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元街
黔西南州交通勘察設計院
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規劃設計探究
賀元街
黔西南州交通勘察設計院
在對道路路基工程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路基作為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設計存在不合理,將會給工程安全性帶來直接影響,因此,需要保證設計質量嚴格把關,保證工程整體施工質量達到規范要求。在進行道路工程的規劃設計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路基路面進行處理,完善路基路面的規劃以及設計工作,以此來保證整體的道路工程質量?;诖吮疚姆治隽说缆饭こ搪坊访嬉巹澰O計。
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規劃設計
在現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市場競爭力也在不斷加大,對道路工程質量也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然而在對公路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施工企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進而選擇多種發展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對道路工程中的建設范圍進行不斷的加大,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公路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道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其設計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設計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并且在設計時,路基路面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空氣中裸露的,在自然條件影響下會給路基路面穩定性帶來影響。與此同時,路基路面也會受到人為因素影響。因此,要對路基路面規劃進行深入研究,對質量進行充分保證。
第一,要合乎總的規劃內容,然后有序的開展設計工作,對于土地要確保其合乎道路的通行規定.要合理的體現出交通的意義,不斷的完善用地模式,確保運轉優秀,提升運作氛圍,確保交通狀態良好。第二,要切實的按照當前的市場規律來開展工作,要和區域的經濟發展模式保持一致,經濟的發展公交事業,確保運輸網絡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第三,要認真地分析其無障礙的規劃,確保通行不是很方便的人可以非常安全的使用,在保證利潤的時候,還要保證社會以及生態價值都是有效的。第四,配套裝置和道路通行要有機的聯系到一起和主線有機融合的基建內容非常多,比如電力管線以及排水等等。對于所有的基建項目開展全面的規劃設計,除了路燈等布局在道路的表層之外,別的一些管線都要設置在之下的區域,以此來確保視野通暢,而且氛圍有序,道路設施功能完善、齊全,環境優美,引導城市的空間向縱橫延伸,確保城市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在對道路路基路面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其設計質量將會給我國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安定帶來影響,因此在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
3.1 路基設計
3.1.1 路基形式。按照路基的填挖情況,路基可分為路堤、路塹和半填半挖三種類型。路側取土坑在填土路堤進行設置的過程中,如果路基邊緣以及取土坑兩者高度偏差高于6m時,首先需要設置其寬度坡道,應該為2m;其次,地面自然橫坡度比為1:5時,應該進行臺階開挖作業,臺階開挖作業過程中,應清理好表面雜物。路基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應該了解其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一般路基設計結構圖
3.1.2 路基邊坡。邊坡自身坡度的合理性會進一步對路基穩定性帶來較大影響,對路堤邊坡坡度大小進行確定的過程中,主要按照填料過程中的種類以及邊坡高度這兩點;在對高路堤邊坡坡度進行單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選擇砌石對陡坡路基進行填方。
3.1.3 路基寬度。路基寬度一定要遵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相關規定進行有效的設計,在對路基寬度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把加速以及減速車道設計到路基寬度中,同時還要把緊急停車以及錯車車道等都要納入其中。路面寬度設計過程中要結合交通能力和交通量的多少進行。
3.1.4 路基高度。結合線路在縱坡上的要求以及路基自身所具有的穩定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實際狀況,對路線縱斷面設計進行有效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填挖時確定路基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路基強度和路基穩定性。
3.1.5 軟土地基進行合理的處理。在道路工程的施工中可以充分發現,軟土地基的路段主要是由于地基沉降導致跳車現象的出現,并且在進行施工圖的設計過程中地質鉆探的布控較少,這樣導致其鉆探不夠深,軟土地基無法被及時發現,同事對其深度、范圍以及物理力學性質都不夠了解,導致地基的加固處理方式不完善等。在對軟土地基的處理中計算參數以及相關的計算方式與軟土地基實際情況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軟土地基的處理無法有效達到相關技術要去以及與其的效果。因此對于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必須壓結合實際的工程情況采取有效的模式進行處理。
3.2 道路路面設計
3.2.1 瀝青路面設計
(1)結構層設計路面結構層主要包括面層、基層、底基層及墊層等。對車輪荷載反復作用及各種因素進行直接承受的是路面的面層部分,基于此,在設計中必須確保面層表層功能性及結構性的的充分發揮。在實際設計中應根據具體施工要求進行面層層數的確定,一般分為3層。為確保行車的安全,必須確保表面層具有較高的密實度、穩定性及耐磨性能。在底基層和土基之間設置的結構層就是路面墊層部分,其作用主要是利于排水、隔水、防凍防污等,同時還可以將半剛性底基層拉應力進行有效降低,并對層間模量比進行有效減少。
(2)路面材料及最小厚度的確定。如選用雙層式面層,可選用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作為上面層材料,選用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作為下面層材料。遵循就近取材原則,進行基層材料的選擇,在設計路面基層時,必須先調查當地材料的實際情況,然后按照當地交通量等情況進行最佳材料的選取。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無機結合料穩定集料類或瀝青混合料等材料作為基層材料,選用無機結合料穩定細粒土類等作為底基層材料。
3.2.2 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利用水泥混凝土進行路面施工通常體現在農村支線交通施工上,在具體設計時,要對面層的設計厚度與寬度進行計算, 對區域的地理環境、交通量等進行詳細的評估,一般而言,在農村公路混凝土鋪設厚度選擇上,混凝土厚度通常不小于 18cm,較寬的鄉鎮公路因為承載力的需求, 因此設計厚度一般不小于20cm,水泥混凝土的凝固周期一般為 30d,面層一般采用硅鹽酸水泥與小型砂石進行混合,能夠大大提高公路的強度,水泥混凝土通常采取分塊施工,這樣能夠防止裂縫的產生,橫向接縫保持一定的間距,通常而言,鄉村水泥混凝土施工面層單塊長 3m~4m,中間間距為 1~2cm。
3.3 路基路面排水設計
3.3.1 道路路基排水設計。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填方段排水設計與挖方段排水設計,下面將對其進行簡要介紹:⑴填方段排水設計:在道路路基填方段的排水設計工作是調動排水溝。排水溝通常應用梯形橫斷面,其尺寸主要由設計流量所決定。邊坡平臺排水溝適宜應用混凝土預制的蝶形排水溝,其長度應該小于500m,同時與各水溝實現順暢連接。排水溝設置的合理與否將會對整個排水系統作用能否正常發揮起著決定性作用。⑵挖方段排水設計:①截水溝設計:在路堤或路塹邊坡上方到路基邊的地表徑流量較大的時候,需要設置對地表徑流進行攔截的截水溝。在截水溝設計之前應該開展實地調查工作,對施工區域的植被、水溫、地質與地形條件予以充分了解,從而合理布局截水溝的位置與排水口的范圍。通常而言,截水溝常設于路堤坡腳2m或者路墊坡頂5m之外。②普通邊溝設計:在過去的路基邊溝設計之中,道路的邊溝經常用矩形與梯形橫斷面,但是從經濟與安全性角度出發,淺挖路段經濟性與適應性較好。③填方邊溝設計:在道路路線穿過地形復雜區域時,其自然沖溝的分布較為密集。在山坡公路路基縱向排水設計之中,往往會出現兩邊挖溝,中部挖方的情況。此時,應該在填方處把地面給墊起來,然后使其與邊溝接通,但是在將地面墊起之后,因為受到路基的阻攔,以山坡上所流入自然沖溝之中的水會在路基處出現淤積,從而對公路路基產生一定的影響。
3.3.2 道路路面排水設計。道路路面排水設計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道路路面表層排水設計與路面結構內部排水設計,下面將分別對其進行簡要介紹。⑴道路路面表層排水設計在一般路段,通常通過路面各路肩橫坡向路基的側邊進行排水,在路基的橫斷面是路堤的時候,可以在路肩的外側邊緣地帶設置相應的攔水帶,把公路表面的水匯集于攔水帶與路肩鋪面所構成的淺三角形水斷面之中,之后在相應的距離中設置一些急流槽與排水口,從而把水在路堤坡腳之外予以集中排放。⑵路面結構內部排水設計目前我國路面結構內部排水設計主要包括:排水墊層、排水基層以及路面邊緣排水系統。內部排水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將通過路面空隙、裂縫、接縫進入路面結構內部的水,或者由路肩或路基滲入并在路面結構內部滯留的自由水排出。
總之,在道路的建設工作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完善路基路面的規劃設計工作,以便于采用有效的方式來進行施工質量的控制。
[1]鄧君.市政道路路基與路面城建的設計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4:253.
[2]張睿璐.淺論路基工程對瀝青路面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6,S1:75.
[3]魏軍,余巍巍.瀝青路面質量與路基工程的分析[J].科技傳播,2009,08:87-88.