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蔡競、梁清誨等編著的《中國參事》于2016年10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中國參事》通過對基礎資料的收集篩選,對數據的對比分析,對史料的甄別編輯,并運用專項研究、比較研究、模型研究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統介紹中國政府參事制度。該書是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 規劃年度重點項目,還被商務印書館列為2017年春季重點推薦書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為我國政治生活中充分發揮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水平政府智庫的有機組成,政府參事介于“宇下”和“草野”之間,政府參事室云集了一大批學識淵博、閱歷豐富、身份超脫的人才,其所兼備的統戰性和咨詢性兩大特點,是古今中外任何咨詢及智庫機構都不具備的。政府參事憑著“獨立思考、敢講真話”的本色與擔當,在始終堅持黨的統一領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促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祖國統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與付出。
《中國參事》試圖向讀者解答這樣幾個命題:第一,中國政府參事是怎樣從一種職官安排演變為一種政治制度的;第二,中國政府參事在政治文明建設進程中發揮過和正在發揮著哪些重要作用;第三,未來中國政府參事的去向又是如何,是成為制度的“化石”,還是隨著改革發展的步伐邁進又一個春天,講好又一段“春天的故事”。該書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資料記錄的客觀性、探尋事業發展的規律性,同時保持研究的前瞻性和拓展性,主動置身于時代潮流中去審視過去、剖析當下、展望未來。
《中國參事》按編章節目層級排序,分為3編12章,共約43萬字。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參事的起源;中國政府參事制度的歷史沿革、理論體系和實踐作用;中國政府參事忠心報國、履職建言、服務決策的成就;中國政府參事參與新型智庫建設的定位、機制和發展方略;中國古代類似參事納諫的形式、途徑及影響等等。全書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既可作為一本研究我國參事事業的專業工具書,也可作為一本了解我國參事發展歷史的通俗讀物。
(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