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種計算收費站收費車道數的方法,定量計算收費站收費車道數,并且通過驗算交通強度,以驗證收費車道數是否滿足一般交通需求。
【關鍵詞】收費車道數;交通強度;服務時間
我國高速公路的建設,滿足了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然而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資金多為銀行貸款,收費還貸成為高速公路建成后的主要任務之一。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費就成為高速公路收費站(主線收費站、互通立交收費站)的主要職責,然而收費站也給高速公路主線、互通立交匝道行車帶來一定影響,影響了通行能力、降低了服務水平,如何來減少這些影響,進而將影響降到最小,是公路建設者應積極面對的問題。在諸多應對手段中,確定合理的收費站收費車道數是減少上述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
確定合理的收費車道數,是滿足車輛進出高速公路、保證公路通行能力的需要,是為交通流提供較高服務水平的需要,也是充分發揮收費站重要職能收費還貸的要求。因此確定合理的收費車道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速公路收費站有主線收費站和互通立交收費站兩種,收費站主要由收費島、收費廣場、收費設備、雨棚、房屋建筑等構成。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高速公路起步晚,甚至在發展之初都沒有設計規范,更沒有與之相應的較高的設計理論和設計理念,許多內容都照搬日本、德國、美國的設計條文,即使到現在,有關收費站收費車道的設計理論、設計方法,仍沒有完整的理論依據和規范要求。目前,收費車道設計主要根據設計交通量,查相應表格,得到收費車道數,實際上設計者并不知道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本人根據十多年的設計經驗、結合當前國內外的設計要求,介紹一種收費車道設計的方法。
該計算方法主要以收費員的平均收費服務時間為主要設計要素,以預測交通量為基礎,由平均服務時間計算單個收費車道的通行能力,再根據該收費站的設計交通量,計算得到收費站出口和入口所需收費車道數。另外,計算得到的收費車道數,需要驗算其交通強度,以確定其是否滿足一般統計規律,是否滿足實際交通需求,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來控制收費車道的數量,使其既滿足理論計算,又滿足實際需求。
一、收費車道基本要求
我國現行規范規定,收費設施設計必須服從路網規劃,減少停車次數,縮短服務時間,提高服務水平,并滿足聯網收費的要求。具體設計指標規定如下:
(1)、收費島數量設計年限:公路開通后10年
(2)、交通量采用標準設計小時交通量(DDHV),即第30位小時交通量
(3)、服務時間:
封閉式收費:入口6~8秒,出口14~20秒[2]
(4)、服務水平:
服務水平用平均等待車輛數表示,高速公路宜采用1。
(5)、收費車道數:
收費車道數應根據交通量、平均服務時間、服務水平計算確定,但每個方向不應少于2條。
二、收費車道數計算分析
(1)、確定設計小時交通量(DDHV)
設計小時交通量(DDHV)是與其對應的目標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我國規范規定為公路開通后10年)乘以K值和D值求得。
DDHV=AADT×K×D
其中: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K----交通量高峰小時系數
D---交通量雙向分布不均勻系數
由于K、D系數取值范圍比較寬泛,故DDHV變化較大。若DDHV采用較大值,必然增大收費站的規模,增加資金投入,造成工程浪費;若采用較小值,雖然減小了收費站規模,降低了資金投入,但是很可能不能滿足交通量的需求,造成交通阻塞,降低了服務水平,不能充分發揮高速公路作用。因此在實際中,應根據具體項目的交通量分析,確定合理K、D值,獲得較準確的DDHV,最終確定收費站的適宜規模,盡量做到既滿足交通需求,又不會造成浪費,達到技術與經濟的和諧統一。另外,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一次規劃,分期修建的方式,為未來的交通需求,適當留有余地,同時可以降低DDHV預測誤差帶來的不利影響。
(2)確定服務時間
收費車道的服務時間,直接關系到收費車道的通行能力,進而影響到收費站的規模,影響工程投資。毫無疑問,如果服務時間越長,那么每一收費車道的通行能力就越小,收費站為滿足車輛通行所需要的收費車道就越多,收費站的規模就越大,相應的工程投資就越多。因此確定適當的服務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現行規范要求,封閉式收費車道采用入口6~8秒,出口14~20秒的服務時間。因此在實際計算中我們采用規范規定的數值,以滿足規范要求。但是根據已建成使用的收費站統計資料,入口和出口的服務時間在一般情況下略小于規范規定值,采用規范服務時間對計算收費車道數是有利的。
(3)服務標準
服務標準是以每個收費車道平均等待的車輛數來計算,我國現行服務標準采用平均等待1輛車。平均等待的車輛數越多,雖然對減少收費車道數量、減小收費站規模、降低工程造價有利,但降低了服務水平,延滯了車輛通行,除非有極特殊的情況,不應降低服務標準,計算中采用規范值是適當的。
(4)計算收費車道數
收費車道數由給定的交通量和平均服務時間進行計算,車道數直接取決于交通量(DDHV)的大小、平均服務時間(t)的長短。交通量越大,平均服務時間越長,所需要的收費車道數就越多。在交通量已確定的條件下,要提高服務標準,縮短車輛等待時間,也就是要增加收費車道數。
設置合理的收費車道數,不僅能夠節約建設用地,降低工程造價,更能夠保證車輛能夠快速、順暢進、出高速公路主線,最大發揮高速公路的功能。
另外,車道數的選定還應該滿足交通強度的要求。交通強度(u)是指收費站理論設計小時交通量(DDHV)與實際設計小時交通量的比值。也就是說,我們所設計的收費站的車道數必須略大于計算得到的理論車道數。 如果u<1,那么所有經過該收費站的車輛,能夠在設計條件下,從容通過收費站。如果u>1,那么到達收費站的車輛,在設計條件下,將越聚越多,造成交通阻塞(理論上是如此,實際中如果交通擁堵,大多會繞行、避開)。所以說用交通強度驗證收費站車道數,非常必要。根據調查統計來看,在一定交通量條件下,交通強度與車道數的關系如圖1。在一般情況下,交通強度控制在0.7~0.9較為適宜。
根據以上各相關要素的分析,下面給出計算收費車道數公式和步驟:
a.首先計算單收費車道(入口、出口)通行能力:
p=3600÷t 單位:(輛/車道)
b.其次計算收費站所需車道數(入口、出口):
n=DDHV÷p 單位: (道)
c.驗證收費站車道交通強度:
u=DDHV÷p÷n
三、計算舉例:
根據某互通立交交通量預測,該互通立交在建成通車10年后,年平均日交通量為24568/日(立交轉彎交通量),DDHV計算系數分別為K=0.065,D=0.55。
根據以上資料該立交收費車道數計算如下:
1、首先計算設計小時交通量(DDHV)
DDHV=24568×0.065×0.55=878.306
2、計算互通立交入口車道數:
a.計算入口單收費車道通行能力:
根據規范要求,入口服務時間采用6秒
p=3600/6=600.000
b.計算收費車道數:
n=878.306/600=1.464 取車道數為2
c.驗證入口交通強度:
u=878.306÷600÷2=0.73192 交通強度符合一般統計規律
3、計算互通立交出口車道數:
a. 計算入口單收費車道通行能力:
根據規范要求,出口服務時間采用14秒
p=3600/14=257.14285
b.計算收費車道數:
n=878.306/257.14285=3.415 取車道數為4
c.驗證入口交通強度:
u=878.306÷257.14285÷4=0.8539 交通強度符合一般統計規律
四、結束語
收費站在實際運行當中,其通行能力與多種因素相關,如收費方式、收費員的業務熟練程度、駕駛員的技術水平、收費設施的處理能力、設備的運行狀態等,本文所介紹的只是一種理論計算的基本方法,在實際工作中還應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收費車道數量,并應為以后增加收費車道留有余地,同時還要加強收費人員和收費設備的科學管理,盡最大可能保證人員設備的協調統一,保障收費站的暢通,以充分發揮高速公路的作用,為駕乘人員提供順暢舒適、快速高效的服務。
參考文獻 :
[1]《JTG 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線設計設施通用規范》人民交通出版社.
[2]《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范》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