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東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施工質量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特別是軌道交通工程。軌道交通項目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軌道交通的順利進行,因此需要對施工質量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本文針對軌道交通項目施工過程中的通病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預防策略,希望對于同行們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軌道交通;工程質量;通病
1.引言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的管理逐漸成為了目前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施工工程的后期使用情況,因此針對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通病,需要進行及時的預防,這樣才可以確保施工的順利開展以及后期質量的保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交通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因此在對軌道交通工程進行施工時,需要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及時對施工過程中的通病進行處理,從而確保軌道交通工程施工的順利開展。
2軌道交通工程內容
2.1普通整體道床施工
2.1.1軌排組裝。
扣件軌排組裝時一般為先在鐵凳子上擺放鋼軌,鋼軌上拉彈條安裝鐵墊板,最后安裝灰枕時利用電動扳手直接擰緊螺栓,導致部分灰枕尼龍套管失效。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們需要采取下列的預防措施:
①軌排組裝時降低鐵凳子高度,使軌枕的起吊高度減少。
②嚴禁使用電動扳手通過螺栓掛起軌枕。
③扣件組裝完安裝軌枕時先使鐵墊板長圓孔與軌枕圓孔對位準確,保證軌枕圓孔中心位于鐵墊板長圓孔中心,手動旋緊螺栓,最后利用電動扳手擰緊螺栓。
④重點檢查軌排組裝質量,每節軌排吊裝之前進行由技術人員參加進行交接檢查,如發現不合格項立即整改。
2.1.2支立模板。
模板支立不垂直,板縫連接不密實,造成道床邊不直,漏漿。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的預防措施:
①模板選取時,應注意材質硬度,以防成型后扭曲變形,模板支立前應清理干凈基底并潤濕,且所有模板應先均勻涂抹脫模劑,鋪設應牢固、平整,接縫嚴密不漏漿。應分清模板類型,正確安裝。
②模板支立完成后,要對模板底部縫隙采用砂漿進行封堵。
③支立模板時,應嚴格按墨線位置支立,模板斜支撐應支立牢固,位置偏差不大于±3mm。模板工作面應保證垂直,不垂直度不大于±2mm,表面不平整度不大于±3mm(1m),高程誤差不大于0、-5mm。
④澆筑結束混凝土初凝前,對軌道幾何尺寸、道床尺寸進行檢查,發現軌道變化和跑模立即進行處理。
⑤混凝土澆筑前由作業隊對模板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由質檢員檢查,檢查合格后進行聯合隱檢,聯合隱檢合格后報監理驗收合格后方進行混凝土澆筑。
2.1.3道床(排流端子)不合格。
隧道內整體道床每12m設置一處道床伸縮縫,道床伸縮縫兩側預留排流端子高低不等、前后不齊。因此,需要采取以下的預防措施:
①排流端子安裝技術要求由技術人員按照技術要求進行單獨技術交底。
②排流端子安裝時排流端子應使用卡具進行固定,防止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移位。(卡具由機械設備人員進行設計)
③嚴格執行交接檢制度,聯合隱檢時此項列為重點檢查項目。
2.1.4軌道幾何尺寸。
水平、軌距、高低、方向、軌底坡超限。對此,需要采取以下的預防措施:
①組裝扣件時清理扣件和鋼軌上的雜物。
②調整順序為先調水平、后調軌距,先調基標部位、后調基標之間,先粗后精,反復調整。
③正確安裝鋼軌支承架,鋼軌支承架與軌道垂直安裝,架軌時支承架應安裝穩固,螺桿擰緊。
④扣件按照設計扭矩擰緊,軌道精調之前檢查扣件各部件是否安裝齊全,扣件是否達到設計扭矩。
⑤調整到位的軌道應加強防護,嚴禁承重、承受外力過大,受到撞擊或調整好24小時以后,應重新檢查軌道幾何尺寸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
⑥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盡量減少對軌道的擾動,邊澆筑邊檢查軌道幾何尺寸,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⑦道尺、方尺的使用人員應經常對其檢查校正,計量員定期檢查計量器具的精度,不合格時及時校正。使用弦線時應拉直、拉緊。
⑧對施工中使用的鋼軌支承架進行進場驗收,不合格的按廢品處理,支承架的幾何尺寸、軌底坡精度定期進行檢查,不合格的應進行校正或按廢品處理。
⑨每次精調軌道時應伸入成形軌道5m以上,每次澆筑混凝土時調整好的軌道應預留5m以上,作為與下次施工的順接段。
2.1.5道床伸縮縫設置。
道床伸縮縫設置不順直,歪斜,沒有全斷面貫通;道床伸縮縫與結構沉降縫不重合。針對上述現象,我們需要采取以下的預防控制措施:加強固定伸縮縫的方式(如加可抽取的加固鋼板)來控制道床伸縮縫的平直度,現場伸縮縫貫通,與結構沉降縫嚴格位置對應。
2.2鋼彈簧浮置板施工
2.2.1軌道幾何尺寸。
對于水平、軌距、高低、方向、軌底坡超限的現象,可以使其與普通道床及一般減振道床相同。
2.2.2道床(排流端子)不合格。
隧道內鋼彈簧浮置板道床伸縮縫兩側預留排流端子高低不等、前后不齊。因此需要與普通道床及一般減振道床相同。
2.2.3隔振器與浮置板基底不密貼。
浮置板在頂升完成后才能到達減振效果,由于基底底面坑洼不平使隔振器傾斜、底部與基底面補貼,在頂升時受力不均勻,影響浮置板頂升。因此需要采取以下的預防措施:
①精確定位隔振器位置,復測其設計高程和基底的平整性。
②發現高程不合格時應及時處理(在鑿毛的情況下采用高強砂漿進行找平),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
③混凝土澆筑前對隔振器底部和基底面有無空隙以及隔振器是否搖晃進行檢查(用8號鐵絲折成彎鉤逐個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
2.2.4浮置板基底混凝土澆注控制不到位。
在混凝土澆注完成后,浮置板基底高程與設計高程不相符和不平整,影響后續施工。對此需要采取以下的預防措施:
①在澆筑前技術員要進行技術交底和現場控制線的交底。
②基底面高程和隔振器位置高程的核算。
③在澆注混凝土時控制收灰面的依據是彈在盾構壁上的墨線,鋼筋頭不能作為依據。
④現場點位標識清楚,防止找錯。
⑤最后收面時應注意混凝土面是否到達設計面。
⑥在收面時還應注意橫向位置的平順性。
⑦現場收面時要有專人負責基底面的平整性。
2.3整體道床道岔施工
道岔轉轍器滑床板不平整,造成轉轍器工作時滑動阻力大,扳動不靈活,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間隙超標。轉轍器基坑設備拉桿槽偏差較大和跑模情況,轉轍器基坑積水。針對上述的情況,需要采取以下的預防控制措施:道岔拼鋪好起道精調時,嚴格加強對轉轍器滑床板的水平控制,混凝土澆注前做好對滑床板處的軌枕支撐加固,澆注時做到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轉轍器基坑及設備拉桿槽采用鋼模板施工,設備拉槽精確定位,處理好轉轍器基坑與道床排水溝的關系,防止排水溝流水流入轉轍器基坑。
2.4橡膠隔震墊道床施工
基底混凝土平整度差、橡膠墊鋪貼不平整、邊角不直,翹起、空鼓、皺折、鋼筋焊接灼燒減震墊。因此需要加強基底測量精度、加強對廠家施工的盯控以及澆筑混凝土時做好橡膠墊和洞壁的密貼。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過程很容易出現的上述幾種通病,所以我們需要對它們進行詳細和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從而確保軌道交通工程可以順利的完成施工。
參考文獻:
[1]周順超,郭華華,余志法.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01:14-15.
[2]李巧玫,建筑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對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3,3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