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鳳
【摘 要】我國法律規定的遺囑形式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其中,公證遺囑的效力最高,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公證遺囑因其證明力、優先效力等特點,成為了遺囑形式中的重要部分,不容分割。本文通過對公證遺囑的概念理解,分析其法律效力,并介紹了撤銷和變更的方式,對公證遺囑作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公證;遺囑;法律效力
正文:立遺囑對于傳統的中國人來說,一向是比較避諱的事情。但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加強,伴隨著遺產糾紛的頻繁產生,對遺產處理方式的了解和認識,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內容。與此同時,人們不再避諱談及“立遺囑”的事情,而是以現代的眼光接受與認識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為避免或解決紛爭,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立遺囑,也有利于按照被繼承人的生前意愿實現財產分配,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一、公證遺囑的概念與特征
公證遺囑在所有遺囑形式中,是最能真實反應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的方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不論是形式上還是程序上,都要比其他遺囑形式的要求更為嚴格和謹慎。 總的來說,公證遺囑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由國家認可的公證機關進行公證
公證遺囑中的公證,并不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均可作公證,而是必須由國家認可的公證機關進行公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吹揭恍┻z囑是在律師事務所中進行公證辦理的,但這并不屬于公證遺囑,按照法律規定,公證遺囑必須是在法律規定的公證機關進行,最常見的是立遺囑人當地的公證處。公證處是依法設立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證明機構,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
(二)親臨原則和回避原則
首先,在原則上立遺囑人應親臨公證處進行公證,若立遺囑人行動不方便,也可邀請公證員到其住所地辦理遺囑工作。除此之外,為維護公證遺囑的真實性,法律要求公證人員不得辦理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公證事項,如果公證員遇到與自己近親屬或其他有利害關系的人作遺囑公證時,應該進行回避,否則,其作出的公證遺囑也不會產生法律效力。
(三)再次公證原則
在公證遺囑首次成立之后,若立遺囑人對先前成立的公證遺囑進行變更或撤銷,應當再次公證,否則,變更的行為不會對先前產生的公證遺囑產生任何實際的影響,因為先前成立的公證遺囑仍然保持優先效力。對公證遺囑再次公證的要求,反映了公證遺囑的嚴格要求,也體現了公證遺囑的權威性。但是,如果立遺囑人不愿意進行再次公證,也可以對自己的財產直接進行現實的處分。
二、公證遺囑的效力
公證遺囑的效力是指遺囑人通過立遺囑進行公證所要達到的目的。通過分析相關法律條文可以得出,公證遺囑具有證明效力、優先效力、強制執行效力以及其他遺囑形式不可撤銷的效力。[1]
(一)公證遺囑的證明效力
公證遺囑在幾種遺囑形式中具有最強的證明力。公證書,顧名思義,就是用以證明某一行為或者文書具有真實性的一種法律文書,其基本的效力就是證明效力。遺囑公證指的是公證人員對立遺囑人做出的訂立遺囑的行為進行真實性的證明,這就要求公證人員對立遺囑人的情況做詳細而且全面的審查,在確保真實的前提下做出相應的公證書,以此來表達立遺囑人內心的真實意思。
(二)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
我國法律規定的遺囑形式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其中,公證遺囑的效力最高,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幾種遺囑形式的共同存在,也就意味著他們之間存在效力的先后之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對遺囑效力認識的缺乏,導致多種形式混合進行,且內容存在差異,所以各種不同形式的遺囑之間必然需要對其效力進行排序,從而解決前述提到的效力先后問題。
(三)公證遺囑的強制執行效力
在實際生活中,公證遺囑發生效力之后,繼承人之間會因財產分配情況產生執行糾紛,甚至有對抗、拒絕執行的行為發生,此時,公證機關能夠依據公證書的內容進行強制執行。也就是說,公證遺囑具有強制執行力。[2]
(四)公證遺囑具有其他遺囑形式不可撤銷的效力
根據法律規定,若遺囑人以不同形式訂立了多份內容不同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的公證遺囑內容為準,如果沒有公證遺囑,以訂立時間最后的遺囑內容為準。也就是說,若在公證遺囑之后,用口頭遺囑或錄音遺囑等除公證遺囑之外的其他方式對先前的公證遺囑的內容進行變更的,不影響公證遺囑的效力,即不可撤銷的效力。
三、公證遺囑的生效、變更與撤銷
(一)公證遺囑的生效
公證遺囑作為一種法律行為,其成立有嚴格要求,必須滿足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其生效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公證遺囑的進行必須程序合法。在法律上,任何一項法律活動的開展都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程序是實體的保障,只有嚴格按程序來辦理,才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權利,公證遺囑便是如此。[3]
第二,公證遺囑的辦理主體必須是法律規定的公證機關。公證遺囑中的公證,并不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均可作公證,而是必須由國家認可的公證機關進行公證,這才能夠成立合法有效的公證遺囑。
第三,遺囑人必須親自辦理,不得委托他人。公證遺囑因其行為的特殊性,必須由遺囑人親自進行辦理,才能真實表達遺囑人的內心意思,才能真正維護其財產權益。所以公證遺囑要求必須是由立遺囑人親自辦理,不得委托其他任何人。
(二)遺囑的變更與撤銷
遺囑自由原則是重要的原則之一。在合法的范圍內及不侵犯他人財產權益的前提下,遺囑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不受限制地改動自己已經設立的遺囑。
1.遺囑變更和撤銷的條件。
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立遺囑人變更或撤銷遺囑時必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盡管在先前的遺囑設立的時候,立遺囑人也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在變更或撤銷遺囑的時候也有同樣的要求,才能真實反映立遺囑人的變更或撤銷的意思。若立遺囑人在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前提下對遺囑進行變更或撤銷,則并不會產生法律效力,也不會對先前訂立的遺囑產生實際影響。第二,遺囑的變更和撤銷不能違背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愿,即要確保立遺囑人是在不被脅迫或欺騙的前提下,根據內心真實意思所做出的變更。第三,變更或撤銷遺囑同樣只能由遺囑人親自做出,不得委托或代辦。
2.遺囑變更與撤銷的方式。
第一,明示方式。即在遺囑進行變更或撤銷的時候,用明確的方式予以表達。通常表現為,在新設立的遺囑中用文字做出明確的表示,表示原先所立的遺囑已被變更或者被撤銷。第二推定方式。即在遺囑人沒有作出明確表示的時候,往往通過推定的方式來認定立遺囑人的內心真實意思,即對遺囑的變更或撤銷,從而產生法律上的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公證遺囑作為遺囑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實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占據了重要地位,對其特征及效力進行研究學習,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公證遺囑并進行更合理的運用。
參考文獻:
[1]鄭倩, 房紹坤. 公證遺囑優先效力論爭[J]. 政法論叢, 2016(2):66-72.
[2]陳志山. 公證遺囑的效力研究[D]. 暨南大學, 2015.
[3]宋文君. 遺囑的撤銷與變更[J]. 中國公證, 2011(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