絡。事敗,避走郴州。1909年被捕,后押回廣州,遭刑訊80余次,堅不吐實,于這年7月壯烈犧牲,終年31歲,葬于廣州市黃花崗。民國成立后,1912年遷葬岳麓山。

墓碑楷書銘文:

公字文炳 民前二年殉難廣州 原厝亓(黃)花崗 民元遷湘公葬

卅二年夏建石墓

碑聯行書:名山有幸埋忠骨,黃土無情化國殤。

墓園位于黃興墓小月亮坪下,占地約25平方米。墓冢由花崗石砌成,墓左豎有鄒魯所撰《譚烈士馥紀念碑》。墓后嵌有烈士姓名。墓碑兩側有對聯:名山有幸埋忠骨;黃土無情化國殤。

書法風格:“烈士譚馥之墓”為隸書,肅穆大氣。

八、 閻松年墓

閻松年(1883-1911),湖南都督府護衛隊副隊長。1911年10月底,長沙城空虛,立憲派乘機策動兵變。焦達峰帶領陳作新、閻松年等人一起在長沙起事。起事當天,焦達峰、陳作新與革命軍協商好,焦達峰等人先沖進都督府,接應革命軍再從外部趕來支援,推翻立憲派。當他們沖進都督府后,革命軍沒及時跟上,起義失敗。焦達峰等人隨即被捕,后在文昌閣附近被殺害。殉難時,年僅28歲。

閻松年墓位于岳麓山五輪塔東北側,是一座具有長沙地方特色的民國時期塔式墓葬。閻松年墓修建于1912年,坐西朝東,平面布局呈扇形,占地面積約10平方米,墓碑置于墓冢頂端,呈下大上小的四方塔形,東面陰刻行書“閻公松年之墓”,墓冢墓碑通高約2米。該墓作為岳麓山辛亥革命志士墓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閻松年生平和舊民主主義革命史,以及民國初期墓葬形制的變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碑文:閻公松年之墓

書法風格:碑文行書左低右高,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

九、易本羲墓

易本羲(1887-1911),湖南湘鄉人,辛亥革命志士,是辛亥革命時期華興會、科學補習所最早的成員之一。長沙武備學堂畢業,16歲便跟隨黃興革命,加入華興會。后因在學堂組織義勇隊,被清廷通緝,乃避走武昌,遁跡行伍之內。旋與胡瑛、呂大森、宋教仁等組織“科學補習所”,以科學補習為名行革命之實。易本羲長期奔走革命,辛苦勞瘁,黃花崗起義失敗后,給易本羲以極大的刺激和打擊,憂憤交加,于1911年5月19日在長沙病逝。辛亥革命后,譚延闿第一次督湘,為易親筆題字“就義成仁”并將他改葬岳麓山云麓宮左側。

碑文從右至左依次為:

中華民國元年公葬 烈士字曦谷湘鄉人

烈士易本義之墓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仲夏重修

書法風格:隸書筆法秀麗,結構平正,莊重靜穆。

十 、焦達峰墓

焦達峰(1887-1911),湖南瀏陽人,近代民主革命者,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10月22日,與陳作新率長沙新軍相應武昌起義,建立湖南軍政府,被舉為都督。10月31日,在立憲派發動的兵變中與陳作新同時被害。1912年移葬于此。墓于195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黃興墓北側,與陳天華、姚宏業、禹之謨墓區相鄰。該墓占地400平方米,為岳麓山中型墓葬之一。195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區地勢高峻,視野開闊,南北兩向辟有入口,各刻有對聯:

大翼垂天九萬里;長松拔地五千年。(北向入口)(此聯疑似譚延闿書法,磅礴偉岸)

無大犧牲心何能發難;有少成敗見豈是論人。(南向入口)

墓冢呈圓形,以花崗石砌成。墓后豎有民國二年(1912)劉人熙所題“瀏水墮淚之碑”。“瀏水”指瀏陽河。碑左右刻有焦達峰生前自撰的對聯:

達向九霄云路近;峰連五岳眾山低。

劉人熙(1844-1919),字艮生,號蔚廬,瀏陽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官至廣西道臺。后返湘任湖南教育總會會長,創辦船山學社。1916年任湖南督軍兼省長。1918年組織“策進永久和平會”任會長,致書南北,要求停戰。著有《劉人熙日記》《蔚廬文集》。

書法風格:章草,字勢向右下傾斜,大巧若拙,筆力雄強。

另立楷書碑文:

右:故都督生于清光緒丙戍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申時薨于中華民國紀元前一年辛亥九月初十日未時 安葬岳麓山主嶺上坐向戍山辰兼辛乙

中:陸軍上將軍光復湖南大都督焦公達峰之墓

左:嗣子傳統 中華民國元年十月五號登

焦傳統:1911年10月,在長沙起義前,焦達峰對焦達人說:我可能會犧牲,我沒有小孩,你們生的第一個男孩就過繼給我做兒子,要繼承我的革命事業,我給他取名為“傳統”。焦傳統畢業于武漢大學,解放前曾任瀏陽縣教育科長。抗日時期為逃避日軍,曾帶領學生自備干糧,到大山深處上課。

書法風格:線條柔中寓剛,點畫勁健,體勢峻拔奇巧,風神秀逸蕭散。

十一 、陳作新墓

陳作新(1885-1911),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字振民,瀏陽人。早年曾任塾師,1905年入同盟會,后任新軍二十五混成協炮兵營排長,因倡導革命被撤職。武昌起義爆發,在焦達峰策劃下,召集新軍中革命骨干開會,積極準備起義。10月22日新軍占領長沙,湖南軍政府成立,他被推為副都督,積極謀劃援鄂、援贛事宜。31日立憲派策動新軍兵變,被殺害,年僅25歲。1912年公葬于岳麓山。墓園位于“印心石屋”石刻左后。占地145平方米。墓冢為球弧形,墓后正中鐫刻“恤贈左將軍湘軍首義都督陳公作新府君之墓”。墓前豎有陳作新銅像,惜今已不存。1956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從左至右:

孤子基立

恤贈左將軍湘軍首義都督陳公作新府君之墓

民國元年十一谷旦

書法風格: 隸書,用筆以方為主,方整內斂,遒勁端莊,渾厚有力,斬截爽利。

書法風格:碑文行書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

十三、童健吾墓

童健吾(1884-1911),名杰,岳陽人。清末,岳陽速成師范學堂畢業后在岳陽城鄉小學堂教課。他不論上任何課,均結合革命、排滿的理論,平日結交革命人士,尤其是他教軍事操,時常對學生說:“……我們要發奮圖強,唯有精究科學,致力武備。……若不推翻滿清專制,則錦繡河山要瓜分,堂堂的華夏,亦將步于黑奴紅番的后塵。”他每次唱起軍歌來痛哭流淚,把學生感動到哽咽不能語。當時岳陽社會上不了解其愛國熱情的人都疑他患了神經病,稱他為健瘋子。1911年10月擁焦達峰、陳作新起義。1911年11月10日遭兵變而被殺。

1913年孫中山、黎元洪為其昭雪,將遺體遷往岳麓山舉行公葬。

墓碑從右至左依次為:

中華民國元年公葬

烈士童健吾墓

三十二年仲夏重修

書法風格:“烈士童健吾墓”隸書大開大合,饒有拙趣;兩側“中華民國元年公葬”“三十二年仲夏重修”為魏碑,亦灑脫流暢不守常法。

十四、余昭常墓

余昭常(1868-1911),早年在湖北任厘稅事,后為木商,結交革命志士。光緒三十四年(1908)在長沙結識焦達峰,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湖南起義,隨后任西路招討副使,與招討使楊任赴常德,被清西路巡防營統領殺害。

“烈士余昭常墓”位于岳麓山焦達峰墓下方,面積約20平方米,于1912年公葬 ,2011年10月岳麓山景區管理處重修,書有“兒受榮 女秋菊 孫 季高 外孫 紹藻立”。

十五、彭遂良 彭昭墓

彭遂良(1880-1911),字若海,宜章人。1905年至長沙,入禹之謨所辦唯一學校。次年夏,隨禹發動公葬陳天華、姚宏業于岳麓山,被放逐回鄉。1907年冬,在族叔彭邦棟策動下,與李國柱等合組東興造紙公司于嘉禾、臨武邊境,為革命交通機關。事泄,復于湘粵邊境山區潭源洞組織“土著墾牧團”,進行秘密活動。1911年11月初,與彭邦棟等在宜章發動起義,率部入城,遭防兵襲擊殉難。1912年民國政府追贈陸軍上校軍銜,1913年公葬于岳麓山。

彭昭(1886-1911),彭遂良弟,曾隨兄至長沙唯一學校就讀,后回鄉參加推翻滿清的革命活動。1911年與兄同時殉難。

該墓位于禹之謨墓左側,占地約30平方米。墓冢由花崗石砌成長方形,墓后嵌有烈士墓碑,左右刊有新化蘇鵬撰《墓志銘》。

碑文:贈陸軍上校彭烈士遂良墓 贈陸軍中校彭烈士昭之墓

墓碑兩側刊有新化蘇鵬撰寫《墓志銘》,字跡模糊,已無法辨識。

蘇鵬(1880-1953),又名先翥,字鳳初,自號柳溪遯叟,出生于新化縣毛易鋪(今冷水江市毛易鎮),辛亥革命時期杰出的革命活動家。1902年自費留學日本弘文學院,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06年初,受湖南學界委托赴日迎接陳天華靈樞回湘并組織公葬。

書法風格:篆隸結合,整體偏方,書承《張遷碑》,以方筆為主,筆劃嚴謹豐腴不失于板刻,樸厚靈動。如“良”“之”“贈”“陸”字等。又有一些用篆書字法,比如“軍”“上”,“校”字的“木字旁”、“烈”字的“火字底”等。

十六、蔣公翊武之墓

蔣翊武(1885-1913),漢族,湖南澧縣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漢文學社社長,主辦《大江報》等報刊,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入同盟會。1911年組織發動武昌起義,11月底代任戰時總司令。1913年任鄂豫招撫使,出兵討伐袁世凱,10月在廣西全州被捕,當月9日殉難于桂林,被孫中山譽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1916年移葬于此。墓于195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蔣公翊武之墓” 位于長沙市岳麓山半山亭上方、麓山寺正門下約20米處,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墓區為一空曠平地,占地約400平方米。墓冢居中,花崗石砌平臺四級,上建有方形頂碑塔,高約4米,花崗石琢成,中嵌漢白玉墓碑,高2米,寬0.7米,碑心朝東,楷書“蔣公翊武之墓”系顏體,無落款。

十七、劉昆濤墓

劉昆濤(1887-1918),名建藩,湖南醴陵人,保定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同盟會員。先后任廣西新軍學兵營騎兵隊長、混成協騎兵營管帶。武昌起義后,隨趙恒惕出師援鄂,后赴南京,任第八師騎兵團長。1913年參與“二次革命”,事敗后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學。1916年回國,任湖南護國軍第一軍第三梯團長,改湘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1917年署零陵鎮守使,擁護孫中山“護法”主張,與林修梅宣布衡永獨立,揭開護法戰爭序幕。后轉戰湘東、湘北,屢敗北洋軍。1918年5月,在株洲齊家橋中伏,墜水犧牲,被譽“護法元勛”。1920年遷墓于此。

碑文:劉公昆濤之墓

墓園1920年自株洲遷葬于此,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墓地有二級平臺,由西側各30余級踏步環繞導入,均為花崗石砌筑。墓在上層平臺正中央,墓冢圓形,底部周長13.5米,墓碑塔形,方柱錐尖頂,通高6.8米,刻“劉公昆濤之墓”,其中獨“公”乃顏體楷書,顯系湖南督軍譚延闿手筆,其余五字皆隸書。墓后片石砌筑墓圍,高約3米,中嵌碑屏,由漢白玉碑五通組成。主碑高1.65米,寬0.6米,刻顏體大字“護法元勛”,(軍政府頒) 碑文,旁有陸榮廷、陳炯明等10余人題銘。

左右碑刻分別刊載墓主人生平官職及建墓年月、碑記等。墓前有拜臺、石凳、地坪和石欄等。

劉昆濤墓志銘:

1、陸榮廷題(魏碑書法)

故中將劉君昆濤紀念碑

湘漓同源 地侔唇齒 玄黃遘變 蚷蛩互倚 北伐伊始 出次衡隈 既復國鼎 喜暱楚材 劉君奇侅 把臂如奮 國棟鄉珩 已期諸后 彼暴毀法 武力橫凌 馳檄聲討 有自零凌 命旅載出 急難恐后 敢云驂靳 聊分艾灸 入長下岳 眾寡懸殊 奮踔苦戰 君功其膚 友攻株醴宩入銳 進星隕炎 維未邀天 慗君軀雖捐 敵膽已寒 楚弓還楚 功隆肇端 愛國之心 水不能溺 汩有三閭 得君不寂 瘞玉慟 切同袍深 郁郁佳城 恨恨國心 念奮崇功 泐石以紀 湘水不枯 君名無己

陸榮廷拜撰

2、王占元

碑文:劉公昆濤詠詞 (碑殘難以斷句)

龍戰元黃歲遘陽九時XX雄篤生非偶偉X劉公應運而起豹略XX龍驤遠舉湘水橫飛岳云幻變國事已非民生奚奠整我師從南土是保下遏江流上憑嶺表三浯浩浩九嶷巍巍霜巖刁X日麗XX壯志未酬昊天不弔為國捐軀將X隱X耿耿丹心悠悠碧血往事是傳英光不滅XX一致泰岱鴻毛成仁取義是為人豪梼杭千秋垂為定論生榮死哀夫復何恨豐XXXX未X生平緬懷大節金石伺貞

占元撰

書法風格:魏碑

3、江西督軍陳光遠

陳光遠(1873-1939),字秀峰。直隸武清崔黃口(今屬天津)人,北洋將領、將軍府鑒威將軍,直系軍閥馮國璋的嫡系,曾被任命為江西督軍,與江蘇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占元合稱“長江三督”。1922年第二次護法戰爭抵抗南軍不利,被曹錕免職。后寓居天津英租界作寓公。通過親家龔心湛在北洋企業中大量投資,購買了啟新洋灰公司、開灤礦務公司、華新紗廠、耀華玻璃廠等企業的股票。1939年8月病逝。

墓志釋文:中將劉公昆濤銘詞

山川磅礴 惟岳降靈衡 云高矗萃集將星元湘之間 豪杰并舉 締造共和 陳師整旅繄昔 劉公首義傳檄 興師武漢 致果殺敵幟立幟 漢族重興 息兵秣馬 績奏揚鷹 天禍中華 和平頓失 南北戰爭 戈操同室 矯矯 劉公零陵 誓師建纛法 提挈健兒 旌旗電舒 槍及林殖 鳴鏃風馳 飛彈雨集 哀哀 劉公背水陳兵石梁崩折 鋒鏑銷聲 捐軀報國 裹尸志遂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 吊公三忠 為國干城 ×公之烈 竹帛垂名 湘水無情 英雄飲泣 欝欝佳城 豐碑屹立奠忠魂 潭川之北 勁草叢生 悲風凄惻 汨羅同傷 神游樂國 萬歲千秋 軍人之則

江西督軍陳光遠敬撰

書法風格:魏碑

4、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題零陵鎮守使劉公國葬紀功銘

陳炯明(1878-1933),字競存,廣東海豐人(廣東省惠州府海豐縣白釘村,今屬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聯安鎮白釘村),粵系軍事將領、中國現代杰出的軍事家。中華民國時期粵系軍閥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聯省自治”,與孫中山的政治綱領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協助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并首任該黨總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遷葬廣東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碑文:零陵鎮守使劉公國塟紀功銘

浩浩浩神州 茫茫黲黷 風云變化 玄黃反覆 約法不存 斯民誰扠 奮一呼 義旗四矗 桓桓劉公 治兵于湘 振聲獅吼 鞠旅龍驤 百戰彌厲 萬夫莫當 長城遽壞人之云亡 忝屬同仇 驚承兇問 天狼未摧 將星光隕 聲咽楚歌 哀傳虞殯 萬歲千秋 山川馀憤 邇服嶺 目斷衡云 未親執紼 空慟離群 爰刊項石 勒銘高墳 過者下馬誦此刻文。

粵軍總司令陳炯明

書法風格:隸書銘文從容散淡,一派天趣。

5、云南省長周鐘岳題劉昆濤墓

周鐘岳(1876-1955),字生甫,號惺庵,劍川金華忠義巷人,白族。鐘岳出生貧寒,刻苦自勵。光緒二十九年(1903)應癸卯科鄉試,中第一名,稱解元。1904年,至日本弘文學院留學,肄業師范。1905年復進早稻田大學,習法政。曾匯編《師范叢編》10卷,輯譯松村介石《中國教育制度變遷通論》1卷。云南同學創設“云南雜志社”,鐘岳任總編,撰有《論云南對于中國之地位》及《滇越鐵路贖回之時機及其辦法》等論文。與范熙壬、張耀曾、席聘臣等合組《新譯界》雜志社,從事譯述。博采中外圖籍,寫就《法占安南始末記》一書。

碑文:題劉公昆濤墓

莽莽三湘地,將軍戰績多。名山鍾蔣琬,正史紀廉頗。焜耀凌煙閣,凄涼薤露歌,千秋功不朽,銅像立嵯峨。

云南省長周鐘岳

書法風格:魏碑

碑文書法近《泰山金剛裕》,寬博平和。

6、貴州總司令盧燾省長任可澄:

釋文:劉公昆濤國葬紀功銘

零陵將軍,楚國男子。少以俠聞,往為義起。誓撻朔方,以刷國恥。厥志未竟,嘔血而死。萇宏齊烈,蕩陰媲美。諸葛盡瘁,殲身如此。髥其張,僉壬氣補。弓旌自動,精靈赫爾。毅魄天行,豊碑屹峙。我銘不祧,以詔來生。

貴州總司令盧燾省長任可澄

另有一處款識無法識別

無款碑文一:

劉公昆濤墓銘 譚浩明撰

XX秋XX斯年XXX

十八、李仲麟墓

李仲麟(1886-1920),字契雋,湖南省醴陵人,曾參加護法、護國戰爭,授陸軍少將、中將銜。早年投入湖南新軍第二十五混成協第四十九標充正目,后入第四十九標、五十標隨營學校讀書,畢業后,李仲麟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 10月10日,武昌起義。10月22日,長沙光復,李仲麟返湘,任督署衛隊營營長。1912年,李仲麟赴日本留學,研習政治,1913年回國后從事討袁,任湘軍總司令部副官長。1920年12月25日被趙恒惕派人殺害。

主碑鐫刻顏體“李公仲麟之墓”,右側刻有“公諱仲麟,字契雋。生于前清光緒十二年,丙戌歲六月二十二日亥時。卒于民國九年庚申,歲十一月十五日寅時。至民國七年五月蒙。政府命令國葬于岳麓山之陽”,左側刻有“庚山甲向,為塋墓志瘞拜臺下,未亡人李蕭,素霞率男敬義。中華民國十七年戊辰冬月立。”

石欄板上刻“浩氣長存”。

墓旁立有對聯:“化鶴歸來,百戰河山馀片石;蟠龍無恙,千秋砥柱攪橫流。”

后牌坊為程潛撰寫的“追贈陸軍中將李公仲麟墓志銘”,然字跡模糊不清。

十九、丁文江墓

丁文江(1887 -1936),字在君,江蘇泰興人,地質學家、社會活動家。作為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地質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還是《獨立評論》的創辦人之一。

墓頂呈圓形,一人多高的四根石柱組成的牌坊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釋文:丁文江先生之墓

書法風格: 字形結構重心偏下,行楷略帶碑味。

二十 、胡子靖墓

胡子靖(1872-1940),名元倓,號耐庵,晚年自署樂誠老人,湘潭人。1987年(光緒二十三年)拔貢。1902年留學日本弘文學院速成師范科。1903年返國,在長沙創辦明德學堂,為湖南私立學堂之始。1913年創辦明德大學于北京,設商科及政治經濟科。1915年停辦。五四運動時期,支持愛國學生運動,反對北洋軍閥的殘暴統治。1929年任湖南大學校長,極力謀求湖大的發展與提高。以“堅苦真誠”四字為校訓。1938年長沙大火,明德校舍被毀,他將明德遷湘鄉縣霞嶺鄉繼續上課。1940年冬,以高血壓癥猝逝于重慶歌樂山寓所。1948年歸葬岳麓山。

墓位于云麓峰西側公路下方的湖南教育公墓區,占地約60平方米。1997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湘潭胡子靖先生之墓”

書法風格:墓碑系新修,隸書取自電腦字庫。

二十一、 劉志高墓

劉志高墓面積約10平方米,墓碑刻有三排文字,正中為“烈士劉志高之墓”。單從石碑上文字,難以看出墓主人之籍貫。其犧牲時間當在民國六年,“1917年正是反袁護國護法運動,劉志高有可能是護國護法運動中犧牲的烈士。”湖南師大歷史系教授饒懷民如是說。

釋文:烈士劉志高之墓 中華民國六年公葬 三十二年××重修

書法風格:墓碑“烈士劉志高之墓”字體為隸書,方整古拙中不失秀麗。

二十二 、葛謙墓

葛謙(1885-1908),原名藩宣,后改潘宣,字樹安,號誕麟,湖南湘鄉人,同盟會骨干。早年參加湘省光復會密謀革命,留學日本后又發展光華會。1908年與鄒魯等密謀乘光緒帝與西太后相繼死去之機在廣州起義,并散發保亞票以資聯絡,事泄被捕,從容就義。初葬廣州城郊紅花崗(后改為黃花崗),民國時移葬岳麓山。

葛謙墓曾被毀變成菜地,2011年重修。

二十三、 吳云章墓

吳云章 ,國民革命第二軍第六師第十八團機關槍連少校連長,估計是北伐軍軍官。其他信息不詳。

碑文從右至左:國民革命第二軍第六師第十八團機關槍連少校連長

吳云章先生墓

胞弟祿、喜全立 張公公葬事務所重修

書法風格:顏體楷書,方正平穩,端莊縝密。

二十四、 黃愛 龐人銓墓

黃愛(1897-1922),原名正品,號建中,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人運動領袖、革命烈士。民國8年2月考入天津高等工業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后,參加天津學聯執行部工作。民國10年3月,發動湖南第一紗廠工人,兩次組織大規模游行示威。趙恒惕便派軍警包圍勞工會,將黃愛、龐人銓逮捕。未經審訊即于17日清晨,將其殺害于瀏陽門外。時年25歲。遺體公葬岳麓山。

龐人銓(1897-1922),字壽純,湖南湘潭人,湖南工人運動領袖之一。1917年畢業于湖南省(立)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與黃愛在長沙共同組織湖南勞工會。1922年1 月17日與黃愛一起被湖南軍閥趙恒惕殺害于長沙。

二十五、 陸軍中將齊學啟之墓

齊學啟(1900-1945),字夢赍,湖南寧鄉人。1923年畢業于北京清華大學,1929年在美國諾維奇軍事學校畢業后返國,曾任國民黨新編第三十八師副師長,陸軍少將追晉中將銜,著名抗日將領。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援英時,擔任新38師副師長,協助師長孫立人在仁安羌解救被日軍圍困的英軍及平民七千多人,后在帶領傷兵撤退時,不幸在戰斗中受傷被俘,囚禁于仰光集中營。1945 年3月在抗戰勝利前在獄中遭叛逆刺傷重創,醫治無效后殉國。

二十六、 覃理鳴墓

覃理鳴(1885-1947),名振,又名道讓,常德桃源人。1905年參加同盟會成立會,被推為評議員。1908年回國進行革命活動,在長沙被捕入獄。 “二次革命”時,與蔣翊武回湖南策動討袁,敗后亡走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任湘支部長,回國發動湖南獨立。反袁勝利后,又參與護法運動,歷任湖南檢閱使、總統府參議兼法制委員。1924年支持孫中山改組國民黨,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歷任南京政府立法院副院長、司法院副院長兼中央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抗日戰勝利后,反對蔣介石發動內戰。1947年病逝于上海,1948年靈柩遷回岳麓山安葬.

覃公理鳴之墓位于劉道一墓的左后方,占地約200平方米。墓冢用石片鑲嵌而成,呈半球狀,墓后豎有“覃公理鳴之墓”的花崗巖石碑。199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覃公理鳴之墓

書法風格:有顏字的厚重端莊、筆畫圓潤,略參行意。

二十七、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墓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

10月22日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率先響應,光復長沙,并派出湘軍北上援鄂,參加漢陽保衛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國民政府將在漢陽犧牲的湘軍烈士遺骸運歸故土,公葬于岳麓山。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公墓位于岳麓山管理處辦公樓后方山坡上,為一處民國時期簡約式的烈士公墓。1944年重建。該墓坐西朝東,占地約200平方米。墓圍由花崗片石砌成,陣亡將士分三排并列安葬,現存22冢,每墓冢前均立有花崗石墓碑,刊墓主人姓名、祖籍或公葬年月等銘文。

湘軍援鄂陣亡官兵共292人。其中官佐21人(隊官7人、排長12人、書記長3人)正目25人、副目14人、正兵232人。

這兩個墓中基本為下級官兵,其中王晃秋、賀漢云為排長,熊亮為書記長,其余均為正兵、烈士。

旁立一大型墓碑,刻“漢陽陣亡將士公,公葬烈士名錄如下: 鄧皇桂、毛貴卿、左永興、楊義勝、馮潤臣、文光斗、王炳初、彭德安、馮以義、劉冕生、曾寬、石玉亭、嚴少全、李國卿、羅清云 、賀漢云,另有無名烈士2人,一共18人。

書法風格:分為規整型、古厚樸實型 、秀美型共三類。

1、規整型:布局緊密大小錯落,渾然一體,骨肉勻適,方整秀麗兼而有之,例如:鄧皇桂墓、王炳初墓、李國卿墓、羅清云墓等墓的碑文。

2、古厚樸實型:筆畫豐潤,在轉折和撇、捺處尤見功力,形成外方內圓的效果。其結體方正,波、磔、撇、捺皆不張揚外露,字體方整嚴峻。例如:馮潤臣墓、馮以義墓等墓的碑文;

3、秀美型:秀美飛動,遒勁飄逸,或挪讓,或盤曲,或長短,剛健有力。例如:毛貴卿墓、彭德安墓、嚴少全墓等墓的碑文。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公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羅清云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毛貴卿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文光斗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曾寬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鄧皇桂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馮潤臣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馮以義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劉冕生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無名將士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賀漢云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李國卿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彭德安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石玉亭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王炳初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嚴少全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無名將士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左永興之墓

辛亥援鄂漢陽陣亡將士楊義勝之墓

辛亥援鄂民五護國陣亡將士公墓

二十八、辛亥援鄂民五護國陣亡將士公墓

該墓位于五輪塔下方,占地約200平方米。1911年辛亥革命與1915年護國運動中,湖南均派兵援鄂參加反清討袁戰爭。1916年,北上援鄂的烈士遺骸運回長沙,公葬于岳麓山。

所葬烈士有:熊毓璠、王晃秋、許在堂、朱積達、徐履中、周國賓、郭長桂、謝賢士、談星堂 、寧×× 、熊南生、黃心田、劉玉清、熊亮,另有無名烈士4人。

墓園建立于1916年下半年,所有墓碑以隸書寫碑,端莊簡靜。

二十九、北伐陣亡將士紀念塔

該塔又稱五輪塔,唐生智主持修建。五輪指:地、水、火、風、空。其形即地方、水圓、火三角、風半月、空圓點。

題有:五輪塔。公元2001年吳立民敬題。

有聯:心想事成金輪永曜觀自在,水到渠成寶蓮常開妙吉祥

究天人際同心相應,通古今變與時俱進

三十、陸軍第七十三軍第七十七師抗日陣亡將士碑

抗日戰爭期間三次長沙會戰,由三湘子弟組成的陸軍第七十三軍于長沙外圍抗擊日軍。該軍所屬暫編第五師師長彭士量及將士,第七十七師、一九三師、五十師及軍司令部直屬部隊眾多官兵壯烈殉國。1946年春,最后一任軍長韓俊指令專人督修公墓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

除立“浩氣長存”,碑文兩側立魏碑對聯:英雄百戰無余敵,黨國千秋重此碑!

江流無聲,岳麓常青!又是一年清明到,愿踏青的人們能夠移步岳麓山,祭奠這些為中華民族崛起而長眠的先烈!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篇
大理文化(2022年8期)2022-09-27 13:38:02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書法
娘子關(2021年6期)2021-12-16 01:18: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5期)2021-10-20 03:16:06
書法欣賞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3:18
書法
娘子關(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書法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亚洲人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理论片一区| 尤物国产在线|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 婷婷色婷婷| 欧美狠狠干|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国产三级毛片| 国产丝袜91|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三级| www.狠狠|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色成人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 色综合五月| 日韩av无码DVD|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秋霞国产在线| 亚洲动漫h|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女人天堂av免费|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夜夜操天天摸|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天天躁狠狠躁|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天天综合色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AV天堂|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a级高清毛片|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精品|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二级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