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義 馮 麟
?
淺談重慶市南岸區真武山隧道交通擁擠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譚 義 馮 麟
(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 400074)
真武山作為重慶內環快速通道,是連接南坪與茶園新區的交通要道,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真武山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其通行能力的限制已經嚴重的影響了市民的出行和城市的經濟發展。本文基于對真武山交通擁堵原因的分析,對真武山交通擁堵的情況提出了改善一些措施。
真武山交通擁堵;原因;治理措施
重慶直轄以來,城市化步伐越來越快,但同時城市的交通擁堵情況也日益嚴重,這不僅阻礙了城市化的進程,同時帶來了大氣污染,環境惡化,油氣資源浪費等問題。如何立足現實,有效的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擠,是推動城市化道路上重要的一步,也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真武山作為重慶內環快道重要節點,其通行能力決定了其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快慢。解決該段的交通擁堵對于市民生活出行,促進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真武山隧道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邊緣剝蝕性中低山貌地帶(重慶),屬亞熱帶氣候。真武山隧道洞口分1號隧道進出口,2號進出口,共四個洞口,是我國目前高速公路最寬的雙向六車道公路隧道。整個隧道被分為三類橫截面:直線段、曲線段、超高端。其于2000年建成,距今已有投入使用大約16年,全長5858米,在2015年的統計中已知的每天的車流量就已超過8萬輛!現在真武山隧道已成為重慶市交通事故頻發,交通高度擁堵路段之一。

2.1交通供需不平衡及地理位置的限制
近年來,重慶市市區機動車保有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增長迅速,尤其是私家車。以2014年為例,2014年重慶市主城區機動車擁有量115.1萬輛,較2013年增加16.1萬輛,增長16.2%。私家車是機動車增長的主要動力,擁有量達73.4萬輛,較2013年增長30.4%。正是因為私家車的快捷方便,對比公交車的緩慢,擁擠,舒適度低導致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駕駛私家車出行。像真武山隧道這種重要交通路段其交通承載力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同時真武山隧道地處主城區南岸區,南山腳下,也是連接南坪和茶園新區的交通要塞,會有一定的早高峰和晚高峰。
2.2規劃建設不合理
真武山隧道為雙向六車道,雖然單向是三車道,但是建設者是根據建設初期的交通需求量來設計的,沒有考慮到隨著經濟的發展伴必然隨著交通量的增大,三車道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交通需求了。再加上該隧道建成時間較早,重載交通車輛比較多,許多路面已經被破壞嚴重。建設時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和優質建設材料的缺乏,隧道內洞頂已經出現了開裂、滲水、碎板等病害,嚴重的影響了過往車輛的行車速度,從而造成交通堵塞。
2.3交通執法不嚴厲,文明意識淡薄
該段隧道內缺乏相應的監控措施,由于交通擁堵,個別駕駛員為了盡快通過就見縫插針,違反交通規則,在本就擁堵的隧道內隨意變道,超車,導致貨車、客車進出隧道行駛緩慢,對行車造成很大的困擾,不經大大的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時交通事故頻發。
本著安全、實用、經濟的原則,現提出解決真武山隧道交通擁擠采取的方法如下:
3.1在原隧道旁另外擴建隧道。
經過對真武山隧道的實地考察,在原隧道旁各增設一個單向隧道是一個最合理,有效的措施。新隧道的擴建不會對道路的臨時通行能力產生影響,同時對于施工的安全有一定的保障。在新開挖的隧道中,可以采取了下圖1設計用以針對真武山的交通運輸情況以及山體情況進行建設。

圖1
3.2. 在隧道旁新建一條軌道交通線
根據真武山地區的日均客流量及地質條件,可在原隧道頂部新建一條軌道交通線來緩解交通費壓力。眾所周知,輕軌的爬坡能力較強,能很好的適應重慶這樣的山區城市。輕軌的高運量可以保證在一天的客運高峰期,不會出現車輛高度集中的交通擁擠現象,加上修建輕軌占地較少,涉及的拆遷也少,這也正符合重慶人口密集,建設用地緊張的需要。見圖2

圖2
3.3. 改建原隧道為雙層隧道。
以盾構法施工為主的隧道.可在有限的圓隧道內構建上、下層車道.形成雙層道路隧道(簡稱“雙層隧道”)。這幾乎相當于在既有土建邊界條件下,隧道的通行能力翻倍。因此,雙層隧道成為城市道路隧道一個新興的分支。雙層隧道主要有以下優點:①結合出入口較多,②行車通道多,③凈空斷面小。改建真武山隧道為雙層隧道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見圖3

圖3
本文分析了重慶市真武山隧道交通擁堵的原因并據此提出解決其交通擁堵的相應措施。但是除以上措施外我們還需要增進公民的交通文明意識,鼓勵市民公交出行,加強道路交通執法,加大交通違規違法的懲罰力度。同時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運輸,完善城市交通運輸體系。以上措施期望為市政部門解決真武山交通擁堵提供有效參考。
[1]胡智勇,謝曉忠,李瑋.重慶城市通擁堵問題及緩解對策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 2013,( 6):23一25.
[2]由遠程,劉曉文.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原因和建議[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4):29一30.
[3]文國偉著.城市交通與道路系統規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4]於友摻.重慶市巴南區江洲路交通擁堵原因及其治理對策[J].四川水泥. 2016,(4).
[5]奚峰.雙層道路隧道通風設計的特點和典型實例[J].中國市政工程.2010,(11).
譚義 男 1994.10 漢 重慶巫溪 本科 學生 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U45
B
1007-6344(2017)03-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